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田渭法
是“潮新闻”这个平台发了《家乡凰桐村散记》一文,使我熟悉了家乡凰桐村出来的在山东济南任晚报记者、编辑的钱欢青。说来也巧,他的父亲与我小姐是小学同学,他的母亲是我小学同学;他读小学时我小姐任他的班主任;他读初中时我同学柴秀琴做他的班主任。他毕业于诸暨中学,那年考上山东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就在晚报任了记者。2025年1月26日,也就是大年二十七,我在他老家吃中饭,饭后钱欢青送我一本他2016年采访、出版的书。
我这篇文章,是选了他书中的一篇《齐鲁国宝传奇》。
那是在1991年的6月,邹城市钢山街道朱山庄的一位农民,在自己家地里取土,发现了一把古旧的铜剑,看到剑身上好像还刻着字,觉得这应该是件文物,就把剑送到了文物部门。文物部门对其主动捐献文物的精神进行了表扬,还给予了一定的现金奖励。后来,经过专家认定,这把吴王夫差剑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既然发现了如此重要的文物,那么那块地里是否还会隐藏着其他“宝贝”呢?文物部门立即赶往现场查看,但是结果却令人失望:因为常年取土,这里早已遭到破坏,从残存的痕迹判断,这应该是一个年代久远的土坑墓,但墓主人究竟是谁、墓内还曾有过什么陪葬品等等则已无法考证。
虽然文物工作者扑了个空,但是至少可以推测,吴王夫差剑很可能就是这个古墓中的陪葬品。春秋时期,古墓所在之地属鲁国,这把赫赫有名的吴王夫差剑怎么会跑到鲁国、进到墓中去的呢?
答案还得从历史中去找。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获释放后,卧薪尝胆,最后灭了吴国。此后越国曾强盛一时。为了称霸中原,越国和楚国又相互战争,结果越国被楚威王所灭。后来,鲁国和楚国征战,鲁国又被楚国所灭。据此,历史学家们推测,吴王夫差剑很可能先成了越王勾践的战利品到了越国,而后又成了楚王的战利品到了楚国,后又被楚王带到了鲁国。由此可见,吴王夫差剑在这一地区出土也绝非偶然。可以想见,这件沐浴过2500多年前社会大变革时期风风雨雨的名剑,一定有着一段非凡的身世和经历。但是,由于出土铜剑的古墓早已被破坏,这些故事,只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了。
攻吴王天差,自作其元用
剑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近战短兵器。除了用来打仗,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还常把佩剑当成礼仪,剑也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春秋时期南方的吴、越是处于长江下游的小国,与中原各国交往甚少。由于水网纵横、林莽丛生,在中原大量使用战车时,吴越却大量发展了短兵器,许多著名的宝剑都出在这里。比如湖北江陵古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早已被认定为国宝文物。
吴国之剑,当然也不甘示弱。在争霸战争中,吴越两国迅速强大,吴国曾屡败楚军,打到楚郢都。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继位后,吴国国力发展到顶峰。正是在这一时期,吴王夫差制造了“削铁如泥”“吹毛自断”的稀世宝剑。
邹城市博物馆的这把吴王夫差剑再现了吴国精良兵器的风采。这把铜剑长59.5厘米,宽5.8厘米,重1千克,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剑茎为圆柱形,有双箍,钟作倒凹字形,较厚,有兽面纹饰,当为镶嵌绿松石之用。整个剑身瘦长,脊呈直线,前收狭,锋部尖锐犀利,寒光闪闪。剑从下部阴镌篆书铭文两行十字:“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迹清楚,笔画纤细。该剑造型美观,铸造技艺精湛,为我们了解历史和研究古代冶金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根据郑建芳的统计,吴王夫差剑日前国内大概有10把,最早著录吴王天差剑的是清代学者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所著录夫差剑剑身拓本长约44厘米,此剑最初为钱塘著名金石学家黄小松所藏,后为日照杰出的金石学家、书法家许印林所有,最后归藏潍县著名收藏家陈介祺。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对此剑的铭文有考证。而后,吴王夫差剑陆续被人们发现和认识。1935年安徽寿县西门内出土一把吴王夫差剑(通长58.9厘米,宽5.3厘米);1965年,山东平度废品收购站发现一把吴王夫差剑(通长57.8厘米,宽5.8厘米);1976年,河南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从废铜中发现一把吴王夫差剑,首部已残损(残长59.1厘米,宽5厘米),1991年河南洛阳中州中路战国墓出土一把吴王夫差剑(通长48.8厘米,宽4.2厘米);1991年,香港古董店拍卖一把精美无比的吴王夫差剑,后被台湾古越阁购藏,通长58.3厘米。这些剑的剑身均铸有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
刀光剑影烽烟烈,吴越宝剑震天下
在说完吴王夫差剑和他的故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夫差他爹——吴王阖间的剑。
在上海博物馆,我曾见到一把精美的吴王光剑。吴王光即吴王阖闾,为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间”。
阖间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间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已的军事著作兵法十三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际,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武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间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间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五战五捷,大败楚军,进入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第二年,越王允常率师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公元前504年,吴师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从此,吴国威名大振。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间兴师伐越,两军在今嘉兴南交战,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阖间,斩落阖间大趾。阖间被迫还师,死于陉,后葬苏州虎丘山。
吴国的剑有名到什么程度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之为钟,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宫中”。吴越出产利剑,一枝独秀,名闻天下,官方和民间所藏不知凡几,令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放心不下。相传,秦始皇南巡到苏州时,听说虎丘山之下的剑池就是吴王阖间之墓,于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挖掘,希望能挖出深藏墓中的吴越青铜利剑。不料直到坑中冒出水来,也未见剑的踪影,只好遗憾地离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吴越青铜剑早已名闻天下的事实。
钱欢青,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副刊部主任、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考古济南:探寻一座城的文明坐标》《古村落里的济南》《齐鲁国宝传奇》等,主编《济南文学地图》。曾获第七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全国晚报文化好新闻一等奖、济南市第一届“恽逸群菁英奖”先进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