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了,随着各省份录取分数线的公布,各位考生不得不做一道至关重要的选择题——填报志愿。究竟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去什么样的学校?相信这是这些天国内最热门的问题了。
重视教育是东亚人的传统,在中国的邻国日本,日本人同样重视大学教育,也有名校情结。在日本,有七所大学被认为是最高水准,这七所大学在二战前都有一个统一的IP——帝国大学,因此现在被称为“旧帝大”。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历史上曾有9所大学被日本认定为帝国大学。这9所大学分别是谁?现状如何?今天我们一起来揭秘。
帝国大学简介帝国大学,简称帝大,指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设立的九所国立综合大学,其中七所在日本本土。
1886年,日本政府颁布《帝国大学令》,并以当时的东京大学为基础改称为帝国大学,到了1897年成立京都帝国大学后,东京的帝国大学遂改称为东京帝国大学。此后,日本陆续设立九所帝国大学,按时间先后分别位于东京、京都、东北(仙台)、九州(福冈)、北海道(札幌)、京城(韩国首尔)、台北、大阪及名古屋。
1946年,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的大学被废除,京城大学走入历史,之后改制为首尔大学;1947年,日本国内的七所帝大摘除了“帝国”二字。
东京大学东京大学成立于1877年,是日本第一所现代学制综合大学,前身是幕末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校与东京医学校。1886年更名“帝国大学”,1897年易名“东京帝国大学”,1947年改名东京大学。2004年依法改制国立大学法人。2017年成为首批“指定国立大学法人”。
截至2018年10月9日为止,共有10名东大教职员及校友获得诺贝尔奖,获东大学位者11人、具东大关联者16人为诺贝尔奖得主。
京都大学京都大学,简称京大,前身是日本第二所旧制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创办于1897年),亦为京都学派的发祥地。2017年获选为首批顶尖大学“指定国立大学法人”。
京大综合实力日本第二,相关人物计有19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正式校友或教职员共11位)、2位菲尔兹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及5名日本首相。
东北大学沈阳有个东北大学,而日本仙台也有一所东北大学。东北大学位于日本仙台市,同时也是日本东北地区的最高学府。它前身是创立于1907年的东北帝国大学,起源于1736年的仙台藩藩校“明伦养贤堂”。2017年入选“指定国立大学法人”顶尖3校。
东北大学是世界材料学中心,也是曾经接待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名校与光通信发祥之地。校友包括若干诺贝尔奖、拉斯克奖、IEEE爱迪生奖章、芥川赏及直木赏得主、文豪鲁迅等。
九州大学九州大学位于日本福冈市,前身1911年成立的九州帝国大学,再往前推算,校史可以起源于1867年的福冈藩医学校“赞生馆”。1886年帝国大学令公布后,在九州设置一所帝国大学的机会相当高。1903年,在赞生馆的基础上设立了“京都帝国大学福冈医科大学”,做为京都帝大的分科大学,也是后来的九州帝国大学的母体。
经过福冈县各方面的努力争取,终于在1911年1月1日创立了“九州帝国大学”。1922年9月25日,爱因斯坦访问九州帝国大学理工学部。1947年改为“九州大学”。2003年根据法律第29号吸收九州艺术工科大学,2004年根据国立大学法人化,从原本由国家直接设置管理的国立大学转为“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北海道大学在中国,清华和北大是高等教育的标杆,而在日本,也有一所北大,并且地理位置是真的北。北海道大学简称北大或海大,是一所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北大前身北海道帝国大学,起源于1876年的“札幌农学校”。北大知名校友众多,包括前国际联盟副理事长新渡户稻造、北海道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铃木章、罗伯·柯霍奖得主河冈义裕、若干芥川奖作家以及台大校长罗宗洛等逾百名大学校长。
北海道大学的前身为1876年为开发北海道而设立的札幌农学校,是日本第一所颁授学士学位的大学、第一所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学校。1907年,该校改名为东北帝国大学农科分校,1918年成为第5所帝国大学北海道帝国大学。二战结束后,改制为“北海道大学”。
