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何立伟、李蒲星相聚长沙美术馆,漫谈齐白石的艺术与人生

阿山的诗和远方 2021-01-07 22:31:20
前不久的一天下午,长沙美术馆举办了题为《南来北往话白石——漫谈齐白石的艺术与人生》的讲座,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蒲星主持,并与国画家袁武和作家何立伟两位嘉宾进行了对谈。200多名观众聆听了这次讲座。

在对谈中,李蒲星、袁武、何立伟三位专家根据自己画家、作家、学者不同身份,以不同视角,结合该馆从2020年9月12日起开展的《言事言情总断魂——走入齐白石的艺术境象》所展作品,通过趣味性和社交性的对话,以不同的艺术思潮、艺术语言进行碰撞,对一代艺术大家齐白石的艺术人生进行了分析,对齐白石及其作品进行了又一次深入解读,向大家还原了一个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齐白石形象。

李蒲星作为主持人,围绕讲座主题先后提出几个分话题,三位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时互有穿插和补充。

在作家、文化学者何立伟看来: 齐白石重视亲情友情,如陈师曾父亲去世时,本已很少出门的齐白石仍去为陈父送行; 齐白石有家国情怀,有民族气节,如日本人占领北京后,他闭门谢客,宁愿饿死也不卖画; 齐白石一辈子远离权贵,做人正派,有赤子之心,是一个纯粹的人; 他的画作充满机智俏皮,有一股天真气; 他自始至终保持了农民本色,又不断拓展,最具民国范;他对诗书画印都精通,把高雅的东西与民间烟火气的东西完美结合,没有文人的酸腐气; 他没有成为伟大艺术家的想法,用功,勤奋,善于学习,踏踏实实,加上自己领悟,最终成功了,他的勤奋最值得学习; 他身上结合了湖湘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他认为,对当今年轻人谈成功,就是要把小目标一个个完成好。

何立伟指出,湖南乡村的市井烟火气和民俗文化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底层文化,齐白石的身上浸透了这种草根气和文化气息,齐白石的作品风格反映了湖南民间精神,他把复兴湖湘文化融入了他的骨髓,并努力践行。

袁武作为著名画家,则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阐述生活环境、师承关系、个人性格对绘画风格的影响,同时也为现场观众讲述了许多齐白石绘画的小故事。袁武认为:齐白石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他画的人物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结果,是东方背景下的人物画; 他是木匠出身,像匠人一样推敲他的画; 以卖画为生,但为艺术而画; 典型的有文化的匠人,有天赋的艺术家。说到成功,袁武说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证,把每件事做好,就是成功。袁武认为齐白石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主要归功于师承古人及勤奋好学,“齐白石是非常上心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制造,他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制造,所谓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李蒲星在对谈中说: 白石老人近60岁才到北京,去了就没回过湖南; 他保留了本色,也吸收外来的东西,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博大,这就是孔子说的文质彬彬; 中国文化到底怎么走?既要保持本色,又要融入其他的文化,强大博大自己,走全球化的道路。关于成功的话题,李蒲星指出: 齐白石是成功典范,最底层草根通过奋斗后来成功的;从农民的儿子到木匠再到画家,被迫到北京,最终熬成后来的他,他是最杰出的艺术家,达成为人生的赢家,颠峰状态的艺术家; 齐白石为什么保持本真?他做他喜欢的事情。

对谈讲座结束后,专家们还认真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广大观众从讲座中领略了画家、作家、学者们带来的精彩艺术思潮碰撞。

特别链接:

袁武,1959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当代画家。曾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袁武先生是北方人,擅长气势恢宏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创作的多幅白石老人肖像作品体现了他对齐白石的独特认知和情有独钟。

何立伟,1954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当代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长沙市文联名誉主席、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何立伟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湖南艺术家,这种独特的地域背景使他比旁人更能看透白石老人与湖湘土地湖湘文化的精神情感渊源,也是这种浓郁的泥土和市井生活气息造就了老人艺术的生动和趣味。

李蒲星,1963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现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获史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大学美术史教授。写作策略,力求学术研究和文学语言之间的相互妥协。李蒲星先生研究齐白石多年,掌握了齐白石其人其画其文的大量史料,对齐白石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艺术世界对应性有深入的了解。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