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毛主席爱将被判死刑,行刑前,一人骑马赶到:毛主席来信

独坐山巅 2023-08-01 13:32:54

前言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对手下的大将,那可是极为爱护,只要是你一心为党以身报国的,就算脾气差一点,他同样会包容一二。

1937年10月11日中午,毛主席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因为工作熬到通宵忘记交待秘书把信送去了。

原来,这一天是毛主席爱将黄克功被判处死刑进行公审的日子了,公审时间定在了下午1点,不久前,看着雷经天和黄克功写给自己的信,毛主席陷入深思。

而另一边的,陕北公学的大操场上,公审大会按时在一点钟启幕,犯人黄克功站在被告人位置上仔细地做着个人自述,现场汇聚了近千人,有群众、有战友、还有很多全国各地前来的记者,大家都期待着最终的结局。

没多久,各方阐述结束,黄克功被押赴刑场打算行刑,恰在此时,一名工作人员骑着马赶来,直接向雷经天走去,大呼:“信,毛主席的信!”

那身经百战的黄克功为什么会被判处死刑呢?他到底干了什么?毛主席又在信里做怎样的回复?

毛主席身边的通讯员

黄克功出生在1890年的江西农村,童年时期的他遭受不平等的对待后,心里由然生出一种抵抗的想法,并且这种抵抗的念头在他心中肆意蔓延开来。

但工作能力无法满足起他的欲望,没办法救万千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知道我党的出现,且充分了解到我党的性质后,毅然决然参加到我党的队伍里,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在进入到我党队伍早些年时间里,由于黄克功身体发育不全,年纪小还是很瘦小便留到毛主席的身旁成为一位通讯员。

毛主席对黄克功也非常喜欢,常常会在空闲之余教黄克功读书识字,黄克功在毛主席身边学到很多东西。

在毛主席身边接受教育的时间,黄克功相比同龄人来讲会比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党的至关重要,但黄克功也正处在年轻气盛的年龄,依然想上前线战场拼杀,不愿意就做一名通讯员。

在取得毛主席的审批后,黄克功驰骋疆场展示出他的勇猛,屡建奇功,没多久在战场中积淀下丰富经验,黄克功这时已经成为军队中的一位革命老战士了。

参加了许许多多的战役,之后也是和红军一同走上长征之路。

黄克功在军队中的声望也渐渐矗立起来,战友们有难题都是会向他请教,黄克功也是非常耐心的进行解释。

甚至连毛主席都会对黄克功进行夸赞其智勇双全,是革命好战士,给予肯定,不难想象黄克功的前景无疑是一片大好。

在二渡赤水和娄山关一战中,黄克功在战役里的奋勇表现也获得毛主席的欣赏,不仅成为战士们心中的榜样,也是老百姓心里的英雄,此时的黄克功才26岁,算得上是年轻有为。

在毛主席的呼吁下,虽然说是一名英雄战士,但也不能将学习落下。因此黄克功便赶往延安革命根据地,去抗大进行学习,同样是在此期间遇见自己心爱之人,结下一段缘。

黄克功“逼婚”

刘茜本名董秋月,山西定襄人,1921年出生,其祖辈为山西富豪。刘茜在读中学期间受到了进步思想,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件”后,刘茜和几名同学在组织保护下,跋涉千里抵达了延安,加入抗大第二期十五队学习。在抗大的时候,刘茜生意盎然,认真学习,并多次要求奔赴前线,被学校领导誉为“年龄最小,表现最佳”的学员。

而十五队队长就是黄克功,时年26岁的他不仅仅是抗大最年轻团职干部之一,并且相貌帅气。那时候来延安的女青年对“老红军”都非常崇拜,把长征走过来的干部看作是传奇英雄,黄克功也很喜欢给女学员讲红军和长征的故事,经常说得娓娓动听。

刘茜自然而然对黄克功非常钦佩,黄克功见刘茜的气质绝佳,能力强,文章写得非常好,对他也颇有好感,两人迅速建立起恋爱关系。

但是两人在一起久了之后,刘茜发现她与黄克功在生活态度、习惯爱好多方面存在巨大的鸿沟,于是他慢慢疏远了黄克功。但黄克功浑然不知,他也曾写信给刘茜,要求尽早跟她结婚,刘茜见黄克功一昧蛮横纠缠,也变得越来越反感,最终只能明确表示要跟他结束恋爱关系。

1937年10月5日晚饭过后,黄克功将深爱的白郎宁手枪放进口袋,随后来到陕北公学。当他寻找到刘茜后,两个人在河滩上面对面站了一阵子,黄克功总算开口打断沉默:“你是不是爱上了别人?”

刘茜依旧是冷冷地望着黄克功,一言不发。

黄克功又说:“要不是爱上别人,就宣布我们俩结婚!”

