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方言“绵善”和“忠义”的见解!

边地星 2025-02-21 13:58:23

在晋西北方言中,“绵善”特指一个人生性绵软善良,不惹事生非,不争论高下,待人和蔼,接物正派,笑容可掬,诚实守信。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往往愿意和性格“绵善”的人交往,而不愿与那些贪婪无比、恃强凌弱的恶人来往。但“绵善”之人软弱、无助,容易受别人欺负。

“绵善”中的“绵”字指延续、连续、缠绕等;也指草木茂盛美好的样子,如绵芊。指的是一个人性格柔和,好脾气,性格柔和。《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宋·王梦应有诗:“绵绵瓜瓞,施于中林。顾于烝尝,匪今斯今。”在现代汉语中“绵”指延长不断,如绵延、连绵;也指细密的东西,绵密,还指薄弱、柔软的东西,绵薄等。

“善”指“吉利、上升、善良、友好、高明、善于、慈善、美好”。组合起来指的是人性情温和善良,例如:“这个人老实巴交,可绵善了,对谁都很好。

“忠义”即“忠贞节义”,“忠”是指忠诚,“义”是指义气,组合起来就是忠诚而又讲义气。《后汉书·桓典传》:“献帝即位,三公奏典前与何进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唐崔融《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忠义之士,关公就是杰出的代表,广受世人尊敬崇拜,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成为护佑苍生的精神寄托。

关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化身,全国、海外华人聚集地遍布关帝庙。关帝庙有对联称:“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忠义乃忠诚正义,忠义千秋的关云长是忠、义、仁、勇、礼、智、信集于一身的武圣人,忠于挂印封金;义在桃园结拜;仁于释放黄忠;勇于单刀赴会;礼在夜读春秋;智在水淹七军;信在释放曹操。这些优良品德都集中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精髓。

在晋西北方言中,常常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诚实守信、有情有义,就叫作“忠义”,后来逐渐演化成老实、和善。例如:“那可是一个忠义人了,生来没有坏心眼,从来不吵嘴打架,也不占别人便宜,和谁都能合得来。”

晋西北方言很有特色,更有音律感、韵律感。对照许多北方方言看,非常接近文言文,文言作为高雅的语言。在晋西北由于受到山川阻隔,地域封闭,经济自给自足,语言的变化表现的相对缓慢的条件,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展现出隐藏在古老方言中璀璨独特的魅力。

0 阅读:2
边地星

边地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