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曹洋
通讯员潘娜吴萍
孝顺的女儿本想帮母亲用热水袋捂脚,让老人双脚暖和些,没想到老人的双脚被低温烫伤,脚上起了个水泡。
80岁的王婆婆(化姓)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因2年前突发脑梗塞,长期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日常生活都由老人的女儿陈女士照顾。近日,老人吃饭困难,身体不佳。1月14日,陈女士将老人送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就诊。
医生给患者检查双脚(通讯员供图)
入院检查时,该院主任医师伍芳发现王婆婆的双脚有水泡破溃,仔细检查伤口处,发现破溃并不局限于脚踝等受压部位,怀疑是低温烫伤导致。原来,前一天晚上,在老人入睡时,陈女士发现母亲双脚冰凉,给其用上了热水袋捂脚,没想到一夜过去,却造成了烫伤。好在发现及时,医生立刻对伤口进行了处理。17日,王婆婆的烫伤部位愈合良好。
伍芳介绍,低温烫伤是冬季常见的意外伤害,人体烫伤的阈值一般在45℃。当温度达到45℃时,持续作用于皮肤表面1个小时就足以造成全层皮肤损伤。一般来说,这种烫伤的特点是不知不觉中烫伤,热源长时间持续作用于创面;局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低温烫伤的常见物品有哪些呢?伍芳表示,像暖宝宝这样的取暖用品,热水袋、电热毯、取暖器、蒸汽眼罩等都可能引发低温烫伤。“冬季气温偏低,对于感知能力不敏感的人群,如高龄老人、糖尿病患者、婴幼儿等特殊群体而言,他们的皮肤功能较弱,对低温刺激的防御能力更低,因此更容易遭受低温烫伤。”
她强调,使用暖宝宝或者热水袋,切记不要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最好在外面加个布套。若不小心遭遇低温烫伤,要赶快把热水袋拿开,尽快用凉水冲烫伤处至少20分钟,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不能用冰水或者冰块去冷敷,这样反而会导致冻伤;切记不要用酱油或牙膏涂抹烫伤处,以免加重感染;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关知识,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科交流2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