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呈现方(注册商标号46843830)
独立原创广州本地资讯
转载请注明,冒犯必究
由于临近香港这个东方好莱坞,广东本土电视剧始终没能发展起来,直到《外来媳妇本地郎》出现,自2000年开播以来,至今超过4000集,成为我国广电史上播出时间最久、播出集次最多的电视剧作品
时光飞逝,《外》也走过21年多,一些演员已经离开了人间、部分演员离开剧组,再也不是当初的画面。而二哥阿宗的离去,导致了剧集收视率明显下降
再到后来的搬迁出西关大屋,加入更多普通话角色,一步步脱离了本土特色,观众纷纷表示弃剧
于是产生一个问号,到底还要继续拍下去吗?康家二嫂(虎艳芬)出席了《外》剧集研讨会,并出谋献策,研讨会主题为“服务人民群众,紧贴时代脉搏”,更多是探索未来方向为主
研讨会最后明确,《外》继续拍下去,毕竟拥有这5大特性:
① 品牌唯一性
广州及广东难得的爆款电视剧,能够持续21年的出品播出,成为国内最长寿电视剧集绝对有过人的能耐,品牌价值不菲
② 本土独特性
《外》由始至终以市井生活为背景,康家四兄弟取名光、宗、耀、祖,另外康家是西关富裕家庭,而父母辈却是教导儿孙做人要低调,保持谦逊作风,整体非常地道
③ 观赏舒适性
整部剧集,如果是本地人来看最豪华的就是康家西关大屋,其他场景均是接地气的小巷子、茶餐厅、小型士多店、车站,紧贴着大众市民生活状态
④新闻信息性
在虚构剧本的同时,加入当今社会息息相关的新闻,令观众通过剧集了解外面发生的趣事及价值
⑤ 开放包容性
有网民说,自从剧集作家角色(普通话角色)出现后,就不追看了。但是康家的大嫂和前四嫂也是普通话角色,以大比例的粤语角色,去极力引导和包容普通话角色,这正是体现出广州及广东的包容性
《外》的乘势而上,其实反映出广州本土影视能耐的缩影,也是证明了谁说内地粤语剧集不能长久生存呢!
划重点:粤语剧集
一些网民便说出了现实心声,往下看
网友A:好不好看,也要继续拍,这是少有的可以教会小孩说粤语的节目,很重要
网友B:支持传承保护粤语
从某个角度来说,同意两位网友的说法,广东粤语地区又以广州未大本营,能够有资本资源去制作粤语电视剧,实属肩负着本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的使命
也有网友提议,既然是广东电视台的,可以邀请香港一二线明星,露脸几分钟客串一下,这种融合,剧组其实已经在做了!
去年,香港著名导演李力持加盟剧组,担任导演和演员,集名为《阿娇背后的男人》,李力持与阿娇的搭档对戏,瞬间提升了新鲜感,不少观众渴望保持粤港合拍,前提是以粤语为语言
同样,另一部本土热门剧集《七十二家房客》,邀请了在广州发展的香港tvb艺人袁洁仪加盟,带来了一定新鲜感
在两部本土大剧集的品牌影响下,结合与香港艺人联手,无疑是推动和巩固粤语电视剧发展的大好机遇
随着大湾区壁垒慢慢消除,越来越多香港艺人选择到广州发展,这都是弥补广州演艺人不足的缺口
陪伴大多数广东人成长的女神张文慈、金牌配角刘玉翠(已改名为刘乔方)纷纷表示已经定居广州及发展
目前来说,广州输送人才能力并不差,就是缺乏娱乐氛围,《外》和《七十二家房客》可以引入更多年轻演员,给予年轻人更多机会,才能达到协同
你怎么看?
光宗耀祖,接下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