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扶苏愚蠢?如果接收那道圣旨的是你,你也会自尽

含双谈历史 2024-01-23 17:41:23

01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继承者,对于秦国而言,他可谓是相当的合格。

秦朝亡在哪里呢?亡就亡在不拿百姓当成人。

如果拿百姓当成人的话,就不会在全国各地启动各种大工程,先是修长城,后是修皇陵,再是修阿房宫。

这一项项的大工程将秦国的全部百姓都圈了进去。

要知道,当时秦国的百姓是在四千万左右,而单单只是这三项大工程,直接牵扯到的百姓就已经高达上百万。

而这上百万的百姓是需要吃喝的,他们的吃喝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来自于其他百姓。

他们当中的一位就得需要五名百姓来供养,这就相当于间接牵扯到五百万名百姓。

这已经是全部了吗?别忘记,秦国的边疆分别有北部边疆,南部边疆,北部边疆需要三十万秦军来镇守,南部边疆需要五十万秦军来镇守,总结起来就是八十万秦军。

八十万乘以五那就是四百万,这四百万再加上三大工程的那五百万,就是将近千万。

不就是才千万吗?要知道,这千万全部都是男丁,而秦国的家庭人口普遍都是在五口左右。

说将秦朝百姓全部圈了进去,已经是在压缩,如果放开了说,秦朝百姓承担的已经超出他们能承担的范围。

这也是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说天下苦秦久矣,刘邦起义的时候也说天下苦秦久矣。

而后来刘邦攻破咸阳,秦国本土的百姓没有一个奋起反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六国的百姓无法承受,秦国的百姓也无法承受。

对于这一点,扶苏恰好能解决。

扶苏之所以远离政治中心,在北部边疆担任监军,就是因为要求秦始皇实施仁政,但是秦始皇非但不听,还将他赶到北部边疆。

要知道,当时扶苏敢跟秦始皇唱反调,足以说明他的政治主张是非常的坚定。

毕竟自从秦国统一六国以来,有几个人敢反抗秦始皇的意志,别说大臣,就说他的儿子,除了一个扶苏,还有谁?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不但是首个皇帝,还是首个实行大一统的皇帝。

就这种类型的角色,你说跟他唱反调得需要多大的胆量。

别忘记,当年试图刺杀秦始皇的秦武阳还没碰到秦始皇就已经吓到不知所措。

更何况,扶苏作为他的儿子,对于他的畏惧感只会多不会少。

能证明扶苏将来一定是仁君的,并不止他劝谏秦始皇这一件事,还有另一件事。

这另一件事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分别打着两个人的旗号,第一个是项燕(项羽的祖父,楚国最后一位抗击秦国的将军),第二个就是扶苏。

众所周知,造反之所以要打出其他人的旗号,是因为其他人的旗号具有号召力。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史记·陈涉世家》

从这里也可以说明,扶苏的名声不但在秦国的高层流动,在秦国的最低层也一样流动。

说明他主张仁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时间的事情,要不然不会如此贯彻人心。

但对于这一位能拯救秦国于水火的继承者,人们却对他的能力产生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竟然会死在一封假圣旨上面。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史记·秦始皇本纪》

他要是有能力的话,又岂会出现这种局面?但谁又曾意识到,他面对的局面无解。

02

扶苏手里的那一封假遗诏是出自谁之手呢?出自胡亥、赵高、李斯三人之手,而这三位在当时的朝廷里可谓是举足轻重。

胡亥是秦始皇的亲生儿子,赵高是行符玺事兼中车府令,李斯是丞相。

有的人或许会对赵高的官职产生疑问,毕竟胡亥的身份,李斯的官职都是属于人们最熟悉的那种,而赵高的行符玺事、中车府令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当时调兵是需要兵符的,发布圣旨是需要玉玺的,行符玺事就是掌管兵符以及玉玺,而中车府令则是负责秦始皇的专属车架。

就以当时的情况而言,秦始皇身边就属他们三个人的地位最高,就算是秦始皇在朝廷,他们三个人的地位也是最高的。

这也就直接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人比他们更加清楚皇宫里的各种流程,包括发布圣旨。

而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还具有制造圣旨的条件。

上面已经提到,盖在圣旨上面的那个印是在赵高的手里,而一般负责写圣旨的就是李斯,又或者赵高。

当年他们之所以不伪造圣旨,是因为秦始皇在世,要是敢伪造圣旨的话,那就是死路一条。

但现如今秦始皇已经不再世,相当于他们就算伪造圣旨,也没有人能识别得出这封圣旨的真假。

毕竟圣旨贯彻的可以是秦始皇的意志,也可以是其他人的意志。

这也就能解释扶苏为什么接收到圣旨的那一刻,没有一丁点的怀疑。

而北部边疆的统帅蒙恬虽然有怀疑,但也不是太过于怀疑,仅仅只是叫他写一道奏折,狡辩上那么一下。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史记·李斯列传》

但就算他写了这一道奏折,他也是死路一条,毕竟秦始皇已经不再世。

说的通俗易懂点,相当于你高考过后接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而这一封录取通知书发出的地点与你认知中的学校地点完全相同,而且这一封录取通知书还盖着学校的印章。

这个时候就算你产生质疑,也仅仅只是隐隐约约的质疑。

但当你打开学校的官网,将你的各种信息输入进去,发现你的名字在学校的官网里面,这个时候你还会质疑吗?肯定不会质疑。

扶苏当时面对的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无论你怎么观察那一道圣旨,就是发现不了任何的问题。你说你去怎么质疑?