大阪大学大阪大学也是日本名校之一,校史比较复杂。大阪大学的理科起源于明治时代最大的兰学塾“适塾”(1838年);文科起源于西日本最大的汉学塾“怀德堂”(1724年)。大阪虽然是日本第二大都市,但是大阪大学的建设速度相对慢了些,因为大阪大学的前身大阪帝国大学是日本国内第6所帝国大学,1931年才正式成立。大阪大学以医学和自然科学起家,初期就以“理科的阪大”而展露头角。
1949年日本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人汤川秀树,就是在阪大研究期间发表的获奖论文。1950年代高田保马主持的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创立后,又迅速成为日本的社会经济学研究中心,尤其在近代经济学领域,历任日本经济学会会长近半数皆与阪大有关。
阪大是世界免疫学重镇,综合实力日本第三,大学招生规模为日本之首。知名出身者包括SONY创办人盛田昭夫、日本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漫画家手冢治虫等各界名流。此外,日本最初的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及克拉福德奖得主皆为阪大校友。
名古屋大学名古屋大学创基于1871年,前身名古屋帝国大学创立于1939年。2018年成为全国顶尖五校“指定国立大学法人”之一,2020年组成最大的日本国立大学法人“东海国立大学机构”。
名大已有诺贝尔奖得主6人,世界级科研成果迭出。裴声国际的坂田模型、PMNS矩阵、冈崎片段、野依不对称氢化反应、蓝光LED皆诞生于名古屋大学。
在20世纪,有2名校友/教授(久野宁、胜沼精藏)被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名校友/教授(大贯义郎)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进入21世纪后,总计在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当中,名大人占有物理学奖暨全奖项的一半人数(迄20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或诺贝尔化学奖的6人当中,包括教授3人(野依良治、赤崎勇、天野浩)、博士5人(下村脩、小林诚、益川敏英、赤崎勇、天野浩)、学士3人(小林诚、益川敏英、天野浩)。获奖校友总数(5人)为日本第3。
京城帝国大学(首尔大学前身)京城帝国大学成立于1924年,位于京城府(现韩国首尔),当时简称“城大”,是朝鲜半岛最早的综合大学,设有预科、理工学部、法文学部以及医学部。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该校被改名为京城大学,随后遭到废止,剩下的学术资源和人才被重新整理。
废止后的京城大学并同其他九间学校被拆分,京城大学及二战时期帝国大学的历史至此划下句点,此后由被整合进入新成立的首尔大学。
台北帝国大学(台大前身)台北帝国大学设立于1928年3月16日,是台大的前身。1922年开始规划成立帝国大学,1928年3月16日,正式创校。起初只有文政学部、理农学部(当年4月1日开课),以及附属的农林专门部。1936年,设医学部、附属医学专门部,合并了1897年创立的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初为台北病院医疗讲习所)。1939年,设热带医学研究所。1941年,设大学预科。
1943年,理农学部划分为理学部、农学部,设工学部、南方人文研究及南方资源研究所。1944年,有学生394人,其中117名为台湾人。 帝大已是拥有文政、理学、农学、医学、工学五个学部(学院)和预科,以及热带医学、南方人文、南方资源研究所的综合大学。大学图书馆馆藏量在当时的9所帝国大学之中排行第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北帝国大学回到中国人的怀抱,并且被改为台湾大学。在日本殖民时代,台北帝国大学虽然位于台北,但是其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并没有惠及台湾当地人,而是主要为住在台湾的日本人服务,无论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有何成就,其实都和台湾岛上的中国同胞没有关系。只有抗战胜利之后,改制后的台湾大学才成为了一所服务中国人的优秀学府。
夏天启
日本有名大学,都是汉字
橙子侃侃侃 回复 07-11 20:16
写汉字最正式
尹涛
日本人向大海排核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