“我说过我没喜欢其他人,我只是觉得咱们两个人不合适。”

“那你为什么要和那些男孩子混合在一起?”

“那是工作,工作,为什么要这般纠缠不休呢?”

黄克功听到这个话,他的情绪愈来愈激动,结果最后拔出了自己的枪,瞄准了刘茜,大声喊道:“刘茜,你要好好的考虑后果,你要是不同意,我便开枪弄死你。”

刘茜见状,始终认为他不会开枪。但是刘茜明显小看了黄克功目前情绪上的激动程度。

“我说了我不可能和你结婚,我也不愿意和你在相处下去。”

讲完刘茜便准备离开,黄克功急忙去抓住她的手又问了一次,但是强势的刘茜依然没有妥协,黄克功在不断被抗拒的情绪激动中,扣下来了手里的扳机。

只听见砰砰两声,刘茜便倒在地上,刘茜立即失去生命,她的鲜血流到了河边草地上。

黄克功这时候却没别的心情,他回到住所清理了血迹后,便返回了窑洞中歇息。

直至第二天,刘茜的同学发现刘茜彻夜未归,便汇报了学校,学校立即派出了人员寻找刘茜。在不断地寻找学校周边后,总算有人在学校河边看到了刘茜的尸体。

案件发生,举国轰动,学生们非常恼怒,要求严惩凶手,而组织方面一部分人觉得黄克功曾立下赫赫的战功,这时正是大敌当前,也许可以让黄克功将功抵罪。

黄克功也向毛主席写下了请罪信,表示自己是由于手枪走火,失手杀了刘茜。

最后通过证据证明,黄克功向刘茜开了两枪,毛主席听到无奈地说:“开了两枪那就不是走火了,这是犯罪。”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随之有效证据确定,陕北公学的保卫处下发了拘捕黄克功的指令。当他们抓捕到黄克功时,黄克功并未特别强的情绪变化,很快就承认杀害刘茜这件事情,还反映了当时案发现场的状况。

在审判黄克功的庭上,这件事主审是雷经天,虽然罪行摆在面前,黄克功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觉得是刘茜破坏军婚,水性杨花,与别的男人纠缠不休。可他对自己所犯的罪过并没有求情,只希望组织能给个机会,让他在战场战死。

对黄克功最后的处理,在法庭上的人出现了分歧,一方面是觉得法律是无情的,一定要审判。另一方的人则觉得黄克功是有功的,准许他在战场上战死。

通过激烈讨论,雷经天查看黄克功的事迹历经,经过了认真的考虑。最后他作出了判决,那么判处黄克功死刑。

1937年10月11日,就在押送黄克功赶往刑场的过程当中,一只快马却打断了他们的进度。

“信,毛主席的信。”

人群里也传来骚动,有人高呼:“不会是毛主席会对他的心腹爱将手下留情吧。”这话一出,到场的群众立即躁动起来。

黄克功的脸上也显露出笑意,他觉得主席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在沙场上战死。在自己即将被审判的前,他便给主席写信,希望主席可以念在过去的事上,满足他战死沙场的心愿。

传令员把信交由雷经天,并跟他说:“主席指示,立即宣读”

但是当雷经天对现场的人宣告过毛主席的信后,黄克功却大惊失色,人群也由此安静下来。

毛主席在信这样写道:“为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按照他的罪恶行为,按照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以极刑。”

毛主席正直无私,并不会因为黄克功对国家有功,就饶恕对他的惩罚。毛主席在信中强调我们以此为戒,不可以再次发生同样的事。

而也正是因为毛主席的大公无私,不因为是自己心腹就纵容,毛主席才率领了我们人民成功解放!

同样是犯了错误,为什么许世友能获得宽恕,黄克功却依法执行?

很多人认为,中央之所以能够做出这种选择,出于维护团结大局考虑。那时候国民党已大军压境,而红军通过长征已经相当虚弱,若任凭这样的误会存在,只会给全局增加危险因素,甚至造成红军失败。

可以说,这样的想法的确具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全部因素,也并不是主要原因。

再看法院给许世友的判决书,我们能够发现一些特别注意的细节:

判决书认为,按照1933年12月15日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第25号,有关于红军逃走问题第一条第二条的相关规定,本应对涉案者执行死刑。

但是考虑到“被告等革命战争历史甚久,在革命战争中负伤数次,起码在四次伤之上,以往在四方面军长时间工作上,缺乏政治教育……虽然是在军政大学练习了一个时期,但一时间不易改正过来。法虽不赦,情有可原;查犯罪行为可谓未遂,例应从轻处罚;又被告在羁押的时候迭次表示悔恨。

兹处于教育的观点,给被告人等以自新的机会,给予极宽大的处理。”

从判决书我们可以看出,在革命岁月里有功劳并非许世友得到宽大处理的唯一原因。“行为尚属未遂”和“缺乏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13 阅读:4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