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郑洞国来中南海做客,毛主席问他抽不抽烟,随后起身拿出火柴亲自为他点烟:“你的名字好啊,响亮!”郑洞国拘束的笑了笑,脑海中却思索起:蒋介石会给谁点烟呢?
可能按蒋介石的性子,他永远也不可能给别人点烟。
郑洞国的一生都行的直,坐的正,在人品方面格外令人敬佩。
他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进入部队后更是战功磊磊,然而在汤恩伯将他调往武汉会战前线,在三十一军督战时,他遇到了自己的老上司黄国梁。
俩人故人重逢,恨不得抵足而眠、
可不料,就在郑洞国在这里一段时间后,汤恩伯却打电话过来跟他商量,要他顶掉黄国梁当军长。
郑洞国坚决反对“背刺”老军帐,急急忙忙就要从三十一军离开,宁愿去做一个光杆司令的参谋,也不愿意当小人。
1938年他被任命为98军军长,不到一个月就辞去军长职位,去杜聿明下当一个师长。
他从不在乎职位高低,但杜聿明的这支部队要比98军这个“老破小”好太多,他的目的是上战场,而不是享受职位带来的权利。
1943年,缅甸的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和英国史迪威闹翻,不得不再找一个人去填补空缺,蒋介石原本不重用郑洞国,想让邱清泉去当当副军长。
可是,邱清泉脾气也差,杜聿明等人一直要求换人,蒋介石才找到郑洞国头上。
郑洞国在缅甸战绩辉煌,可史迪威却是一个霸道性子,什么事都要好听自己的,看不惯的就送上飞机回,回国!
哪怕是中国军官也一样,郑洞国回过两次重庆,但都被蒋介石给骂回去了:“我派你去,就是让你受气,你不受气怎么行?”
骂归骂,蒋介石还指望郑洞国给打胜仗,安抚一番又送回去了。
从1933——1945年,除了“围 剿”鄂豫皖和进攻中央苏区,郑洞国几乎都在抗日战场上,所以平心而论,郑洞国和共产党对共产党而言,是一个抗日将领而不是一个对手。
1946年时他来到东北担任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还兼任司令长,但是他内心一直很反对打内战,就在卫立煌就职东北剿总司令后,以养病为借口,向她辞官。
卫立煌也是被赶鸭子上架,他也就没在强迫郑洞国留下。
可还没等郑洞国离开长春,长春等地就被解放军给包围了,卫立煌又拜托郑洞国将永吉驻扎的六十军带到长春,结果还是一个结果,都被困在长春了。
郑洞国感觉做什么都无用了,就打算放下这一切,去北平治病。
可卫立煌却一纸命令下来,让他担任第一兵团司令官和吉林省主席,可任谁都看得出来,长春已经没救了,留在这里只有死路有一条。
郑洞国去找卫立煌,对方却打起了感情牌,还向他保证长春工事坚固,兵力雄厚,只要认真坚守,一定可以守住。
卫立煌说的真切,蒋介石的命令也下来了,郑洞国只能留在这里。
可惜,长春还是没守住,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郑洞国的手下带着他一起投诚了。
前去见他的肖劲光和肖华对他十分尊敬,还给予了十分多的选择,不管是继续留在部队,还是解甲归田都可以。
郑洞国人虽然到了共产党这边,可心却没有到。
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共产党会胜利,更想去看看共产党管理下的场景,直到1954年他到中南海做客,才意识到共产党的真正含义。
9月,郑洞国刚参加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被邀请到毛主席家里做客。
他一进屋就看到毛主席、贺龙、叶剑英等人都在,显得有些拘谨,但是毛主席却丝毫没有架子的和他一起玩笑,还称赞他的名字很响亮。
毛主席爱抽烟,他拿出香烟后还问郑洞国:“你抽烟吗?”
郑洞国说自己抽,就从桌子上的香烟盒里拿出一根,没想到,毛主席竟然从沙发上起来,拿出火柴给他点烟。
郑洞国十分惊讶,但其他人却见怪不怪的样子。
也正是毛主席平易近人的行为,让郑洞国意识到毛主席和蒋介石的不一样之处,他彻底放下心结,站在了共产党这一边。
后来,他晚年还用各种方式,向海外的旧校友们宣传党的对台方针,以及希望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想法。
参考信源:文史博览2015-03-05——《毛主席的一支烟感化了祖父》
都市豹子
主席的水杯都有人敢喝一口。与主席同饮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