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征文|《运河码头边学年画》付令—004号

大豫出版 2025-02-02 20:52:25

运河码头边学年画

文/ 付令

一到年底,我就要开始着手绘制杨柳青年画。在天津杨柳青镇大运河码头边学年画的记忆,又开始浮现在眼前。

初识杨柳青年画是在二十年前。单位派我到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学习飞行性能,课余时间我就去大运河边的杨柳青镇散散心。杨柳青是天津卫的西大门,南来北往的客商们都在这独具特色的漕运码头登陆,带来了八方物资,交融了四方文化。在镇上的年画一条街,我立马就被鲜艳精美的年画给吸引住了。虽然一口气买了很多年画和文创产品,但终究不能带走整个杨柳青。学画只能是一种奢望。

十年之后,单位又同意我脱产半年去天津参加中青年安全管理硕士班学习。半年,不短的时间,课余习得年画技艺成为可能。

历史上的杨柳青,家家擅点染,户户会丹青。可谈到拜师学艺,却可望而不可即,踏破铁鞋求学无门。一来个人无基础,二来不能脱产,三是人家不愿外传。时间一天天过去,日历的书页从春天翻到了夏天,学画的愿望恐成泡影。

那日,我决定最后再去一次杨柳青。走过估衣街、河沿街、猪市大街、席市街,穿梭在名为西渡口、供水站,以及各种“疙瘩胡同”“实胡同”的小巷,希冀能寻得机会。拆迁中的街道很冷清,人影稀疏,没有看到点染丹青。而青砖黛瓦的平房,锃亮的石板路,分明仿佛诉说这座北方漕运城镇的昔日盛景:大运河畔,各色集市,商贾云集,南来北往。可“老师傅”藏在哪条小巷呢?

黄昏时分,一场暴雨不期而至。雨后的彩虹跨过了大运河与远处的老街坊,在苍穹中划出多彩的弧线。早已淋成落汤鸡的我踏着泥泞的胡同小巷,遇见了周老师。他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小伙子,山东德州人,因为酷爱传统艺术而定居杨柳青。顺理成章地,他成了我的入门老师。走出周老师店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运河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堤岸边杨柳依依,芳草茵茵。天空挂着两层虹霓,远处的夕阳从云缝探出一角,洒下余晖,镜面一样的大运河镀上金色的光华。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中安班的学业进行很顺利。课余,我不在杨柳青,就在去杨柳青的路上。手握名为虎爪的毛笔渲染,或者兼毫笔平涂,学习着这门技艺的点滴。受我的影响,空管、空警同学也加入了学习队伍!一位叫刘晓璐的女空警就是其中之一。她是枣庄人,家住运河边。来到天津杨柳青的大运河码头边学画年画,又听见周老师的乡音,感觉很有亲切感。

杨柳青年画古拙质朴,融刀法韵味和绘画笔触于一体,采用勾、刻、印、绘、裱,五大技艺。根据草稿勾好线条,刻好梨木版,刷墨后印在熟宣纸上,再进行绘制和装裱。杨柳青年画笔触细腻温暖,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题材丰富,山水风光、花鸟虫鱼、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仕女、娃娃均可入画。

我在学习中,不断进阶。胖娃抱鲤鱼,象征《年年有余》,《春牛图》寓意勤劳,《孟母断杼》《五子爱清洁》富有教育意义,《春风得意》表达美好,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晴耕雨读》,阳光映照下皑皑白雪泛出了暖暖的情绪,连远山也有了浅浅的墨意......

杨柳青年画与时俱进,勾绘出美好生活和未来蓝图,高铁、国产大飞机、载人航天......刀起笔落,沧海桑田,一笔一划,尽抒胸意。随笔锋藏、露、顿、收,美的享受到了极致。

十年来,一到春节,我便秀出新作。不怕露怯,不怕丢脸,更不觉得老土。感谢大运河、杨柳青和岁月的馈赠。传统艺术历久弥新,就像流淌的大运河,绝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