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世界各地的广东人:加勒比岛国库拉索,华侨华人存在感强,主要来自广东

橙子侃侃侃 2021-07-28 23:56:58

我们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如果要说得更准确些,应该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广东人”。历史上移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很大一部分来自广东。就连相隔半个地球的加勒比海岛国,也有不少广东人。

加勒比海有个岛国名叫库拉索,全国总人口只有16万,但是华人有4000多,主要来自广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加勒比岛国的华人故事吧。

库拉索简介

库拉索这个地方,知名度可能不高。虽然近几年总是在化妆品广告上见到“库拉索芦荟”,但是要你在地图上找到库拉索,恐怕真不容易。一方面是因为地方小,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库拉索的大概位置。

库拉索位于加勒比海南部,是一座在委内瑞拉海岸附近的岛,为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一部分,是荷兰王国的自治领土,首府是港口城市威廉斯塔德。库拉索岛面积444平方千米,是荷属安的列斯中的最大岛屿。2016年人口总数为159999人,主要是黑人,2019年人均GDP达1.9万美元。

库拉索岛上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阿拉瓦克族人。1499年西班牙人来到库拉索,随后岛上原住民便消失了。1634年,该岛被荷兰人占领。得益于优良的区位,商业和航运成为了库拉索岛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1914年,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的梅内格兰德发现了石油,库拉索顺势发展了炼油工业,而炼油工业也和库拉索的华人有关,这一点小编之后慢慢讲解。

库拉索岛远离南美的社会动乱,而又接近马拉开波盆地油田,还拥有可供大型油轮停靠的天然良港。但是工业发展导致人口膨胀,岛上资源本就不富裕,人口的膨胀加剧了各种矛盾。

1970年代之后,库拉索建立了以发展旅游业和低税率吸引企业资产的政策。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壳牌公司以象征性的钱款向当地一个政府属下的财团售出了炼油厂。目前,库拉索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海外银行业、海运以及商业活动,虽然炼油业还有所保留,但是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库拉索华人

整个荷属加勒比地区共有华侨华人一万多人,其中库拉索有4000-4500人,90%以上来自广东,其中尤以江门恩平、鹤山、台山等地为主,其余10%的侨胞来自江苏、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

据了解,库拉索华侨华人主要从事餐饮、杂货、超市、洗衣等行业,并基本垄断了当地市场。库拉索有华人餐馆300家左右,占当地餐馆的三分之二;库拉索华人杂货超市有200多家,占90%左右;库拉索华人洗衣店有十几家。

第一个到达库拉索并定居下来的华人是广东新宁人容儒柬,他大约在1900年前后乘船来到库拉索。1914年,荷兰在库拉索兴建炼油厂,从广东沿海一带招募了大批劳工参加油轮运输,期间一些华人船工弃船上岸在库拉索居留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促使不少劳工滞留库拉索,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华侨华人共有200-300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移民、劳工等政策放宽,移居库拉索的华侨华人人数激增,最多的时候一年来了300多人。21世纪以来移居库拉索的华人人数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80-90人。当时也有不少委内瑞拉、多米尼加等周边国家的华人移民库拉索。2013年10月,中国驻威廉斯塔德(库拉索首府)总领事馆正式开馆。

华文教育一直是海外华人社区关心的话题,由于库拉索远离中国,当地华人也不是那么多,所以华文教育还需努力。整个荷属加勒比六个岛屿的华文教育还属于起步阶段,但是库拉索已经成功开办中文班了。

库拉索华侨会一直在推动中文班建设,在国侨办、广东侨办和江门市外事侨务局的支持下,2018年9月,库拉索中文班开班,教室设在会所里,经费通过会员捐赠和学费解决,学生有200多人,开设7个班,周一至周五下午上课(当地学校中午12点半就下课,下午不上课),周六周日不上课。

6 阅读: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