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修补神经如修复电路,移花接木巧治偏瘫

钱江晚报 2024-12-23 11:36:21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杨茜通讯员方序许紫莹

[编者按]“建设世界一流医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在新时代中给自己的命题和目标。

优秀的人才,强大的团队,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发现,让技术创新和效率医疗落地开花。

他们领航,深耕常见病、突破疑难症;他们探路,让顶尖先进诊疗“利器”服务精准医学;他们攀登,从临床发现问题,让科研再次推进临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40多岁的齐先生竟然脑卒中了。

朋友们惊叹之余还很惋惜:他会不会就这么瘫痪了呀?情况好些的话,能站起来走路吗?以后还能一起喝酒聊天吗?拿筷子都费劲吧?

这些几乎是所有脑卒中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受损后面临的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外伤、脑卒中的发病率愈来愈高,脑中风及罹患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已达千万。除了拯救患者生命,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了医疗领域一直探究的方向。

好消息传来了。

卒中后遗症左手僵硬

用前沿手术“修复电路”

齐先生的脑卒中非常突然。

工作时他突然感觉左手左脚失去了控制,径直倒地。

尽管他及时接受了规范化的卒中治疗及后续的康复治疗,但左侧肢体无力和肌张力增高的后遗症仍然困扰着他——左手手指变得很僵硬,肌肉好像总是紧绷着,很难放松,手指之间的关节更像是“长久没有上润滑油的机器”,总是不由自主地弯曲,很难完全伸展开来。

普通的日常变得异常困难,齐先生需要家人协助才能完成穿衣、拧毛巾、系鞋带等动作。他常常怀念以前手脚自如、工作高效的日子,”我还这么年轻,难道剩下的日子都要这么过了吗?”

深受其扰的他四处寻医问药,也四处碰壁。带着最后的希望,齐先生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找到了陈景森副主任医师。

“陈医生,我的左手还能恢复正常吗?”

在详细了解齐先生的病史并进行全面查体后,陈景森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并提出了一个很新鲜的方案: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

“我们会从你右侧健康的颈神经中分离一部分,通过显微外科技术连接到左侧患肢。就像修复电路一样,健康的大脑可以通过右侧颈神经控制左侧肢体,改善肌肉痉挛,提升运动能力。”陈景森继续解释,“这种技术已经在国内外逐步开展,我们的临床数据表明,近九成患者术后肌张力会显著降低,并能逐渐恢复更复杂的肢体动作。”

在多次详细沟通后,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的齐先生决定接受这项前沿手术。

术后第二天手指张开

新技术推广信心倍增

手术过程充满挑战。

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健侧远端的颈7神经和患侧近端的颈7神经充分游离;利用神经移植技术,将分离出的神经束从食管后椎体前的空隙走行并连接,建立新“通路”。

经过数小时的仔细操作,陈景森在显微镜下利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针线将神经一点点吻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第二天,齐先生就能够自主地微微张开左手了。

看到患者的改变和进步,陈景森欣慰之余也更有信心了。这项全新的手术于今年开始在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开展,未来的推广是大势所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研究发现作为臂丛神经之一的第7对颈神经(颈7神经)单独被切断时并不会影响上肢功能。只有第5、6、7、8对颈神经及第1对胸神经同时损伤,上肢功能才会明显地受到影响。

“牺牲”颈7神经去补足其他损伤的神经是否可行呢?1986年有医生创新性地进行了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在治疗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长达数年的临床试验,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被成功证明能运用到脑中风、脑外伤、脑瘫、脑炎等中枢损伤导致的单侧痉挛性偏瘫患者中,其安全性、有效性已获得较为广泛的评估和认可。

有趣的是,正如大家想得一样,术后瘫痪的手还不能立即独立活动,需要健侧带动患侧,一同进步。随着术后的康复治疗,健康一侧的大脑将出现明显的功能重塑,最后患者将独立控制每一只手。这个康复过程也尤为重要,术后神经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术后1-3月神经能到肩部,3-6月到肘部,6-9月至腕部,需要大致1年时间,被接驳好的神经才能抵达手指末端。

“希望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能够帮助到更多深受中枢性偏瘫困扰的患者,帮助他们走出阴霾,从而对生活更有信心!”陈景森说。

0 阅读:38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