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的顶点,不是张居正

帅帅说历史 2023-01-14 14:11:05

《隋书》 局部

《二十四史》第十三本,是《隋书》。

《隋书》的作者,是魏徵。

魏徵这个人,家境不是很好,小时候很穷,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吃不上饭,揭不开锅的那种。

不过虽然人穷,但魏徵志气不短,一直想要干一番大事儿。

诚然,这个世界上想要干大事儿的人,那是很多的。

不过,想干大事儿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实现,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有孤高才学,心怀大志的人,一般来说,他的日子过得都有点飘。

人生在世,你有理想,你有抱负,你有更大的事业要实现,但在这之前,你要先解决你的生计问题。

你才华横溢,但你也要吃饭,三天吃不上一顿饭,你也会饿死。

你学富五车,可你也要休息,整晚流浪街头,搞不好哪天就会冻死。

拦路打劫你觉得不正义,回乡种地你觉得没面子,出门打工你觉得没前途。

你总是想要成功,想要封王拜相,可是像你这样的人,从王府井排到了五棵松,你魏徵算是哪根葱?

并且,就算你是真有才,真有能力,在命运,或者说是气运的面前,你也不得不低头。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果运气不好,一切也是白搭。

好运将至,苍天和大地都会帮助你成就大业,就如同流氓出身的刘邦也能走上帝位,而运散气消,哪怕你是旷世的英雄,也免不了如项羽一般,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不过很显然,魏徵的运气,还是挺好的。

(瓦岗起义)

他所生活的年代,赶上隋末战乱,有位叫做李密的仁兄组织了一支叫做“瓦岗”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前景甚好,急缺文化型人才,所以没等魏徵前去应聘,老板李密就率先把魏徵重金挖了过来。

有人赏识,魏徵十分开心,但是很显然,魏徵开心的有点早,因为虽然李密赏识自己,可对自己却并不重用。

李密这位老同志,就如同三国时期的袁绍,敬重人才,懂得礼贤下士,懂得发展自己的人才队伍,但问题是,袁绍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他本质上,只把这种不断招揽人才的行为当成了一种收集,或者说是集卡行为。

你玩三国杀的时候,也许收集了很多的武将,但你真正能派上场的,也就那么几个。

你玩元神,抽卡抽了那么多的人物,你能保证每一个都会使用,而不是有些冷门角色,让他在角落里吃灰么?

所以,尽管李密对魏徵待遇不错,十分敬重,但却并不怎么听他的话。

瓦岗军说是农民起义军,但在文青魏徵的眼中,这帮人本质上不过是一群空有悍勇而无智慧的土匪,想要从土匪变成集团,从集团变成军队,从军队走向王朝,就需要不断的筹谋和规划,于是,魏徵熬了几个通宵做了一份PPT,向李密献上了十条计策,没想到李密看完之后虽然表示写得不错,但却一条也没有采纳。

《旧唐书》:徵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得到了这个结果的魏徵,想必当时连鼻子也气歪了。

是的,比怀才不遇更让人恼火和难过的,是别人拿你说的话当放屁。

(牛角挂书)

通过这件事儿,魏徵很快明白,李密牛角挂书,能有杨素那样的大官赏识他,但自己一身才学和闪光点,李密却是完全看不到的,自己跟着这种识人不明的主公混日子,早晚没个好,自己必须得另外换个老板。

所以,等到后来李密归降李唐,也就是李渊父子的队伍时,魏徵果断跳槽,转投了大唐太子李建成,也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

魏徵前脚投诚李建成,后脚他的前老板李密就又叛出了李唐集团,并且很快事败被诛。

对于李密的死,魏徵是很有感触的。

他曾经不止一次的为李密拨云见日,为李密指明人生的方向,然而最终他的这位前老板还是走到了这条覆亡的道路上。

覆水难收,魏徵在瓦岗起义的这段岁月中有太多的遗憾。

不过遗憾归遗憾,新生活总是要开始的。

《旧唐书》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

魏徵在太子府的职务,是太子洗马。

当然,这个职务不是每天给太子洗刷马匹,而是做太子的幕僚,专门辅佐太子。

魏徵不含糊,因为李建成对他的礼遇甚隆,自己不露两手,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

(玄武门之变)

所以魏徵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建议李建成找个机会除掉自己的弟弟,也就是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

魏徵的逻辑简单直接,你弟弟比你强太多了,他还整天野心勃勃图谋你的储君之位,你要不把他先收拾了,你估计就要遭殃。

然而,面对魏徵的建议,李建成不为所动。

他不是不想听魏徵的话,而是他觉得,毕竟血浓于水,兄弟相残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太过残忍了。

然而,李建成觉得太过残忍的事情,李世民只会觉得不够残忍。

玄武门漆黑的夜幕撕裂了李唐皇室的亲情,一支寒光凛冽的暗箭一箭就把李建成送上了西天。

李建成死了,魏徵的心情更加不好了。

长夜当空,明月高悬,这样的月色,实在不适合肝肠寸断,但郁闷是一定的。

以前李密就不听自己的,结果领了盒饭,现在李建成也不听自己的,结果也领了盒饭,他既愤且恨的心情无以复加,所以当他被新皇帝太宗李世民逮捕的时候,李世民问他为什么要挑拨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时,魏徵说出了这样的话:

