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fe52e16bb343211f41c77aa7bc1358.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5488d19c2acf67c4050a9e44105c51a.gif)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糖尿病,这个听起来有些让人害怕的词儿,近些年可真是频频出现在咱们的生活里。
说句实话,谁能想到一个甜滋滋的“糖”,竟然能让人受那么大的罪?但您别急,这糖尿病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就找上门的。
它呀,和咱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方式、身体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为什么糖尿病会找上人,背后可能有哪八大原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6c3e727e46cb72a7bf09bb5e3369a3b.jpg)
说起糖尿病,先得明白一个道理:人不会无缘无故得病。
咱们都知道,病从口入,病从心生,病从懒来。糖尿病,也不例外。
医生们常说,糖尿病的成因复杂,但主要还是离不开这几个字:吃、喝、动、想。
简单点理解,就是吃得不对头,喝得不健康,动得不够多,想得还太用力。
这些事儿,听着跟咱们每个人都挺有关系吧?没错,这就是糖尿病“偏爱”现代人的原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fea1eb223c1c57480c6f5cb5b765e65.png)
民以食为天,可吃得不对头,天也会塌下来。
现如今的人,生活条件好了,饭桌上的花样也多了,可问题也随之来了。
有人喜欢大鱼大肉,觉得吃得油一点、荤一点才有滋味。有人爱上了甜品,茶余饭后不来点蛋糕、奶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还有人喜欢吃加工食品,什么香肠、薯片、速冻饺子,省事又好吃。
可这些东西吃多了,热量和糖分就超标了,身体里的胰岛素忙不过来,血糖也就跟着飙升了。久而久之,糖尿病就找上门来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26655514e461af00b06ec7d44870b47.png)
咱们中国人向来讲究喝茶养生,可偏偏有些人却喜欢喝那些花里胡哨的饮料。
咱们举个例子吧,奶茶,这玩意儿好喝是好喝,可里头的糖分和脂肪多得让人咋舌。
还有碳酸饮料,那更是甜得发腻。您别小看这一瓶饮料,喝下去的糖分,可能就超过一天的标准摄入量了。喝得多了,血糖能不高吗?
有些人还喜欢喝酒,觉得喝点小酒解乏。可酒精本身就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时间一长,问题可就大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f378b645fb03490c88fc24fc24d673.png)
这年头,动得少真是个大问题。
以前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得下地干活,走街串巷,哪来那么多时间坐着?
可现在呢,工作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下班了回家,沙发上一躺就是一晚上。
动得少,吃得多,这身上的脂肪能不堆积吗?尤其是肚子上的肉,越堆越多,内脏脂肪超标了,胰岛素的作用就会被削弱,血糖自然就控制不住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c30dfdd431d42e2af554763a201752.png)
这个“想”可不是说让咱们别动脑子,而是说别让脑子想太多,尤其是别老琢磨那些让人烦心的事儿。
现代人压力大,工作要做得好,孩子要教育得好,房贷要还得上,哪样不让人操心呢?可问题是,操心得多了,身体也会跟着受累。
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会让身体里的激素水平失衡,胰岛素的作用也会受到干扰,血糖水平也容易因此失控。
所以说,糖尿病的成因,可是吃和喝,心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264c1468f6a6738184ff15eae1176c.png)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用在疾病上也有几分道理。
如果家里长辈有糖尿病,后代得糖尿病的几率也会更高。
遗传这个东西,咱们没法改变,但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还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4c0da0c1ba745995d01f1a990f1007.png)
人老了,身体的功能也会慢慢退化,胰岛素的分泌自然不如年轻时那么充足。
再加上老年人普遍活动量少,肌肉减少,脂肪增多,所以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随之上升。
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的原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51d17b2ed4d472e37f15517687a99d.png)
胖子多了,糖尿病也就多了。
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让胰岛素的作用变得不灵敏。
特别是那些“腹型肥胖”的人,肚子大的像个球,脂肪全堆积在内脏附近,这样的情况最容易引发糖尿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699ded2eb63bf0f750e587f17ac9e9.png)
比如说,高血压、高血脂这些慢性病,它们跟糖尿病常常是“难兄难弟”,一起来找麻烦。
还有一些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也容易因此影响血糖的稳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0fd97b98beba64323411eab09aa846f.png)
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了:“那我该怎么办呢?”
糖尿病虽说听着吓人,但它并不是不可控的。只要咱们从日常生活入手,管住嘴,迈开腿,放宽心,再定期体检,血糖问题是能得到很好管理的。
尤其是那些家里有糖尿病史或者自己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更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生活方式,是决定糖尿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44d7184474b3fc81c59db454889ecdf.png)
咱们再总结一下,糖尿病的成因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和咱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吃得不健康,喝得不节制,动得太少,想得太多,胖得太快,再加上遗传、年龄以及其他疾病的影响,这些都会让糖尿病找上门。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光能防糖尿病,还能让咱们远离其他一大堆病。
说到底,身体是自己的,咱们得对它负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ec3941462a0dd96a61a0b48ca8f8404.png)
再补充一句,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咱们对它不上心。
早预防,早发现,早管理,糖尿病也就没那么难对付了。
希望大家都能从今天开始,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生活,远离糖尿病,健健康康过日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2.王陇德. 慢性病防治基础与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3.李小龙, 张晓红. 糖尿病的预防与健康管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10): 867-870.
不安静
糖+油,再来点白酒催化剂,3-5年的事儿,定型了
南宁的鸟
遗传是最大的因素
用户12xxx60 回复 01-19 04:43
遗传是糖尿病的主因,遗传基因谁也无法改变。
高兴的一然
就一个原因……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