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年度涨幅王”为什么是寒武纪?

界面新闻 2025-01-16 11:38:59

界面新闻记者|李彪

过去的2024年,“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在惊人涨幅令A股市场侧目,在各个股吧、社交平台被冠上了“寒王”称号。

去年的涨势到今年年初依旧疯狂,就在几天前,寒武纪刚创下了一项新记录,股价盘中最大涨超9%,股价一度冲至777.77元,市值刷新历史记录突破3000亿元,2023年至今近一年股价涨了3倍以上。又因为公司自上市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上市公司市盈率一项指标(市值除以最近一年的总净利润)高达-400倍。

“亏得越多,涨得越狠”,这一脱离财务基本面的表现让许多分析师惊呼“看不懂”。

1月14日,寒武纪(688256.SH)披露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寒武纪2024年预计营收约10.7亿元到12亿元,并在第四季度实现上市以来季度归母净利润首次为正,但全年依旧亏损,净亏约3.96亿元至4.8亿元。

1月16日,芯片股走势低迷,寒武纪股价跌幅一度扩大至15%,跌破600元。对此,据21财经报道,寒武纪相关人士表示,二级市场股价受综合因素影响,目前还看不到是否存在机构大资金卖出的情况。

大资金抱团带飞股价

从资金的流向看,大资金重仓买入是将寒武纪股价不断推高的直接原因。寒武纪每次股价的大起大落背后都有主力资金的流进流出。

截至1月16日发稿,芯片龙头股接连跳水,寒武纪股价开盘大跌9.48%,主力资金流出高达47.26亿元,流入35.32亿元,其中一半以上为超大及大型资金。

在此之前,寒武纪并不受主力资金青睐。2020年前顶着“AI芯片第一股”上市,寒武纪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30%,市值突破1000亿元,但不到一年时间就因增长缓慢、亏损不断扩大遭受市场冷遇。2022年,寒武纪全年收入7亿元,净利润亏损高达12亿元,股价一度跌至47元以下的最低点,年末股价也只有50元左右,公司市值只有200多亿元。

2023年的AI热潮成了一道分水岭,从ChatGPTAI模型2022年年底问世后,国内A股AI算力概念股爆发,寒武纪作为A股市场仅有的一支AI芯片股备受关注。

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境遇迎来了反转,2023年年底,寒武纪被纳入沪深300指数。2024年12月13日收市后,又被分别纳入上证50和中证A500指数。

作为一家还未摘U(A股市场对未盈利公司上市代码所做的标记)的公司,寒武纪能够进入这些主要指数并不常见。随着这些指数相关基金以及购买基金的被动投资者入场,寒武纪股价飞涨。2023年从100元翻倍涨至200元,2024年则更加势不可挡,从200多元涨到700元,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在2023年9月、2024年7月、2025年1月的几次公司股价大涨的交易日,都有大宗交易的身影。

但在股价大涨的另一面,寒武纪的经营情况并没有明显起色。2023年,公司全年营收为7亿元,同比下滑2.7%,净亏8.5亿元。

寒武纪目前所有股本处于全流通状态,Wind平台统计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数据显示,300家基金共持有7800万股,占寒武纪流通股的18.77%。作为对比,中芯国际的基金持仓流通股占比仅为3.6%。机构对寒武纪的重仓集中度可见一斑。

而在寒武纪的股东结构中,机构持股比例业从2023年开始明显增多,目前维持在50%附近。2024年三季度末,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46.5%。其中以华夏证券、易方达、银河证券等公募基金参与度较高,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分ETF基金持股比例稳定在3.8%上下,2023年、2024年连续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公司的原始股东中,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持股28.63%,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全资持有的资管公司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5.73%,寒武纪员工持股平台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持股7.34%,陈天石任实控人的艾加溪科技中心持股1.37%。

