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奴人)
秦汉之际,匈奴曾经空前强大,一度威胁到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然而到了魏晋时节,匈奴人的力量却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
冒顿单于围刘邦于白登山已经是遥远的过去,呼韩邪单于迎娶王昭君也已经是昨日黄花,此时此刻,别说横刀立马,野望中原,此时的匈奴,已经不能算作是一个整体,而是分裂成了七零八落的诸多部族。
西晋时,很多匈奴人内迁到了长城以内,和近塞的汉人以及其它的游牧民族通婚,进而演变成了许多匈奴部的分支,而羌渠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石勒,就是羌渠人。
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是羌渠部落的首领,所以石勒当时在部落的社会地位,那是很高的。
石周曷朱性格粗犷暴躁,脾气不好,羌渠人对这个首领都很畏惧,不敢接近他,这导致石周曷朱作为领导,平时很不好开展工作,所以老父亲平时都把治理部落的事情交给石勒来打理。
天地苍茫,四野宁静,呼啸的风声伴着骏马的嘶鸣,石勒就这么一天天的成长起来,如果没有意外,以后他也会继承他父亲的身份地位,成为新一任的羌渠首领,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最后归于这茫茫荒漠之中。

(石周曷朱 形象)
然而,西晋王室时常在边地掳掠胡人充作奴隶,石勒运气不好,很快被晋人抓了个正着。
《晋书》:两胡一枷。勒时年二十余,亦在其中,数为隆所驱辱。
厚重的枷锁套在头上,冰冷的铁链栓在脚上,破衣烂衫,蓬头垢面,还要遭到晋人的羞辱和唾骂,二十岁的石勒失去一切,来到了他人生中的最低谷。
谁也不会认为,这样一个在奴隶堆里丝毫不起眼的人物,未来能成就什么大事儿。
几经辗转,石勒被卖到了晋人师欢的家里为奴。
师欢是西晋名流,家大业大,富裕之户,家里奴隶很多,这些奴隶有些做仆役,有些为丫鬟,有些看家护院,有些负责打更,有些负责在伙房烧火,反正只要沦为奴籍,就将在大户人家的庭院里,辛劳而无聊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石勒不识字,没有文化,在奴隶堆里不起眼,到了师欢家里做仆人更不起眼。
然而,千里马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千里马,但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伯乐的。
别的不说,石勒的这个长相,就十分出众,虽然史书上说他相貌奇特,风神俊秀,并没有具体描述他长成什么样子,但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石勒长得和别人不一样。

(石勒 画像)
命是辛酸命,但脸可不是大众脸。
所以,师欢只不过是在一帮家奴中匆匆看了石勒一眼,从此后就再也没能忘记他的容颜。
师欢认为石勒以后必成大事,于是很快免除了石勒的奴隶身份,还了他自由的人生。
自由分两种,一种是肉体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
石勒的肉体现在已经自由了,但他的精神却远远谈不上自由。
羌渠部落已经被可恨的晋人捣毁,自己又将何去何从呢?
石勒不知道,然而上天为他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石勒背上破旧的包袱,带上一柄护身的短刀踏上这未知之旅的时候,世界在他的眼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说西晋是一部国家机器,那么以前的石勒,就是这部机器上一个被固定在某个地方的小小螺丝。
无论是羌渠后代,部落首领,还是晋人的奴隶,都表示他的人生是被这个世界所牢牢的控制着的。
他是世代生活在边塞的胡人,是部落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是晋人府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奴隶,在拥有这些身份时,他的未来一目了然。
尊重天地,敬重鬼神,四时祭祀,继承部族,亦或是老老实实的在师欢的府上打一辈子的工。

(师欢 形象)
然而,经历过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以前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成了一张白纸,成了一枚从机器的固定位置脱落的螺丝钉,简称:
这位仁兄没人管了。
展现在他面前的天地是混乱的,没有秩序的,八王之乱让西晋朝廷乱成了一锅粥,各种割据势力层出不穷。
比如,西晋官员张轨到甘肃外出公干,结果一去不回,后来其子嗣建立了前凉。
蜀汉流民李特孤军奋战,盘踞巴蜀,其后人建立了成汉。
长期在西晋朝廷里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的刘渊返回山西,建立了前赵。
看着别人在风起云涌的乱世之际建功立业,石勒很羡慕,他也想要成就一番功业,他也想要当皇帝,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他要先活下来。
你有志向,可你也要吃饭,你有理想,可你可要喝水。
人生在世,吃喝拉撒睡,有一样你解决不了,你的日子就过不安生。
如石勒这样的人,在十六国时期简直太多了,简直数不胜数。

