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孙元良在兵团部大摆宴席,邀请师以上将领参加。见应者寥寥,孙元良杀心大起,准备将策划起义的董宋珩等人捕杀。 董宋珩和川军元老孙震既是同乡,也是保定军校同期同学,两人交情匪浅。孙震当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时,董宋珩是副师长、副军长、副总司令,长期充当副手的角色。 孙震对部队控制权看的很重,看似很信任董宋珩,但还是留了后手,始终不愿让他单独指挥一个军。 抗战胜利后,孙震的改任第五绥靖区司令官,董宋珩为副司令官。之后,在孙震升任郑州指挥所主任时,他的基本部队41军、47军改编为整编师,并合编为整编47军。按理说,这个军长由董宋珩担任是顺理成章的,但孙震却向老蒋推荐,由他的侄子、黄埔一期的孙元良担任军长。 孙元良在淞沪会战中,是和宋希濂、王敬久齐名的“三大德械师长”,三人在火线,被老蒋又同时提拔为军长。不过好景不长,孙元良因在南京保卫战后期临阵逃脱,失踪几个月,遭到老蒋弃用。在宋希濂、王敬久先后升任集团军总司令几年后,孙元良还是个军长。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因贪财好色,告他的状子满天飞。就在不少人以为孙元良将被撤职时,他却因孙震的关系,调升成了整编47军军长。 孙震任人唯亲的做法,让董宋珩大感心寒,不久后便请病假去了四川老家闲住。1948年,整编47军改编为十六兵团,两个整编师恢复原番号,孙元良任司令官,从陆军大学毕业的曾甦元任副司令官。 孙元良对曾甦元很是排斥,因为曾甦元跟随孙震多年,曾当过41军军长,在十六兵团的影响力不小。 为了打压曾甦元,孙元良不择手段。每次兵团部召开会议时,孙元良故意让副官拖延,最后一个通知曾甦元,使曾甦元时常迟到,很是难堪。 有一次,曾甦元因事未来参会,孙元良当众大骂说:“曾甦元这样的人,如何能当兵团副司令,南京也真是的,什么人都往来派。” 不堪其辱的曾甦元,在淮海战役前夕,告假回了广汉老家。这对曾甦元而言,却是因祸得福,因为一个多月后,十六兵团就在陈官庄覆灭了。 鉴于孙震手头还有点兵力,老蒋另行设立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以孙震为主任,所辖部队主力为十六兵团。 重建的十六兵团,主要军官都是川军出身,他们大都对孙元良这个败军之将不服气。为了调和矛盾,孙震不得不推荐资望高的董宋珩为绥署副主任,曾甦元重任十六兵团副司令官。 董宋珩、曾甦元重新出山,让十六兵团官兵士气为之一震,两人的影响力也逐渐超过了孙元良。 12月初,董宋珩以言语暗示孙震,希望他率部起义。孙震起初犹豫不决,后乘坐杨森包租的飞机,带着家人逃去了台湾。 孙震走后由董宋珩代理绥署事务,和掌握兵权的孙元良矛盾激化。此时,除孙元良等个别人外,绥署及十六兵团的主要人员,都倾向于起义。董宋珩和曾甦元及张宣武、严翊等军师长密商后,以绥署名义下令各部队向什邡转移。 孙元良见势不妙,12月18日在广汉的兵团部设宴,邀请师长以上军官参加,结果应者寥寥。孙元良见部队长都不听他的,带着亲信部队二千多人,分乘卡车气势汹汹的杀向什邡。 到什邡城外后,孙元良派人让董宋珩、曾甦元等人前来会面,准备趁机将他们捕杀。孙元良这种拙劣的手段,被董宋珩、曾甦元一眼识破,曾甦元写了封亲笔信派人交给孙元良。信中大意是,十六兵团已决定起义,孙元良参不参加并不强求,但如果横加干涉,休怪不讲情面。 与此同时,41军、47军也已做好战斗准备,孙元良自知不是对手,率部撤回成都,之后辗转逃去了台湾。 孙元良走后的第三天,由董宋珩、曾甦元领衔,川鄂边绥署、十六兵团在什邡通电起义。 董宋珩在起义后,为了尽快融入人民军队,向贺龙司令员请假去戒掉大烟瘾。 贺龙说:“戒大烟是很痛苦的,你都六十岁了,身体恐怕吃不消。像你这种情况,也没有强制的要求。” 董宋珩说:“以前在旧军队无所谓,但在人民军队,要还是吸大烟,那可真是说不过去。” 董宋珩去成都的一家医院戒烟后,十六兵团的125师师长裴元俊发动叛乱,将派来的解放军代表杀害后,准备拉着队伍去西康和胡宗南残部会合,但很快就被包围。 解放军首长考虑到叛乱官兵大都受裴元俊等为首者欺骗,下令围而不打,将董宋珩从成都接来。 裴元俊在叛乱时,欺骗官兵说董宋珩已被秘密杀掉,当官兵们见到董宋珩毫发无损,纷纷主动放下武器。成了光杆司令的裴元俊,也只得缴械投降。 十六兵团改编结束后,大部调往江苏,之后并入了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董宋珩戒烟成功后,身体一直不大舒服,主动申请离开部队,在南京休养,在1954年因病去世。
1949年12月,孙元良在兵团部大摆宴席,邀请师以上将领参加。见应者寥寥,孙元良
市井老李
2025-01-08 22:40: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