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神器”让输液变得更体贴

“我对输液扎针一直心存恐惧,这下好了,使用了静脉输液港,我再也不用每次输液都要扎一针,也不用每周都得去医院维护输液管了,洗澡也方便多了。”62岁的结肠癌患者李阿姨(化名)欣慰地说。

2024年12月16日,包钢三医院普外科/小儿外科首次为需要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缓解了李阿姨焦虑和恐惧的心情。

什么是静脉输液港?

包钢三医院普外科/小儿外科副主任代玉泉介绍:“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完全植入皮下、可以长期留置在体内并且能反复使用的静脉输液装置。放置后,可通过蝶翼无损伤针进行静脉治疗。治疗完毕拔出无损伤针后,体外不会有任何导管及针头,日常生活将不再受影响。它的出现,弥补了以往输液方式的缺陷,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输血、采集血样等,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通道。”

和患者沟通病情

据了解,李阿姨不幸罹患乙状结肠癌,需要漫长的系统治疗。“她的治疗周期比较长,化疗、手术、后续的营养支持等,大约半年到八个月左右需要长期静脉注射。”代玉泉说,“以往的静脉输液方式,都会在肢体上露一个头端,这个外露的小物件会令患者的生活非常不方便,每周还需到医院进行一次维护,也很容易感染。一旦感染后,需拔掉重新置留,费用昂贵不说,患者更是不胜其扰。”

而输液港的植入,既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降低感染风险,又可以将各种药物直接输注到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还可用于血样采集。长期使用总体费用不增加,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

“小”身体“大”用处

静脉输液港是目前并发症最少的中心静脉导管装置。

代玉泉介绍:“首先它没有外露导管,降低感染风险;其次在维护良好的情况下可留存10-20年,甚至终生;另外维护简单,一个月维护一次即可,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并节省相关的支出;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也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治疗间歇期,患者不需要频繁进行静脉穿刺,免去反复扎针穿刺的痛苦和恐惧。同时,可以自由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如:做家务、洗澡、旅游、游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真可谓是“小”身体“大”作用!

静脉输液港——包钢三医院普外科/小儿外科的突破性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长期输液和周期化疗患者的福音,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新技术新业务

据了解,代玉泉自2018年外出首都儿科疾病研究所进修的时候,便接触到了静脉输液港。“当时我就想,如果能把这项技术带回包头,包头的患者就有福气了。”

但经过思量,终因当时静脉输液港的使用、维护成本“不实惠”,代玉泉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便暂且搁浅、尚未引进。直至2024年4月份,集采后的价格大幅下降,代玉泉通过新技术新业务的上报审核后,终将静脉输液港纳入科室肿瘤患者新辅助化疗的常规技术手段。

“未来,我们将广泛将此技术应用于静脉给药,让输液更安全、更方便、更可靠。”代玉泉说。

据了解,包钢三医院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作为打造医疗高地最强有力的抓手,要求每个科室每年积极开拓思路,增加2-3项新技术新业务,“服务更用心,让患者就医更舒心”。

代玉泉说:“近年来,我们通过体检发现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非常多,而人们对治病的同时也要美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24年5月份,我已经参加了腔镜甲状腺手术培训班,下一步,我们科室计划开展甲状腺腔镜微创手术,‘术后无瘢痕’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坤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