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奢在中国有些卖不动了,卡地亚、梵克雅宝的母公司历峰集团在华销售连跌3季度。
1月16日午间,瑞士奢侈品巨头历峰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数据。202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历峰集团销售额同比增加10%至6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64.09亿元),远超市场预期1%的增幅。
这主要是因为欧美市场表现强劲。截至12月31日,历峰集团欧洲、美国、日本及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销售额均有双位数增长,其中该集团在美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2%至16.4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4.26亿元),是销售增速最高的区域。日本和欧洲销售额也均同比增长19%,中东和非洲增长20%。
但销售体量最大的亚太市场,却成了历峰集团的“拖油瓶”。
在截至12月31日的财季内,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是历峰集团销售唯一负增长的地区,该地区销售额同比下降7%至19.1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4.33亿元)。历峰集团在报告中直指,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需求疲软,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所在的大中华区销售额跌幅高达18%所致。而亚太市场其他地区表现良好,韩国市场销售额亦有双位数增长。
这已经不是历峰集团在华销售额的第一次同比下跌。2025财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历峰集团亚太区域销售额均同比下跌18%,大中华区销售额跌幅更大,均达到27%。
中国市场高端消费力降低,是多名时尚行业人士分析历峰集团在华销售疲软时的共识。
奢侈品行业专家、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对时代财经表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能力在发生改变,“高端消费者对未来缺乏信心,而大众消费者的消费力锐减,此前大众消费升级所带动的奢侈品消费几乎消失。另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和理性,导致对奢侈品牌的神秘感和新鲜感降低,奢侈品牌保值、增值的概念也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受到挑战。”
她还指出,过去奢侈品集团针对中国市场年轻群体存在过度营销的情况,但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也不如前。
从具体业务来看,以“硬奢”著称的历峰集团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多重考验。
拥有江诗丹顿、积家、朗格、沛纳海等多个高端腕表品牌的历峰集团,不得不面对中国腕表消费市场的“退烧”。财报数据显示,历峰集团腕表业务销售额在2025财年亦连续下跌三个季度,跌幅分别为13%、19%和8%;前三财季,该部门整体销售额同比下滑13%。
一名腕表零售行业资深人士对时代财经直言,2020年以来,看似繁荣的腕表市场存在消费泡沫,已经有供过于求的趋势。彼时,历峰集团旗下也有品牌也吃到这波销售红利,该集团在中国市场也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渠道扩张策略。如今需求减退,该集团的业绩也势必承受一定压力。
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瑞士腕表到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的出口额分别大跌26.3%和19.7%。
在腕表二手市场,以前“一掷千金”的豪客们,对高价腕表的接受度也越来越低,“腕表消费在降级。不仅是客单价在下降,许多客人开始用高价表置换低价表,将套现的资金用于其他投资。”去年12月,一名二手腕表商曾对时代财经说。
多名分析人士表示,除了腕表业务承压,占据历峰集团销售额70%的高端珠宝业务也面临来自多个竞争对手的挑战。2025财年前三季度,历峰集团的高端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8%至115.9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74.66亿元)。
中国的高端珠宝赛道入局者越来越多。周婷说,“很多传统奢侈品牌大举发力珠宝腕表市场。”除了LVMH集团旗下的老对手蒂凡尼、宝格丽、尚美巴黎等品牌外,方源资本也在去年12月联合日本基金UnisonCapital收购了以珍珠为主的高奢珠宝品牌Tasaki塔思琦。
无时尚中文网创始人唐小唐指出,性价比消费的潮流,也让部分中国本土珠宝品牌,有了与“梵克雅宝们”分蛋糕的机会。
例如,受益于金价上行,主打高端定位的老铺黄金,在近一年以“黑马”姿态冲进高奢珠宝圈,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曾有行业人士对时代财经透露,在部分高端商场,老铺黄金的业绩甚至超过了梵克雅宝,“两个品牌的消费人群高度重叠。”
有意思的是,据时尚商业媒体《LADYMAX》报道,去年11月梵克雅宝派法务团队赴深圳,正式声明梵克雅宝品牌对“四叶幸运”系列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亲自下场整顿“水贝平替”。这也被解读为,梵克雅宝对假货损害其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的担忧加剧。
不过,在唐小唐看来,过去两年,历峰集团的表现也优于LVMHSE路威酩轩和KeringSA开云等以销售皮具为主的奢侈品集团,因为腕表和珠宝客户资产更加雄厚,购买力和低于通胀和经济波动的能力更强。
1月16日,时代财经通过第三方PR联系历峰集团中国团队,但对方表示目前不接受与财报相关采访。不过,该集团管理层曾在此前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仍然看好中期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