1988年,合川示范校长王爵英在信用社办业务时,无意中听到旁边一位名叫蒋诚的老人,正在办理房屋抵押业务。王爵英莫名觉得“蒋诚”这个名字很是熟悉,回到家后他突然想起来,当年自己在修撰县志时,曾在一堆落满灰尘的资料中,发现一张无人认领的喜报,上面的战斗英雄就叫蒋诚。
为何这张喜报无人认领呢?因为上面记载的地址是兴隆乡,而合川县既有兴隆乡又有隆兴乡,或许是地址写错才导致喜报没有送到。带着这份怀疑,王爵英找到了自己在隆兴乡的学生,结果发现这位名叫蒋诚的战斗英雄,果然就是王爵英在银行遇到的那位老人。
1928年,蒋诚出生在四川合川一户贫苦农家,他的整个童年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这也导致蒋诚从小就有一个从军的梦想。成都解放之后,蒋诚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没过多久就随部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入朝之后,蒋诚参加了大大小小400多场战斗,而上甘岭一战,成为蒋诚军旅生涯的巅峰。
1952年,联合国军为了扭转战场上的颓势,决定执行“摊牌行动”计划,以夺取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和537.7高地,来改善金化以北防线的情况。在这两个高地的后面,有个叫“上甘岭”的小村庄,战斗发展到战役的规模后,这场战役因此而得名。
时任机炮连副班长的蒋诚随军投入战斗后,负责坚守537.7高地。在战斗中,蒋诚的肚子不慎被炮弹碎片划伤,肠子当即流了出来。蒋诚随手将肠子塞回到肚子里继续作战。
当阵地遭遇敌机轰炸时,蒋诚冒险暴露在掩体外,手持机枪朝着俯冲的敌机射击,生生将一架敌机击落。战斗胜利后,蒋诚被志愿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联名授予一等功。
朝鲜战争结束后,蒋诚随部队回国驻防浙江江山。因在营房建设中贡献突出,蒋诚再获三等功。
1955年蒋诚退伍之后,他藏起了自己的军功章,投身到地方铁路建设之中。铁路建成之后,蒋诚回到家乡务农,后来被家乡的农技站选中,走村串户为乡亲们传授养蚕技术。而这份工作蒋诚整整坚持了24年。
1983年,当地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决定修一条10公里长的公路,蒋诚主动请缨牵头此事,号召村民出工出力。结果路修到一半,政府拨下来的钱就花完了。
不少村民纷纷要求回村继续种田,蒋诚恳请大家继续干,并拿出1000元钱保证工程的继续进行。最终公路顺利完工,乡亲们出行方便了许多,但没有人知道蒋诚拿出的1000元,是他以个人名义偷偷向信用社贷的。
1988年,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找到蒋诚,要求他偿还那笔1000元的贷款。经过5年的时间,那笔贷款已经连本带利涨到了2400元,蒋诚保证自己会还上这笔款,并提出以自己的房屋作为抵押。
让蒋诚没想到的是,自己去办理抵押业务,居然意外暴露了一等功臣的身份。在收到那封被尘封了36年的立功喜报后,蒋诚很是激动,而当地政府也为蒋诚落实了政策,将其按照全民职工对待,工资定为工人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