多位机构投资经理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寒武纪股价偏离基本面的幅度过大,已经无法再根据收入、利润、市盈率这类财务指标去分析原因和估值,考虑到寒武纪作为A股市场仅有的AI芯片股标的稀缺性,再加上不断有大资金抱团买入,市场对AI芯片的高预期和某一阶段的追高情绪已经成了主要动力。

一位一级市场芯片投资人还告诉记者,寒武纪的股价暴涨也引发了市场对A股“下一支AI芯片股”的憧憬。随着燧原、摩尔线程、壁仞、沐曦等寒武纪同类AI芯片公司都已经启动上市辅导,不少机构都在私下询问求购这些公司上市前能转让的老股。

国产厂商努力补位英伟达

寒武纪此前一直将其亏损的原因归结于AI芯片高额的研发投入。

根据寒武纪已经公布的财报数据,2020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7亿元、11.4亿元、15.2亿元和11.2亿元,远超当年营收。

对于起步晚、商业生态不成熟的国产AI芯片厂商来说,前期需要高成本投入、长期入不敷出是行业现状。

一位芯片行业的资深投资人告诉记者,2020年前后,国内曾兴起过一阵AI芯片投资热,多家国产GPU创业公司如沐曦、摩尔线程、壁仞都曾经被投资人视作“中国英伟达”寄予厚望,大量资金涌入。但不同于英伟达此前已经在游戏显卡、AI领域站稳脚跟,这批公司面临激烈的竞争开拓市场困难,估值过高又普遍缺乏造血能力,2022年之后在以及市场已经全面遇冷。

AI爆发后,英伟达成了业内最受关注的AI算力芯片公司,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登顶全球最高市值公司。先进的GPU作为AI模型训练与推理的关键设备,目前是AI芯片的主力产品,从2022年至今遭遇疯抢,供不应求。

英伟达一家公司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AI芯片市场份额,但是因为受美国2023年开始不断升级AI芯片出口禁令的限制,英伟达A100、H100以及之后更先进的AIGPU产品已无法直接向中国大陆出口,国内因此在2023年上半年一度出现AI算力短缺。行业都在迫切希望国产GPU能够补位英伟达空出的缺口。

按照行业的共识,由于技术水平和产品生态不完善,国产厂商与英伟达产品在单张GPU的性能上存在至少两代以上的差距。国内厂商的绝大多数产品只适用于对算力性能要求较低的AI模型推理,极少数可以用于训练。

以寒武纪在市场上应用较多的AI芯片产品思元370为例,国内一家大型通讯服务器厂商的采购人员向记者介绍,由于单张芯片性能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实际应用到数据中心算力集群时的算力损耗,业内用512张思元370(8个机柜,每个机柜装8台8卡服务器)作为硬件基础,可搭建出一个10-20P(PFLOPS的缩写,1P等于1000TFLOPS)的算力集群——相同标准下,业内主流的英伟达H100GPU的算力性能大概是其20倍。

2023年,寒武纪宣布将推出下一代性能更强的AI芯片思元590。据其称,这款产品对标英伟达的A100GPU(H100算力性能是其3倍,英伟达即将量产出货的B200约是其15倍),目前市场上并没有这款产品确切的量产上市信息,而“达到A100性能的80%甚至100%的目标”也是国内各家AI芯片去年提出的统一目标。

虽然与英伟达存在代际差距,国内AI芯片的供需缺口客观上也给国产芯片厂商提供了市场空间。

上述服务器厂商工作人员也表示,由于英伟达高端显卡受限以及国内构建国产化供应链的需要,各地政府、大型国央企在投建AI数据中心以及其他信创项目时,都加大了对国产芯片的采购指标,华为昇腾、海光、寒武纪、昆仑芯都跻身采购名单前列。“由于单卡性能跟英伟达存在较大差距,行业目前在走堆叠更多芯片、搭建更大集群的规模化路线。国内今年将继续投建新的智算中心,对AI芯片的需求接下来仍会增加。现阶段对芯片性能要求的首要目标是‘能用’”。

0 阅读:17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官方账号,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