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7日,蒋介石抵达上海。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上海警备司令陈大庆、

市井老李 2025-01-20 23:06:59

1949年5月7日,蒋介石抵达上海。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上海警备司令陈大庆、上海防守司令石觉等人赶忙前去汇报战况。 汤恩伯将他所掌握的情况及不利因素毫无隐瞒地全讲了出来,在场的人听了都感到非常的泄气。在以往,国军将领向蒋介石报告军情,大都是报喜不报忧,或多报喜少报忧。汤恩伯这次没敢那样做,他担不起丢失上海的那个责任。 在汤恩伯的报告中,主要讲了二个严重的问题,第一是,自解放军渡江以来,国军一触即溃,狂奔乱跑,自相阻挠,归汤恩伯指挥的45万江防大军损失近半,其余20万退守淞沪,4万人散在闽浙。第二是,解放军过江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江南半壁,对上海构成包围态势,随时可能发起全面进攻。 汤恩伯直言说:“20多万江防部队主要不是损失在江防线上而是损失在溃退途中。这期间共军打了3个大围歼战。第一个围歼战发生于太湖以西广德、郎溪、溧阳、长兴之间,称广德地区围歼战。第二个围歼战发生于皖浙广阔地区。第三个围歼战发生于皖南、浙西北、闽北、赣东地区。” 蒋介石听了之后脸色铁青,汤恩伯停顿了一下后,硬着头皮接着说:“目前共军的总态势是,长江自湖口到江阴,全线向江南平推1000多公里,皖南全部、赣东全部、苏南大部、浙江二分之一、福建三分之一地区,已被共军扫荡过,如果仍收不住脚跟,再有一次大冲击,共军便推到东海边上去了。” 在场的将领都是一言不发,大家都清楚大势已去,见汤恩伯接着还要讲下去,蒋介石不耐烦地挥挥手。 停了一会儿,蒋介石说:“困难显忠臣,我们要转败为胜就要依靠你们这些历经锻炼,百折不挠的有志之士。淞沪准备得怎么样了?” 汤恩伯说:“防守淞沪的部队有罗泽闿的三十七军,刘玉章的五十二军,吴仲直的七十五军,王克俊的二十一军,顾锡九的一二三军,阙汉骞的五十四军,舒荣的十二军,王秉钺的五十一军等部,共有23个正规师72个团,加上交警、保安部队,总兵力25万,部署在非常有利的防御地带。” 蒋介石又问:“你(汤恩伯)对防御工事有没有信心?” 汤恩伯故作“自信”地说:“淞沪地区三面环海一面临湖,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多年来借地势筑工事,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共军若从东北方向来,吴淞要塞不仅锁住长江口,而且控制宝山、嘉定、太仓、昆山诸点,使其不得过。共军若从西南方向来,有三道外围防线使其难以接近市区。倘若共军从东北方向闯过吴淞要塞封锁线,或从西南突破三道外围防线,要想接近市区也是极端困难的,因为后面还有更为严密的市区防御体系。 蒋介石听了之后面无表情,对众将领说:“我仔细研究过淞沪布防。有人说斯大林格勒是钢铁堡垒,而我淞沪防御设施比斯大林格勒更强固,不强过一倍也强过一半,不强过一半也强过三分之一。上海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是有军事价值,更有政治意义,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很大,美苏矛盾越来越尖锐。我敢断言,淞沪决战不出3个月,美苏之战必定爆发。我将留在上海,像当年打孙传芳那样,指挥淞沪决战,我要和上海的将士们同甘共苦,与上海共存亡,愿与诸君共勉之。” 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将领们莫不为之动容,但有一点,谁都不愿意蒋介石坐镇上海。汤恩伯、陈大庆、石觉等人建议:有现代化通讯设施,蒋介石在溪口同样可以直接指挥淞沪会战。 但是,蒋介石根本听不进去,执意要留在上海,为表示决心之坚定,他让俞济时传令:“泰康号”开回宁波。 陈大庆声泪俱下地说:“校长一定要留在上海,必定是嫌学生们不中用,放心不下,那么学生们只好请辞,另选良材吧。” 不得已,蒋介石只好答应回溪口指挥,临走前他特意吩咐汤恩伯、顾祝同召集一次联席会议,把作战方案再仔细研究一番,会议由顾祝同牵头,淞沪之战由汤恩伯具体指挥,打不好唯汤恩伯是问。 5月12日,上海战役打响。蒋介石原以为只要在淞沪开战,美国便不会再袖手旁观了,然而经过几天激战,外围阵地尽失后,美国那边仍无动静。宋美龄从华盛顿传到溪口的信息说:“最后努力已经尽过多次了,华盛顿拒绝考虑我们的任何意见。他们不会为上海之弃守而操心了。现在能够为之操心的唯有我们自己。” 得到消息的蒋介石大失所望,气愤地对俞济时说:““出卖!出卖!我早晓得这个朋友是靠不住的。淞沪决战已经没有意义了。” 俞济时大为震惊,所谓没有意义即是准备放弃淞沪,俞济时不甘心地问:“三道外围防线丢了还有三道市区防线,外围打得那么好,共军是承受不起继续消耗下去的。” 蒋介石黯然地说:“即使能打上3个月甚至半年,孤单的一个上海,又有什么作为呢。共军经受不起消耗,我们更经受不起。留下这残余部队的种子,让他们开到台湾去。来日方长,退为上策。” 5月21日蒋介石正式下令放弃淞沪,对汤恩伯说:“你第一阶段任务完成出色。因情势变化,即刻作战略撤退,把20万精锐带到台湾便是一大功勋。” 5月27日上海解放,汤恩伯仅仅撤退了不到五万人到台湾,但也算是好歹给蒋介石保持了一点部队。

0 阅读:24
市井老李

市井老李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