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茂盛讲如何“好看”兵马俑,揭开秦始皇及其陵园的神秘面纱

阿山的诗和远方 2021-07-27 23:09:58

7月24日下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一号坑考古队领队申茂盛来到长沙博物馆,作客湘城讲坛,作了题为《如何“好看”兵马俑》的讲座。申茂盛简要概括了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成果、兵马俑坑的重要发现,介绍了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所取得的成果,揭开秦始皇及其陵园的神秘面纱。

1974年3月,西安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的勘探和发掘,沉寂几千年的兵马俑重见天日。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讲座中,申茂盛首先对多年来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成果作了简要的概括。

秦始皇陵园位于临潼区东五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申茂盛首先对多年来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成果作了简要的概括,考古成果包括地上遗存、地下遗存等礼制性成果和修陵过程中形成的遗存。他总结了秦始皇的主要历史贡献:一是统一了六国;二是实行了中央集权,地方实行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三是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统一了文字;四是北击匈奴,修筑了长城,稳定了北方,并且南征百越,大大开拓了疆土。关于兵马俑的命名,申茂盛认为,基本上是按照发现的顺序,有少数是按照发现的年代和内容。

地上遗存分为以下六个部分:一是现存的秦始皇陵封土呈覆斗形,现高76米、南北长355米、东西宽345米;二是城垣与城门;三是寝殿,象征着皇帝生前居住的正殿,是皇帝灵魂起居饮食的场所,内设皇帝起居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供后人祭祀;四是便殿,象征着皇帝生前居住的便室,是皇帝“休息闲宴”的场所;五是园吏寺舍遗址,即管理陵园官吏的寺舍建筑;六是丽邑遗址,即服务于陵园建设和侍奉陵园。

地下遗存分地宫、陪葬坑、陪葬墓三部分。其中,陪葬坑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地宫之内各层台阶上的陪葬坑;第二层次为陵园内城之内的陪葬坑,如铜车马坑等;第三层次为陵园内外城之间的陪葬坑,如石铠甲坑K9801、百戏俑坑K9901等;第四层次为陵园外城之外的陪葬坑,如铜水禽坑K0007、兵马俑坑等。

修陵过程中形成的遗存,同样分为地上遗存和地下遗存两部分,地上遗存包括石料加工厂遗址、陶窑遗址、鱼池遗址、防洪堤及排水设施;地下遗存即修陵人墓地。

他的介绍,让大家对秦始皇帝陵园的整体布局和文化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为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园。

他接着介绍了兵马俑坑的重要发现:一是关于车属遗迹方面,清理木车2乘,木车,被火焚烧前均有较大程度的损坏,很多部件已经脱离原位,轮、牙、辕、、舆底等情况基本与原发掘类似。发掘的亮点在于,出土了一批完整的车属遗迹,包括盾、鼓、鼓槌、笼簸等。二是关于陶俑等级的划分,对军吏俑的等级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划分,依据冠、甲衣和服饰的不同,将其重新分为高级、中级、下级、下下级四类。三是对陶俑军阵有了新认识。四是共出土各类兵器1000余件(组),在定名和等级划分方面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五是彩绘丰富多彩,保存状况良好,许多陶俑身上都有彩绘,数量多、质量高,施色以红、白、黑、蓝、紫、绿色等为主。

关于秦兵俑的保护与修复问题,申茂盛认为,一是万马军中有傩人,远古时期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在军中应有流行;二是工匠工期繁忙,粉漆不足,用绿漆彩绘。秦始皇陵修建前后约38年,有72万人参与,滥用民力、严刑酷法也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秦始皇陵园很大,兵马俑相离较远,这可能与秦始皇的喜好有关,再就是兵马俑以御敌为主,所以与帝陵距离较远。

兵马俑的命名基本上是按照发现的顺序,有些是按照发现的年代和内容。兵马俑平均身高为1.78m,与秦人真实身高相差较大,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艺术品肯定会比真实身高要高一些,二是这是一个特殊的部队。

通过申茂盛分析,大家明白了秦始皇帝陵园与兵马俑陪葬坑之间的关系,兵马俑陪葬坑仅为秦始皇帝陵园众多陪葬坑中的一组陪葬坑。

他说,要想深入了解兵马俑,必须要先了解秦始皇和秦始皇为什么要建设如此大规模的陵园。他还从俑坑内的战车、陶俑的种类、陶俑的排列、武器的等级和组合等方面,对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所取得的成果作了介绍。强调第三次发掘不仅在考古发掘、而且在文物保护、文物修复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最后,申茂盛还对观众如何更好地参观长沙博物馆目前正在举办的“平天下——秦的统一”特展给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申茂盛的讲座,帮助人们了解秦始皇及其陵园,使大家对秦代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0 阅读:16

阿山的诗和远方

简介:专注于文化领域原创,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