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方言“不愣·不拦·不拉”精髓所在!

边地星 2025-02-18 13:43:36

晋西北古属边关要塞,历经数次多民族交融,虽然语言和生活习性不同,但经过长期的交流、传播、濡染而变得互相融合,更加丰富多彩,且保留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华语言,其中有很多分音词至今流传不已,散发出熠熠闪光的语言光辉。

分音词是利用汉语的切口,将一个字分成两个音节,构成一个双音节词。分音词中两个单独的字,只表示音节,不具有词义,只有两个音节相合时,才具有一定的词义。

晋西北方言中的“不”字分音词就有很多。如“不愣(bu len)”是“笨(beng)”的分音词,“愣”指的是头脑不清醒,呆头呆脑的意思,同“笨”一个意思。晋西北人常用“二不愣”形容呆子,傻子。

“不楞(lén)”,也是“奔(bēn)”的分音词,指的是腿脚不停地扭动和挣扎。如:“杀猪时要把蹄子捆住,不让它“不楞(扑棱)。”

“不㨫(làn)”,就是“拌(ban)”字的分音词,指的是用手或工具将不同的物质搅和均匀。如:“加盐放醋,在倒上香油,把黄瓜“不㨫不㨫”(拌一拌)就好吃了。”

“不拦(làn)”,是“绊(ban)”字的分音词,意思是腿脚被某种物体阻挡。如“我一不小心,差点叫门限“不拦”倒。”

“不攋(lǎi)”,是“摆”字的分音词,指的是悬挂和垂吊着的物体不停地摆动。“我家狗子一见熟人就“不攋”起尾巴了。”可以引申为性格倔强,不爱听话。例如:“我家外小子,掉头不攋,谁的话也不听。”

“不榔(làng)”,是“棒(bang)”字的分音词,指的木头、棒子。如“他拿着一根“不榔”打我了。”

“不拉”,是“拨”的分音词,指用筷子搅动,也可以写作“拨拉”。河西走廊、以及甘肃、宁夏、新疆有一种用平底锅炒制的羊杂,就叫“羊拨拉”,炒制时加上羊油、葱、姜、蒜、孜然等作料,用锅盖和铲子不停地拨拉,然后加入切成块状的白饼,味道非常出色。

“拨拉”作为动词,广泛用于日常口语。如“你想吃就吃,不想吃放下,不要用筷子拨拉来拨拉去。晋西北将打算盘子算账叫作“拨拉”算盘”。

0 阅读:2
边地星

边地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