《旧唐书》: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如果当年李建成肯听我的,那么今天倒在玄武门下的,就是你李世民了。

(唐太宗李世民 形象)

这种话,十分嚣张,十分大逆不道,众人都十分愕然,然而在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眼中,这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率真和性情。

因此,已经把脖子伸出来等着被砍的魏徵不仅没有杀青,反而获得了唐太宗的重用,成为了贞观一朝的重臣。

这或许是李世民在用人上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但这也一定会成为李世民人生中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因为性格正直,直言不讳的魏徵固然可以成为那种时常献出治国安邦的计策的贤臣,然而李密和李建成的失败,却让魏徵养成了一个顽固的毛病。

那就是,他喜欢管人,而且被管的那位,还必须得听他的。

在很多人的心里,在古代能当上皇帝,实在是一件无与伦比,无可替代的好事儿,就好像今天你到彩票站里花两块钱,中了五百万一样开心。

因为当了皇帝就代表能拥有取之不尽的财富,用之不完的资源,就代表了绝对的自由。

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皇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皇帝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皇帝甚至不用遵守道德的桎梏和法律的约束,总而言之一句话,当了皇帝,就是爽。

如果说以前的唐太宗过得是这样的生活,那么自从有了魏徵之后,一切就发生了天差地别的改变。

太宗想要请客吃饭,魏徵会跟他说,馒头白菜不香么?有多少老百姓现在连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你还要到饭店去铺张浪费?

太宗皇帝想要纳两个妃子,魏徵会跟他说,你身体不要了么?你怎么这么好色呢?闲着没事你可以工作啊,你可以批点折子啊,你怎么老是想女人呢?天下间多少老百姓还打光棍呢,你倒好,一房一房的往宫里娶,你还要脸么你?

太宗皇帝想要盖房子,魏徵说劳民伤财,太宗皇帝想要修陵寝,魏徵说兴师动众,太宗皇帝想要观歌舞,魏徵说靡靡之音,太宗皇帝想要休个班,给自己放两天假,魏徵则会扯着嗓子批评皇帝懒政无为。

(皇位)

在魏徵的支配下,李世民这个皇帝当的,也算是没谁了。

其实,相比之我们想象的快乐的帝王生涯,或许这才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真实写照。

如果你要做一个昏君,那无所谓了,那大可以吃喝玩乐造,只要你能接受身死国灭的下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

如果你运气好,你还能像陈后主那样有个善终,如果你运气不好,摊上钦徽二帝那样的结局,那您就等着到异国他乡被终生折辱吧。

而如果你想要励志做一个好皇帝,那么你就必须要时刻用最高的标准来过好每一天。

你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精确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都不能马虎,因为你是皇帝,你不是街边无人问津的乞丐,你每天都在被万众所瞩目,你要接受臣民们的审视,如果你不能时刻保持你的威严和智慧,那么谁还会臣服在你的权威之下?

你想要花钱,你要掂量一下国库里的银子还够不够,你想要杀人,你要考虑考虑挥动屠刀之后的不良影响和连锁反应,你想纳妃,除了你要考虑一下自身的健康问题之外,你还要明白,史官们会在史书中给你记录上一笔什么样的烂账。

就如同唐太宗治下的臣子魏徵,在魏徵的眼里,唐太宗不再是皇帝,而是一个工具人,一个为了帝国服务的工具人。

是的,你什么都不能干,或者说,你想干的事情,都不能干,你只能干那些大家公认为对的事情,因为就连你天子冠冕前的一串串珍珠都在无时不刻的告诉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乱动,我们就会随风摇摆。

(魏徵 塑像)

魏徵病逝,是六十四岁。

按理说,整天管这管那的魏徵死了,唐太宗应该松一口气才对,然而,在得知魏徵的死讯之后,唐太宗却一点不开心,不仅不开心,皇帝还有点想哭。

尽管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唐太宗重算旧账,还下令推倒了魏徵的坟墓,但在这一刻,作者相信,这位大唐历史上最为优秀的帝王,此刻是真正的伤心。

皇帝几欲落泪,于是有了接下来这一段千古名句:

《旧唐书》: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站在铜镜的面前,可以整理自己的服饰,回望历史的长河,可以知道世道的变化,而和贤人来往,可以体会自己的得失,铜史人是我的三面镜子,如今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其实,唐太宗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面镜子,或许,也是他携手大唐名臣们一步步走过来的青春。

夕阳西下,大明宫陷入了一种光怪陆离的红褐色之中。

随着那一代贞观名臣的接连落幕,唐太宗的心情也开始变得无限失落。

对于唐太宗来说,这些人不仅仅是他的功臣,更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所以这些人在不断逝去的过程中,也会顺手取走他记忆中的一部分,从而使得他的生命更加萎靡。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画像面前,唐太宗把魏徵放到了第四名的位置。

画像中的魏徵铮铮傲骨,很有精气神,皇帝看着他,感觉音犹在耳,感觉魏徵似乎仍然在自己的身边絮絮叨叨。

夕阳完全落下,辉煌的皇家宫殿陷入黑暗,此时此刻,谁也不知道这位大唐帝王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0 阅读:9

帅帅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