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要北上东北,被留晋察冀成野战军司令,风头盖过杨成武?

吧唧吧唧聊 2024-07-19 13:42:41

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察冀,在经历精简复员以及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后,兵力上、指挥员数量上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将北上东北的杨得志、曾思玉等人给留下,也将去刘邓大军的郑维山给挽留,使得他们在华北战场上担任要职,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冀鲁豫军区划归晋冀鲁豫军区,下辖主力部队组建1纵,杨得志任司令,苏振华为政委,曾思玉为副司令等。

抗战胜利后,这支部队奉命挺进东北,可敌人向晋冀鲁豫军区发起进攻,而此时晋冀鲁豫部队刚打完上党战役,部队鞭长莫及,1纵接到任务后,奉命阻击敌人为主力赶到正确时间。在邯郸战役中,1纵打得很激烈,发挥作用非常大,如果不是死死抵挡敌人进攻,战局或是另一种场景。

在参加完邯郸战役后,部队奉命北上东北作战,抵达冀东后,又参加承德保卫战。因形势发生变化,杨得志部就留在晋察冀打仗,部队又参加张家口保卫战。

1946年底,上级让1纵归建刘邓,苏振华政委率领部队南下归建,聂老总留下杨得志、曾思玉这些大军事干部,加强晋察冀军事力量。

当时的晋察冀在经历精简复员后,机动部队只有3个纵队,地方部队倒是扩大了,但战斗力一般。或许考虑到日后晋察冀军区日后的发展。当时,晋察冀能打仗的军事干部不多,而且还有流失的,如郭天民等

这时候1纵归建,郭天民也离开2纵,杨得志被任命为2纵司令,他算是晋察冀空降的干部。

如果追根溯源来说,晋察冀部队干部也都是红1军团、115师发展而来,而杨得志也是红1军团出身,算是回到老部队了。可是晋察冀军区在抗战初期建立,这里面的干部有红1军团的,也有红3军团,还有原来四方面军的干部。

在2纵时间不长,中央工委到晋察冀指导工作,朱老总看到晋察冀比起其他战区,还处于被动局面,在部队建设上给予指导意见。像西北战区、东北战区、中原战区、华东战区都有机动野战军作战,只有晋察冀没有,而且机动部队兵力少,每个纵队只有2个旅,地方部队倒是实力不弱。

老总建议再次组建野战军,大兵团作战,改变变动局面,因此推荐杨得志为野战军司令。

从资历来说,杨得志是空降干部,根基浅。最有资历的是杨成武,自抗战初期就跟着聂老总到晋察冀敌后开辟根据地,在晋察冀打不少硬仗、恶仗,无论是威望还是能力都不弱。老总之所以挑选杨得志,或许考虑他的纯军事出身的干部,杨成武过去是政工出身,后军政双肩。

组建野战军,杨得志为司令,罗瑞卿为第一政委,调杨成武为第二政委,或许就是为加强野战军军政领导,也或许给杨成武提拔到合作的位置上,不然不利于团结,毕竟人家能力也不弱。在几大野战军中,唯独晋察冀野战军设立两位政委,而且兵力最少。

杨得志率领部队打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逐渐改变晋察冀被动局面。

1948年5月,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原来晋冀鲁豫3个纵队组建1兵团,原晋察冀部队改编为2兵团。几个月后,上级组建3兵团,将地方军区部队升格为野战纵队,以及从2兵团划分纵队过去,杨成武担任司令独当一面。这样3个兵团参加华北一系列作战。

1949年,改为18兵团、19兵团、20兵团,其中18、19兵团划归一野参加太原战役以及解放大西北战役,在此立下很大功劳。

3 阅读:795
吧唧吧唧聊

吧唧吧唧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