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亲口说出中美开打结局,美国战败的祸根,已经提前埋下?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4-17 03:01:38

在美国的地缘政治圈子里,杰克·沙利文的警告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激起不少涟漪。

他在华盛顿一家智库的活动上,曾直言不讳:如果中美之间爆发全面冲突,美国的弹药储备撑不了多久,战败的种子可能早已种下。

沙利文的分量

杰克·沙利文1976年出生在佛蒙特州伯灵顿,成长在明尼苏达州的中产家庭。家里不算大富大贵,但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让他从小就接触到国际事务。

高中时,他就已经是全美辩论赛的冠军,口才和逻辑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后来,他考进耶鲁大学,拿了政治学学士学位,又靠罗德奖学金去了牛津,读了国际关系硕士。回国后,他在耶鲁法学院拿下法学博士,履历堪称金光闪闪。

2008年,他加入希拉里·克林顿的总统竞选团队,负责政策分析。

那时候的他还不到32岁,却已经展现出对复杂问题的洞察力。奥巴马当选后,他进入国务院,先是当政策规划主任,后来成了副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

他在伊朗核谈判中崭露头角,帮美国团队拿下关键条款。2020年,拜登当选总统,沙利文顺理成章成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成了白宫决策圈的核心人物。

美国弹药危机的根源

沙利文在一次智库活动上,直指美国军工体系的命门:弹药储备不足。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打实的问题。

过去几年,美国在全球的军事行动暴露了这个短板,尤其是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的持续发酵。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美国迅速站队,承诺给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持。海马斯火箭炮成了明星装备,精准打击让俄军吃了不少苦头。但这背后有个大问题:海马斯的弹药消耗太快。

美国陆军在冲突前每年采购4000到5000枚火箭弹,总库存大概3万枚左右。可2022年一年,美国就给了乌克兰1.5万枚,库存直接见底。

到2023年,乌克兰还在喊着要更多弹药,五角大楼却发现,生产线跟不上。

首先,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被去工业化拖了后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外流,高端零件和设备还行,但基础工业产能大幅萎缩。弹药生产需要稳定的供应链,从原材料到加工厂,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

可美国的现状是,很多零件要靠进口,熟练工人也越来越少。2023年,五角大楼想扩产海马斯弹药,发现建新生产线得花好几年,还得从头培训工人。

其次,军工企业的效率是个大问题。美国的大军火商,比如洛克希德·马丁、雷神公司,利润高得吓人,但生产速度慢得像乌龟。

有报告指出,美国155毫米炮弹的年产量只有几十万发,而一场高强度冲突可能一天就消耗几万发。

这种差距不是钱能立刻解决的,因为建工厂、招工人、调试设备都需要时间。

2023年,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升级,美国又得给以色列送武器。

从防空导弹到精确制导炸弹,库存被一再抽空。印太司令部的主官帕帕罗上将2023年在另一场智库活动上抱怨,援乌和援以已经让印太战区的弹药储备捉襟见肘。

沙利文还提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美国的军工体系是为和平时期设计的,不是为大战准备的。过去几十年,美国打的多是低强度冲突,比如阿富汗和伊拉克,靠的是技术优势和少量精锐部队。

可一旦面对像我国这样的对手,高强度、长时间的消耗战会让美国吃不消。2023年的数据表明,美国的弹药库存最多能支撑几周的全面冲突,之后就得靠临时生产。

沙利文的警告还有个背景:美国的预算分配。2024年,美国的国防预算高达8800亿美元,听着吓人,但大部分花在新武器的研发、军人工资、海外基地维护。

真正用到弹药生产的钱少得可怜,国会吵来吵去,军工企业趁机抬价,效率却没见涨。新政府上台后,预算问题还是老样子,弹药生产的优先级始终排不到前面。

中国工业能力的对比

沙利文提到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我国的工业能力。跟美国的窘境比,我国的优势太明显了。

我国的制造业产出占全球的30%以上,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更重要的是,我国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成品,几乎不用靠进口。这在军工生产上是个大杀器。

我军的弹药储备和生产能力,是沙利文特别担心的点。2023年,我军在黄海和东海的演习中展示了无人机集群和反舰导弹的配合能力。无人机铺天盖地,导弹精准打击,背后靠的是强大的生产后盾。

我国的军工企业,比如航天科技集团,能快速量产从小型无人机到复杂导弹的各种装备。这种能力不是一天练成的,而是几十年来工业积累的结果。

我国还有个优势:灵活性。美国军工企业得层层审批,成本高得离谱。我国军工和民企的界限没那么死板。

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展出了一堆无人装备,从机器狗到察打一体无人机,价格低、产量大。美国同行看了都直摇头,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高到没法比。比如,美国的弹簧刀无人机,一架就要几万美元,我国同类产品可能只要几分之一的价格。

美国想建一条新生产线,得花好几年,还得看预算批不批。我国一旦需要,工厂可以连夜开工,几个月就能出产品。

有报告估算,我国的155毫米炮弹年产量可能达到百万发以上,而美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这种差距在战时会直接决定胜负。

解放军的后勤体系也比美国更接地气,美国军队依赖全球供应链,战时一旦被切断,比如海运受阻,后果不堪设想。我国弹药和装备基本自产自销,风险低得多。

沙利文还提到无人机竞赛。中美在无人机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美国虽然技术先进,但产量跟不上。我国的无人机不仅数量多,性能也不差。

有外媒报道,我国一家民企一年能产几十万架小型无人机,战时随时可以改装成军用。美国的军工巨头想都不敢想这种速度。

报告还指出,中国的工业能力让解放军能持续作战几个月,甚至几年。

美国想追上,起码得十年以上的投资和改革。

参考资料

中美是战还是和?沙利文强调“中美安全带”,美国已不敢轻举妄动 深度解局

0 阅读:0
烟寒若雨话秋风

烟寒若雨话秋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