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艰难的岁月》高泉、康东、钱志林 作
红军到达陕北之后,真的就安全了吗?真的很不安全。很多人都说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就等于进入了保险箱,其实完全错了。
当时的陕北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只有40多万,那片土地养活这些人都是问题,更何况又来了这么多的红军。外面敌人也占领了大小城镇,碉堡林立,延安能出去的通道也只有西安,就这么一条命脉之路也被敌人多重封锁。当时的红军装备也没有攻坚能力,自己的生存依然非常严峻。为了破这个局,当时有几种意见,一个是确保陕北向西发展,向宁夏、甘肃发展;还有一种立足陕北向北发展到内蒙打通国际支援线;一般人都会选择向北打通内蒙,这是一条看似比较稳妥的选择,但是伟人却说哪也不去,就往东发展到山西去,要把内战和抗日结合起来,用抗日大旗可以统战张学良、杨虎城还有阎锡山。这样就能解除陕北苏区的威胁。经济方面,山西较为富裕,使于红军筹款生存,扩大补充军备。这一招却遭到洋顾问李德等人的反对,但是反对无效。这一决策确实达到了红军生存发展和抗日救国的双重目的。
红军时期的毛泽东
1935年9月,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率先到达陕北,犹如一颗希望的火种,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热情。一个月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抵达陕西吴起镇。至此,陕北成为了红军新的落脚点和根据地。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油画《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然而,长征虽然结束,但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各支部队在长征期间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当他们陆续到达陕北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兵力少得可怜,战士们人困马乏,物资更是奇缺到了极点。
陕北地区本就土地贫瘠,百姓们的生活也过得极为艰难。整个陕北根据地面积大约只有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左右,而此时的红军兵力大约为 17000 人。如此狭小的一块根据地,要养活这么多的红军战士,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红军到达陕北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下来,但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却如沉重的巨石,压在了每一位领导人和战士的心头。
一方面,他们要应付国民党中央军的重兵围剿,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另一方面,东北军、西北军以及马家军也虎视眈眈,形势可谓是万分危急。
但国民党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历经长征洗礼的红军战士们,虽然人困马乏,却个个都是精干力量。他们在一年多的艰苦战斗和漫长征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劲旅。
以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为例,他们率先与杨虎城的西北军交手,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红25军一举吃掉了杨虎城的 3 个旅,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紧接着,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东北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干掉了东北军、马家军 4 个团。而在随后不久的直罗镇战役中,红军再次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打掉了东北军将近 6000 人。
可以说,在陕北的一系列战役中,红军未尝败绩,屡战屡胜。他们不仅补充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还俘虏了大批的国民党士兵。经过耐心的教育转化之后,这些俘虏兵纷纷加入了红军队伍,为红军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力量。
军民鱼水情
与此同时,陕北地区的老百姓也开始逐渐认识并接受红军。他们惊讶地发现,红军队伍与国民党的队伍有着天壤之别。
红军战士们严格遵守纪律,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还经常主动到老百姓家里帮助老人挑水、扫院子,展现出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在回民聚居区内,红军更是严格下令,任何人不准吃猪肉,也不准用猪油做菜。
这一系列爱民的举动,让老百姓对红军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被红军的高尚品质所感动。各地百姓纷纷开始捐款捐粮,甚至带着小米、牛羊肉前来慰问红军。根据地有很多裁缝,看到红军穿得破破烂烂的,心中不忍,便自发组织起来,为红军缝制衣服。在百姓们的热情支持下,红军缺衣少食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然而,短暂的缓解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彻底解决。长期下去,陕北地区的贫瘠依然是红军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么多红军要在这里生存,必须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向哪里发展呢?这成为了摆在红军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如果向关中平原地区发展,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那里是粮仓,物产丰富,交通也十分发达。但现实情况是,杨虎城和张学良的部队都驻扎在那里,红军不想与他们发生冲突,避免争夺地盘。
而向西上高原或是往新疆方向发展,一方面要面对马家军的威胁,另一方面那里的土地同样非常贫瘠,红军去了也很难有大的发展。
油画《毛主席在陕北》魏楚于 作
经过毛主席和中央的深入研究和反复权衡,最后决定向山西进军,向东发展。
山西在当时是仅次于东北的重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阎锡山坐镇山西,实力非常强大,但中央对阎锡山的情况早已了如指掌。
阎锡山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却不尽如人意。而且阎锡山喜欢搞圈子文化,高级将领只用山西人,外地人即使再有才能也得不到重用。这种用人方式导致他的队伍中能打大仗的人才非常少。
更重要的是,山西有兵工厂,可以很好地解决红军的武器供应问题。
于是,红军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东征。在东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奋勇作战,一举击溃了阎锡山 30 多个团。这次东征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红军不仅获得了机关枪、迫击炮等各种武器弹药的大量补充,还有 8000 多山西青年应征入伍。
可以说,这次东征让红军的实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为红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东征的胜利后,红军士气大振。他们再次组织了西征,与马家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西征中,红军俘虏了马家军 2000 多人,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从此,红军彻底在陕北站稳了脚跟,中国革命也迎来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