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初,李仙洲升任集团军总司令。三年后,他却被降级使用,到王耀武的绥靖区当

蜀山史道 2025-01-10 22:12:01

1943年初,李仙洲升任集团军总司令。三年后,他却被降级使用,到王耀武的绥靖区当了副司令,不直接掌握部队。其中缘由,李仙洲认为,一是蒋介石对他不满,二是积怨于汤恩伯。 1939年9月,时任92军军长的李仙洲接到军政部长何应钦发来的电报,说蒋介石想派他去山东,具体事宜到重庆面谈。 李仙洲到重庆后,老蒋召见他时说:“你做好入鲁的准备,配合鲁苏战区的于总司令(于学忠)。” 当老蒋得知92军的三个师中,21师由北方人组成,另外两个师一个以广东人为主,一个主要是四川兵员后,又提出只保留21师,其余两个师,和由北方人组成的两个师调换。 不过直到1943年初,老蒋派李仙洲部入鲁依旧还是计划,此时于学忠在日伪军的进攻下,处境极为困难,向重庆屡发求援急电。 92军的大部分中高级军官,对救援于学忠都持消极态度,李仙洲也受此影响,部队迟迟未动。老蒋采取大棒加萝卜的手段,一面"严令李仙洲军速行计划入鲁勿得延误",另一面又将李仙洲升任28集团军总司令。 李仙洲这个集团军总司令,多少有些名不副实,除了他的基本部队92军外,后来划入的部队,都是汤恩伯系统的,军、师长有事越过李仙洲,直接向上对汤恩伯汇报,李仙洲对部队的控制度有限。 若李仙洲带着92军早一年入鲁,于学忠的处境要好得多,那时候鲁苏战区的局面尚有挽回的余地。等到了1943年4月,李仙洲带着92军等部二万多人浩浩荡荡入鲁时,由于鲁苏战区的师长吴化文等人率部投日,转而带着日军扫荡,于学忠差点被俘,亲信参谋处长战死。难以支撑的于学忠,不得不带着残部退往皖北。 鲁苏战区的惨败,让老蒋颇为震怒,去电斥责李仙洲。之后李仙洲入鲁的半年,毫无进展,二万多人损失了一半,老蒋见再待下去,整个92军就要全部报销,不得不电令李仙洲率部离开山东。 李仙洲入鲁前后的表现,让老蒋对他的能力产生怀疑,对他也不再有往日的重用了。 李仙洲遭弃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和汤恩伯交恶。汤恩伯担任第一战区副长官兼苏鲁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时,92军驻扎阜阳时,隶属四省边区司令部。 有一天,汤恩伯叫来李仙洲说:“听说你在阜阳办了一个训练班?” 李仙洲说:“刚办了不久,主要是培养排长一级的军官。” 汤恩伯不悦的说:“此事我怎么不知道?训练班按理都应由司令部管理,你随后把训练班移交过来。” 李仙洲说:“这个训练班是报请军委会军训部同意的,我这个训练班主任,也是上头任命的。” 汤恩伯听后,阴沉着脸离开,两人结下了梁子。由于之后汤恩伯没有少在老蒋面前打李仙洲的小报告,使得老蒋对这个学生的好感度大降。 抗战胜利后,李延年以第一战区副长官的身份,率部进入山东受降,临出发时他去找山东老乡李仙洲聊天,李仙洲直言说:“你带去受降的部队,陈大庆是汤恩伯的人,你怕指挥不动。” 李延年不以为然的说:“这是蒋校长的命令,我不信陈大庆敢不听。” 不出李仙洲所料,当李延年到了徐州后,准备率部北上时,19集团军总司令陈大庆的部队却拖延不前,使李延年这个受降长官成了光杆司令,不得不另调部队去济南。 李延年到徐州不久,老蒋去电让李仙洲到重庆来一趟。李仙洲本以为是让他率28集团军去某地受降,很是高兴,不料见面后,老蒋却告诉他,让去山东配合李延年受降。 李仙洲一听要给李延年当副手,明知故问的说:“校长,李延年升战区长官了吗?” 老蒋疑惑的回答:“他一个月前才任命的第一战区副长官,还升什么官。” 李仙洲说:“校长,我给李延年这个副长官当副手,也没有副副这个职务啊。” 老蒋听后一脸的不高兴,随便说了几句后,结束了谈话。1946年初,蒋军进行军事建制调整,取消了集团军,李仙洲被调去第二绥靖区任副司令,对比李延年调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九绥靖区司令官,可以看出李仙洲的失势。 第二绥靖区的司令,由王耀武担任,这就使得李仙洲很是尴尬,因为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生,比李仙洲小十岁。蒋军的黄埔一期生中,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这三个山东籍的,都当过集团军总司令,算是发展的不错,但和山东老乡王耀武相比,三人无论是名气还是能力及受老蒋信任程度,都和王耀武差距不小,“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流传很广。 王耀武对李仙洲的到来,倒是非常欢迎,每次见面都以黄埔老大哥对待,从不摆长官架子,两人相处也算融洽。 王耀武到山东后,一直觊觎省主席的职务,有一天,他写了一封信让李仙洲带着亲手交给老蒋。从王耀武的言语暗示中,李仙洲估计信中内容和谋求山东省主席有关。 老蒋看了李仙洲带去的信后,突然问:“你对山东省主席有无想法?” 李仙洲说他并无想法,老蒋又问:“省府秘书长呢?” 李仙洲说:“我对政务没有经验,干不来的。” 老蒋听后,也就没有再说什么。李仙洲回去后不久,老蒋就将山东省主席何思源调离,王耀武如愿接任。不过讽刺的是,志得意满的王耀武,后来还是和李仙洲在功德林相见了。

0 阅读:41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