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我的家,红色情结的记忆

老马评情感 2024-04-06 02:33:54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曾经的大院孩提生活,影响了我的一生,那是我们一代人的青春芳华。

那个时候我们的家还在叶城,新疆南疆的一个小县。部队的营房显得很陈旧,但丝毫不影响建筑的庄严与神圣。这里住的人都是枪林弹雨出来的,部队的房子是按照级别分房,我们这些孩子一起上幼儿园,一起上学,整个儿童时代、少年时代都在一起住。

哪个年代,部队军训很多,加上运动的影响,很多人还要上学习班,所以父母亲经常会不在家,有时候十天半月见不上都是正常的。大院里有食堂,所以父母不存在做饭的问题,我们也经常吃食堂的饭,所以什么是家?就是五湖四海的一帮人在一块才是家。父母也好,兄弟姐妹也好,伙伴也好,都是凝聚在一起的感情。

大院门口有荷枪实弹的卫兵守着,进进出出都是昂首挺胸的军人。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们生活在里面,是很安全的。操场、礼堂、游泳池、食堂、卫生所、军人服务社……日常生活设施基本都有。

我记得学校离我们不是很远,隔着一条马路。我们年级有两个班,一班主要是来自地方的同学,二班主要是部队子女。因为年龄小大家在一起,也没什么心机,有时候也议论谁的爸爸官大,但过了也就忘记了,该怎么玩还怎么玩。地方上的同学有时会来大院里看露天电影,我们也经常跑出去和他们玩。

我的母亲是湖南人爱吃米饭,而我的父亲是山西人喜欢吃饺子,给我留的印象,我们家是不偏食的,父母亲都相互尊重,大米面食轮流的做,所以我们也就习惯了,吃什么都行。我们那个年代,都是票证供应。除了能吃饱,基本没有零食可以吃,孩子们都清瘦寡淡。家里平时不做饭,有时候周末自己才做一些,大部分时间都是父母亲从食堂打回来,如果他们没有时间,我们就自己去食堂。

父母对我们日常家庭生活,要求的也很严格,基本上就是部队的那一套,不允许拖拖拉拉,干什么事情都有雷厉风行,当时想法最多的就是不能给父辈抹黑,否则就不配当××的孩子。这样的心理,使得我们对自己要求也就比较严格,加上父母的严格要求,更懂得规矩和底线。总体感觉,我们从小到大和父母的交流不多,更多时候只是用眼看、用耳听、用心记。

我的父母感情一直都很好,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红过脸。父亲是1946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参加过延安保卫战,青化砭战役,中印自卫反击战,1949年随王震将军进入新疆,他的一生从不向组织上提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和党的组织生活,他一生从不计较参加革命的时间,授衔和任职高低,有机会时也是主动让给年轻的同事。他1962年任团职历时17年,而师职是从1979年至1989年离休历时10年,分配什么工作父亲都高高兴兴,任劳任怨。父亲常说,在战争年代九死一生活了下来,现在能有这么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感谢党,服从党组织的安排。父亲早年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部队建设付出毕生精力,他自愿参加党的事业,又带着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静静地离开,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

受他的影响我和我哥也都参了军,值得欣慰的是,我参军的地方是我父亲曾经付出的部队。作为军人的后代,我很自豪。但这更是一种鞭策,提醒我自己要更努力。先辈的荣誉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我们的未来也必将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何况我也是一名军人,踏着父辈的足迹义无反顾。

父亲已经离世多年,但我时刻没有忘记提醒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不能给父辈丢人,不能给军旗抹黑,纷纷万事,直道而行。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家!【原创】

0 阅读:1

老马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