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科技走到新起点:“AI天才”印奇正式入主,剑指智驾产业链整合?

时代财经 2024-12-26 19:18:17

重整四年后,力帆科技又换帅了。

11月11日,A股上市公司力帆科技(601777.SH)发公告称,选举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为力帆科技董事长。

与此同时,旷视科技也有了新的动作。11月底,上交所官网显示,因旷视科技及主承销商中信证券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证监会决定终止旷视科技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注册程序。这意味着,旷视科技为期三年的IPO长跑迎来终结。

作为“AI四小龙”之一,旷视科技“成名已久”,其创始人印奇也被誉为AI天才,有着颇为深厚的AI技术背景。印奇出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师从“图灵奖”唯一的华裔得主、现代学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姚期智,后又拿下哥伦比亚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传感)硕士学位。

Wind显示,2011年10月,印奇先生创立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3年至今担任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印奇曾于2016年被评为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30个领袖人物”科技企业家榜榜首,于2018年入选《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公布的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Innovatorsunder35)”榜单。

此番换帅举动,或许可以视为印奇正式迈出跨界整合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一步棋。

在印奇入主前,力帆科技已经历过一轮起伏与转型。力帆科技成立于1992年,曾被誉为“国产摩托车一哥”,2006年起转型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但在创始人、“重庆首富”尹明善逐渐退居幕后,力帆科技转型遇挫,最终于2020年破产重整。

随后,李书福麾下的“吉利系”参与了力帆科技的重整,先后派驻了两位董事长。在业务层面,力帆科技不仅推出了枫叶、睿蓝全新的品牌和产品,还整合了力帆的换电体系,进入换电赛道。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吉利系操盘四年后“甘心”退居幕后?引入印奇入主,力帆科技又将如何整合人工智能与汽车两个行业的资源?

力帆科技亟需撬动市场的“杠杆”

印奇的入主,早已埋下了伏笔。

7月初,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印奇拟作价24.3亿元,受让吉利集团旗下公司所持有的力帆科技部分股份。8月7日,力帆科技公告称相关股权交割手续已完成。

这笔交易正式落定后,从力帆科技股权的结构看,印奇借由江河汇间接持有力帆科技19.91%的股份,成为力帆科技第二大股东;而吉利集团和重庆两江产业集团共同持股的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则持有力帆科技29.85%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如今,第二大股东的印奇再当选董事长,正式成为了力帆科技的掌舵人,吉利系也退居幕后。

在上述交易期间,7月24日,吉利汽车母公司吉利汽车集团已与重庆两江新区、旷视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代表着智能技术、汽车工业及地方政府的强强联合,三方共建AI智行开放平台,构建“AI+车+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汽车产业正全面走向智能化的浪潮,而力帆科技亟需一个撬动市场的“杠杆”。

在智驾解决方案方面,旷视科技以计算机视觉起家,技术储备丰富,已低调潜行多年。

2018年,旷视科技曾公开展示车载AI视觉解决方案,包括基于车载系统和驾驶过程的人脸解锁、账户切换、驾驶员识别、多模态交互等等。2021年,公司开始研发量产的L2+辅助驾驶方案,目前拥有业内知名的两套BEV视觉算法模型BEVDepth和PETR。

2023年,旷视科技正式发布三种不同配置的量产智驾方案,全部面向L2+级自动驾驶。该智驾方案今年已在吉利多款车型上量产,目前正研发下一代贯通感知、决策和规控的一段式端到端系统。在CVPR2023(2023年全球机器视觉和识别大会)的自动驾驶国际挑战赛OpenLaneTopology赛道中,旷视科技击败30余支国内外队伍夺得冠军。

从技术维度看,旷视科技成为行业内首个推出“低算力、高功能”智驾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用现在主流方案1/6-1/5的算力,跑通BEV+Transformer的大规模感知模型,成本仅千元级别。

可见,对于吉利系及力帆科技而言,印奇与旷视科技的出现恰逢其时——前者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与出行平台,但自身体系内缺少孵化智驾技术与方案的技术储备与基因,后者则手握极强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智驾解决方案,可无缝衔接应用场景与产业落地。

补齐技术短板剑指产业链整合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力帆科技背后如今有旷视科技、吉利两大力量,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方面各有所长,他们之间的整合无疑能够创造出“1+1>2”的效果。

2020年,吉利系成为力帆科技股东后,力帆科技就开始开始生产枫叶品牌的充换电新能源车。后双方又合资设立睿蓝汽车,面向中外市场销售私家车,同时在国内为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供应定制的网约车型,并协同运营换电业务。

目前,力帆科技的汽车业务仍面临较大挑战。2024年前三季度,力帆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8.15亿元,同比增长11.19%;净利润亏损1.65亿元,同比下降21.2%。另据力帆科技公告,公司前11月汽车整车累计销量4.68万辆,同比增长27.04%。与之相比,年内比亚迪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400万大关,继续统治10万元到20万元的主流市场;本被认为迟到的小米SU7,年交付量也已经突破10万大关,远超预期。

但力帆科技手握稀缺的造车资质,并且已经搭建好供应链和生产体系,要想弯道超车欠缺的或许只是一个技术上的推手,帮助其在市场上打出差异化。

旷视科技正好为吉利系与力帆科技补齐了的技术的缺口。通过印奇的入主,旷视科技在AI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有望与力帆科技的传统汽车制造实现深度结合,以此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类似合作此前已有赛力斯这样的成功先例。2021年,华为牵手赛力斯推出的问界AITO,成功将这家从摩托车零配件起家的小型车企,推至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

未来,力帆科技或可打造出市面少有能在入门车型即标配高速NOP智驾方案的汽车,叠加上吉利这样有着极强硬件制造基础的头部车企作为支撑,以及重庆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复制出下一个赛力斯也不无可能。

更何况,相较赛力斯,这一组合还有一个造车之外的独到优势——Robotaxi产业链。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目前已成为市场头部的网约车出行平台之一,在旷视科技智驾技术的加持下,三者未来还可整合Robotaxi版图,构建商业闭环。

从技术与产业的角度看,Robotaxi实际上是一种控制复杂度相对较低的“机器人”,其与现下爆红的“具身智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这恰好也是重庆——力帆科技扎根之地未来发展的方向。

12月11日国泰君安发布的研报分析指出,2024年底重庆先后发布《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提升机器人应用成效、突破关键技术、产业基金扶持等目标方面做了具体部署。

“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在控制算法、零部件结构上与汽车产业有较强协同效应。在政策支持下,叠加自身在智能汽车上的产业链优势,重庆机器人产业链值得期待。”上述研报指出。

回望2023年春天,彼时AI和大模型风势正劲,印奇曾在旷视企业业务合作伙伴大会上做出判断,AI未来会沿两大方向演进:一是AIinDigital,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给数字世界带来新技术范式的迁移;二是AIinPhysical,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将AI技术引擎与硬件载体结合,产生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改造物理世界。

如今看来,或许在那个时刻印奇就已经做好了全力突破AIinPhysical并向特斯拉学习的准备,对于旷视科技与力帆科技而言,漫漫征途又来到充满想象空间的新起点。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