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为何偏袒粟裕?1955年力挺粟裕入选元帅,还劝陈毅让出名额

南书房 2024-08-28 23:46:01

1955年初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到刘少奇:“你在军队工作过,应该评元帅嘛。”刘少奇立即摆手表示:“现在已经不在军队工作了,就不要评了。”毛泽东随后询问了周恩来和邓小平,两人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这一轮询促使中央决定,已经转到地方工作的干部将不参与授衔。

按照这一新规,许多原本有资格的高级将领被排除在外,如谭震林、李先念、邓子恢和张鼎丞。然而,新的规定并非不可逾越,实际的考量往往包含了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例如,陈毅虽然不符合新规,最终依然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刘少奇在讨论元帅授衔时,提出了反对授予陈毅元帅军衔的意见。他认为陈毅已经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不再担任军职,应该不在授衔考虑范围内。刘少奇强烈支持提名粟裕为元帅,这一意见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在讨论时表示:“我看没问题,解放战争中,哪个不晓得粟裕啊,粟裕可以授予元帅军衔。”

尽管如此,最终的元帅名单中没有包括粟裕,取而代之的是陈毅。粟裕未能获得元帅军衔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他主动放弃了这一荣誉,二是周恩来更倾向于支持陈毅。刘少奇坚持支持粟裕,背后有着深厚的个人和职业关系。

刘少奇与粟裕的关系始于1940年。当时,陈毅和粟裕领导的南方游击队与刘少奇和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会师,共同组建了新四军军部。陈毅担任总指挥,刘少奇担任政委,粟裕则升任江北新四军总指挥。初到新四军的刘少奇对这支部队并不熟悉,也不完全了解粟裕的军事才能,因此在各项工作中较为倚重陈毅。

刘少奇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写道:“应在南方游击队指挥部的基础上重建新四军军部,以陈毅为代理军长。”这显示了他对陈毅的重视。然而,刘少奇在与粟裕共事的短短一年间,逐渐认识到粟裕的卓越才能。1942年,刘少奇在向毛泽东汇报时提到:“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内部发现了两位人才:粟裕和邓子恢。”他特别强调粟裕在七个师长中表现最为出色。

1945年8月,刘少奇代理主席期间,做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决定:一是迅速争取东北,并成立东北局,二是批准了让粟裕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的提议。虽然粟裕未接受该任命,但刘少奇看重他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最终任命他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负责军事工作。

刘少奇对粟裕的赏识可见一斑。粟裕在“七战七捷”中取得的辉煌战绩引起了刘少奇的高度赞赏,他特意为此庆祝,并邀请朱德和彭德怀一起共贺。刘少奇的欣赏也体现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能够取代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推荐。内战初期,陈毅的山东野战军表现一般,党中央决定由粟裕主管军事作战工作。

在1948年,毛泽东正式决定让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而粟裕谦逊地让位于代司令员。这种谦让和刘少奇对其能力的信任都说明了他对粟裕的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刘少奇与粟裕的交集减少,对粟裕的欣赏依然未变。

1955年9月,中央书记处讨论元帅军衔问题时,刘少奇对授予陈毅元帅军衔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既然邓小平不授予元帅军衔,那么陈毅也应同等对待,应在新四军和第三野战军中再选一位代表,粟裕自然成为最佳人选。刘少奇的提议在会议中一度占据上风,最终未被采纳,部分原因是周恩来坚决支持授予陈毅元帅军衔。

尽管粟裕最终未能获得元帅军衔,这不仅仅是会议的决定所致,粟裕早已向中央表明了他不愿接受这一荣誉的意愿。刘少奇对粟裕的支持,既是对其军事才能的认可,也是对个人友谊的坚定维护。

1 阅读:48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