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以文润中原,让历史与现代交融,人文经济的‘豫’见必将精彩连连。”
河南日报评论员丁新伟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在宝丰县如期开唱,全国各地的艺人负鼓携琴、说书亮艺,前来赶会听书者有数10万人。当外国友人与民间曲艺艺人进行互动时,人文经济的无穷魅力沁人心脾,人文经济的强力脉动触手可及。
马街书会会场,既有民间艺人展演传统曲艺节目,也有00后用电子乐改编传统鼓曲,大家不约而同开启网上直播。因为人气旺盛,书会带来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消费热潮。多次参加马街书会的评书大师刘兰芳感触颇深:经过多年发展,书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和村民们人如潮涌,周边的商业街也逐渐繁荣起来,真正实现了“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目标。
人文鼎盛,经济繁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越来越多地方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文经济新形态。当马街书会的非遗盛宴遇上春节假期的河南文旅消费成绩单,乙巳蛇年跃上人文经济的中原新高度,河南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仅是情感的团聚时刻,更是经济活力的集中释放期。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假期,河南接待游客数量511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2.6%。开封清明上河园再现北宋春节盛景,民俗表演精彩纷呈,传统美食香气四溢,吸引80多万人次游客沉浸式领略宋韵风华,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蛇年主题文创产品,巧妙融合古老历史与现代审美,深受游客喜爱,彰显了文化创意的商业潜力……亮眼的消费数据背后,是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春节消费需求的深度融合,为做大人文经济提供了生动样本与坚实基础。
承载华夏文明千年厚重的中原大地,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有着发展人文经济的璀璨瑰宝。殷墟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永城王庄、郑州商都书院街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河安澜》等6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奖,文旅市场持续火热,接待游客突破1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万亿元……回望2024年,文化大省河南,山水人文相辉映,文旅文创风生水起,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成为促消费、稳增长的“流量池”,厚植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文脉千秋贯,江河万古流。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聚焦“四高四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离不开文化的强力支撑。春节假期河南消费火爆,预示着我们有更多方式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上新人文经济的中原故事。
古韵今风两相宜,且以诗意共远方。顺应时代潮流,深挖文化富矿,塑造文旅文创新品牌,让海内外游客在中原大地畅享山水盛景、品悟人文神韵;彰显文化遗产新魅力,让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扩大文化服务新供给,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汲取营养、悦享生活……向“新”而行,以文润中原,让历史与现代交融,人文经济的“豫”见必将精彩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