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4月16日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
我国南北交通的主干京汉铁路,横亘中原至今已有七十余年。该路始名卢汉(从卢沟桥至汉口),在国民政府时期,北京称北平,所以又叫平汉铁路。1903年收回卢沟桥至正阳门一段,遂易名京汉。

甲午战后,清廷总结失败教训,将“兴筑铁路”作为“切要之图” ,决定先设津卢、卢汉两线。1888年冬,李鸿章奏请修建天津至通州的铁路。慈禧太后下令军机大臣与各地方官员各抒己见。这也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清政府准备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由天津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始建于1897年,1898年底,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1905年11月15日郑州黄河大桥建成。

俄、法、美、英、德等列强企图以此为契机, "全盘控制中国的发展。”他们的驻华公使或公司代表,竞相争夺借款筑路的侵略权益。结果,俄、法一伙假小国比利时之手,揽去了这笔生意。
1898年6月26日,清廷与比方代表正式签订《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和《行车合同》 ,规定向比国银行工厂合股公司借款一亿多法郎(后又续借一千多万法郎) ;由该公司经手购买材料(免除赋税),并代雇工程师负责监造;路成之后,比银公司派人“代为调度经理,行车生利”。

在借款期限30年间,一切行车管理权均归比利时公司掌握。这不仅使中国完全丧失了铁路主权,还在财政上受到巨大损失,为以后帝国主义者利用债款关系掠夺中国铁路权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1905年,黄河桥工告竣,南北干路接通。
1905年9月,南北两端线路建成,在詹店车站附近接轨,11月25日,黄河铁桥全部完工。次年4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改名为京汉铁路,干支线共计1311.4公里。1906年4月16日 (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全线通车,自汉口玉带门至北京正阳门,全长1332.45公里。

1907年 邮传部尚书陈璧以京汉路大权归比,动受牵制,乃筹商赎路,而时人亦多以京汉铁路所借外款权利受损,应早清还。
1908年 邮传部向大清银行、英国汇丰汇理银行、伦敦密德伦银行等借款,得法郎一亿二千多万,由驻比公使李盛铎在巴黎全数交清所借路款本息,赎回京汉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