(十六国纷乱)
他们以为只要足够勇敢,拥有信念就能横行天下,就能实现自己所有的愿望。
然而,勇敢和信念,在某些时候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你有勇气,但勇气不能当饭吃,你有信念,但信念不能当卡刷。
你石勒不愿意去入绿林做强盗,难道做将军成名将就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么?
作者前两天重温了一遍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少林足球》,里边有这样一句台词:
我劝你要脚踏实地的做人嘛,这里有份洗厕所的工作你先做着,你就别做梦了。
这只不过是文艺作品,是电影,然而,电影已经很残酷了,真实的生活,往往要比电影还要残酷。
在人生壮志不能实现之时,石勒没有办法,他只能选择投身于强者,栖息于别人之下。
离开了师欢,他选择的新老板,是前赵王朝的开国皇帝,刘渊。

(刘渊 形象)
不过看的出来,石勒不是随便选的,因为刘渊毕竟是匈奴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跟着自己人干,那还是比较靠谱的。
《明太祖宝训》:石勒虽不学,而豪爽脱略,料敌制胜,举无遗策。
刚才我们说,石勒这个人虽然不太聪明,文化水平不高,又不认得字,所以跟人交际这一块,是比较吃亏的。
但好在,石勒的性格豪爽洒脱,作战又勇猛,很快成为了刘渊手下的大将。
刘渊开国之后,把石勒安排到了河北地区,希望他能作为自己的臂膀,为自己镇守一方。
然而刘渊不知道,这个奴隶出身的人志不在此,他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石勒承认人生很艰难,他也知道开创帝业不容易,但他同样认为,做人没有梦想,那就是一条咸鱼。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趁乱立国)
以前混的惨的时候,石勒喝凉水都塞牙,放个屁都能摔跤,自己过得那个惨样就别提了,然而现在石勒时来运转,好运一波接一波,似乎就连上天都开始成心帮助他。
上天如果要你成就事业,你恐怕没有拒绝的道理。
《易经》: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天予而不取,必遭天谴。
石勒没有读过《易经》,但是很显然,他很明白这个道理。
刘渊的前赵帝国从建立伊始就内乱不断,几代皇帝传下来不是疯子就是变态,到了末代君王刘曜的时候更是国将不国,成了个烂摊子。
而趁着这个机会,石勒趁机收拢势力,盘踞河北,山东,一鼓作气攻灭刘曜,灭亡了前赵,建立了后赵。
奴隶石勒,称帝了。
鏖战河北,大败晋军,驰骋江汉,屡战屡胜,石勒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烟花怒放,礼炮齐鸣,山呼万岁,寰宇廓清。
大片的国土,富饶的民生,至高的权力,金灿灿的宝座,一切的一切,都让石勒有些目眩神迷。

(登殿受贺)
而当他端起美酒,在酒杯中窥见自己干枯瘦弱的样貌时,他才能记起,自己是从何其卑微的地位爬上来的。
臣下曾经向他吹嘘:您的功绩超越刘邦,盖过刘秀,胜过曹操,只比炎黄第帝差上那么一点。
的确,刘邦当年是亭长,刘秀靠的是婚姻,曹操依仗夏侯氏的背景,就连那个我们认为创业最为艰苦的朱元璋,其身份最低时,也不过是个乞丐。
而石勒,却是一个奴隶。
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自由,甚至就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法决定。
卑贱这两个字,曾经在他的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就偏偏是这样的一个人,成为了一代帝王。
然而,石勒却并不自豪,并不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
他告诉臣下,如果我遇到高祖刘邦,我会侍奉于他,做他的臣子,如果我遇到光武帝刘秀,我也只能跟他五五开,不敢说完全能战胜它,而至于如曹操司马懿那种欺负孤儿寡母的人物,我不愿意跟他们相提并论。
石勒不会写字,说话也有些吞吞吐吐,这位后赵帝国的开国皇帝在斜阳默默,烟雾缭绕中慢悠悠的诉说着这一切,回首着他那悠长而传奇的一生,语气风轻云淡,波澜不惊,让人无法想象,这位帝王的身后,有多少寻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
发迹河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故事还有很长,我们以后慢慢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