就算质疑,也要有一个质疑的依据,但他当时没有任何质疑的依据,就如同你接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样。

既然一切都对得上,肯定不会去质疑。

更何况,关于扶苏的地位,原本就是模棱两可。

03

现如今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命令扶苏到北部边疆担任监军,并不是抛弃扶苏,而是要培养扶苏。

但这种说法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当时已经将近五十岁,而当时的平均年龄仅仅只有三十五岁左右,他要是要培养扶苏,完全可以先将扶苏立为太子,再命令扶苏前往北部边疆。

但他却并没有那么做,甚至到临死之前才将扶苏立为太子。

你说他欲立扶苏,有可能吗?

既然欲立,为什么早不立,晚不立,偏偏要到临死之前才立。

难道他作为秦国的皇帝就不知道不立太子的危害吗?他是肯定知道的。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立呢?因为他一生当中只有最后时刻才有立扶苏的念头,其他的时候并没有立扶苏的念头。

而他之所以立扶苏,不是因为扶苏有能力担任太子,而是因为首先,扶苏的身份是长子,其次,他并不昏庸,矮子里拨将军,皇位只能由他来坐。

要知道,史书对于扶苏的记载,简直就是少到离谱,长篇大论的,就只有他劝谏秦始皇那一段,甚至你连他的母亲出生于哪一个国家都不知道。

这就直接说明,扶苏在当时并不受重视,倘若秦始皇真的将他当成继承人来培养,史书对他一定是大写特写。

毕竟既然是继承人,肯定要处理各种政事,而不是一直躲在皇宫里。

正是因为秦始皇并不待见他,所以才导致他接受到圣旨的那一刻,没有产生怀疑。

再加上胡亥、赵高、李斯就是三个老狐狸,秦始皇是在沙丘驾崩,但是他们却没有一直待在原地,也没有返回咸阳,而是一路向北,往着北部边疆前进。

他这是要干什么呢?他要以秦始皇的威严压迫扶苏,让扶苏不得不自杀,直到他们接收到扶苏自杀的消息,才返回咸阳。

“遂从井陉抵九原。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史记·秦始皇本纪》

有的人或许会说,扶苏当时手里掌握着北部边疆的三十万大军,倘若换成其他人,肯定会奋起反抗。

这是建立在秦始皇驾崩已经是公开的条件上,而当时秦始皇的驾崩可没有公开,给扶苏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造秦始皇的反。

更何况,就算他要造秦始皇的反,蒙恬会跟着他一起造秦始皇的反吗?明显不可能。

因为谁都清楚,秦始皇是什么类型的角色。

这就如同明朝的朱棣为什么不造朱元璋的反一样,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04

现在的一部分人对于历史中的个别人物总是有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觉得人家是那么的愚蠢,自己是那么的聪明,只要将这个人换成自己,成功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完全抛之脑后,也将这个人的潜在能力抛之脑后,就比如汉高祖刘邦。

总觉得人家就是一个混混打天下,完全就是靠运气以及那无赖的手段。

如果说凭着运气以及无赖的手段就能夺取天下的话,恐怕天下间到处都是枭雄。

刘邦可贵的地方在哪呢?在于他每一次都能做出那个最正确的决定。

别的不说,就只说他能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实行分封制,就足以说明他是胜于秦始皇的。

倘若秦始皇当年有他这种水平,秦国也不至于这么快灭亡。

毕竟就算胡亥对于起义军不管不顾,当地的封王也不会对起义军不管不顾,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的控制起义军的数量。

况且,秦始皇将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明显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当时的秦国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全国。

如果能的话,张良这个刺杀秦始皇的天字一号罪犯,也不会成为刘邦的开国功臣。

要了解一段历史,不能从表面去看,要深度的去看,了解这一段历史的同时,去了解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所有,你才能真正清楚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又或者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这样一来,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闹笑话的风险。

0 阅读:145
评论列表
  • 2024-02-01 19:27

    虎符只能说是合法的调兵凭证,但并不是说没虎符就完全调不动了,人可不是机器。不然历朝历朝也没那么多政变以及叛乱、造反的了。秦始皇还是秦王的时候,秦国就发生过多起政变和叛乱。[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2-03 09:45

    胡亥能在秦始皇出巡时被带在身边,就是大秦的储君,秦始皇自己都知道,他的身体不行了,因此带着胡亥出巡就是预防万一。胡亥继位后决策没什么问题,除了最重要的一点,没掌控好军权,直接带着章邯领兵出关镇压陈胜吴广是最好的活路,奥斯曼土耳其某个皇帝也是干的胡亥这样的事,但他御驾亲征,成功掌控了军队,打赢了仗,威信就有了,皇位稳固了。

  • 2024-01-26 20:15

    [点赞][点赞][点赞]

含双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