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近日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洪灾,人民子弟兵和各救援队纷纷投入抢险救援的战斗中。然而,灾难的背后也显现出一些让人极度反感和厌恶的现象,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口诛笔伐。
某些网红为了流量打扰因救援不幸离世的英雄的家属在这次抢险救援行动中,北京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的队员王宏春和刘建民不幸牺牲,他们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毅然投身险境,展现出了崇高的英雄精神。然而,就在人们为英雄们默哀的时刻,一些互联网博主和所谓的“网红”却展现出不尊重和冷漠的行为。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些人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在得知队员的居住地后,前往慰问,但基本都是出于一些不单纯的目的,他们的举动充满了炒作和对英雄家属的不尊重。他们拿着礼物和金钱,甚至要求拉家属合影,记录他们“大发善心”的时刻。有的为了博人眼球,更是毫无廉耻得提出刺激的问题来加剧了英雄家属们的悲伤。这样的不尊重逝者和家属的行为令人震惊和愤怒。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使家属表直截了当的表达了“希望英雄安安静静地走”的愿望,不希望被打扰,但这些“网红”依旧不依不饶,舍不得这些流量。他们根本不在意家属的感受,也在乎是否有打扰到这些抗灾英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视频或者博文能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粉丝从而变现,他们将逝者的名声作为蹭流量的手段,这种毫无道德廉耻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令人感到痛心的是,类似的情况也在抢险救援现场发生。有人将灾情现场当作拍照的背景,甚至开设直播,将救援现场变成了一场炫耀和炒作的舞台。例如,在涿州救援现场,有声称前去救援的博主,第一件事不是救援而是先把机位摆好,然后装出一副救人的样子;还有两名穿着红色救援背心的博主拉着一名老人,站到深水区摆拍作秀。救援的官兵和群众不顾生死的在抢救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不帮忙也就算了,还抱着这种炒作的目的去博眼球,给救援队伍徒增麻烦,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背离了社会道德和公共伦理的底线。
实际上,当重大灾情发生时,这些所谓的“网红”一般都会迅速聚集,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次生灾害”。以2021年河南郑州暴雨灾情为例,一些“网红”竟然逆行进入受灾地区,进行表演式的发放物资和“慰问群众”,试图获取更多的流浪和关注。
2021年河南郑州发生暴雨灾情时,就有网友爆料有人在救援现场摆拍国家出手整治就在7月10日,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消费灾难事故”。这表明这些自私的“网红”已经触碰到了网络管理的底线。然而,明知这一规定却仍故意为之的人,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社交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应该在内容审核上加强管理,尤其是在涉及灾害救援的敏感时刻。平台不仅应该在第一时间消除类似内容,还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事后追责机制,保护受灾地区的尊严和权益。
同时,自诩为“网红”的个人也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救灾是严肃的事务,不应被用来获取流量和热度。如果有人明知这种行为不当却故意为之,监管部门应该及时介入,依法予以严肃处置。对于那些以灾情作为炒作的手段,社会舆论也应当予以谴责。
平台应采取手段遏制这种“博眼球”行为尽管这些网红直播的动机多少能够理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制止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这些行为总能在某些社交平台获取如此大的流量?而且,当这些行为被揭穿存在失德嫌疑时,平台是否能够及时审查并采取追责措施?
自媒体的崛起使得线下救灾资源的分配受到线上关注度的影响。人们的关注和关心对于受灾情况是正常的,然而,平台在推荐内容时是否充分考虑内容的真实性和道德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些网友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受灾现场的故事,这体现了大众心理。但是,当平台算法将这些可能失实或不道德的直播内容推荐给更多人时,是否存在一定的审核和把关机制呢?
对于网红直播行为的监管也应当更加严格。平台不仅应该在内容发布前加强审核,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事后追责机制。如果一个直播被指出存在恶意博取关注的行为,平台应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禁言封号等。这不仅能够保护受灾群众的权益,还能够让那些企图以不道德的方式获取关注的人付出代价。
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网红,一些网红的直播可能是出于真心希望为受灾地区提供帮助和支持。因此,平台在审查和处理这些情况时需要审慎权衡。然而,对于那些被证实存在恶意炒作和博取关注的行为,平台应当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
最终,只有通过平台的严格监管和合理惩罚,才能够引导更多人意识到将救灾作为一种秀场行为必然付出沉重代价。这种举措不仅能够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也能够使救灾工作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在这个过程中,平台责任重大,需要在保障自由言论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和伦理底线的坚守。
或许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应该反思人性的光辉和黑暗。灾难中,有人逆向而行,不顾生命危险,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他人的生命。然而,也有人趁机谋取利益,无视他人的痛苦和愿望。这是一个社会道德与个人利益之间的考验,也是人性善恶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些不和谐的现象,我们不能只是愤怒和谴责,更应该从中深刻地思考和反思。作为一个社会,我们需要弘扬正能量,加强道德教育,让人们意识到尊重、同情和关爱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加强法律监管,对于违背公共伦理和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予以严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尊重和关爱的社会。
谁叫你们整天表扬和宣传这些人,这些人的心机比你还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