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娶40个老婆,被授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头衔,还是个抗日英雄

科技社学 2025-01-11 12:26:30

文|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1977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郑州迎来了一个沉寂的告别。

83岁的范绍增,这位曾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国民党将领、政协委员,悄然辞世。

然而,这位在战场上写下传奇的将军,死后遗体整整放置了44年,直到2021年才得以下葬。

这样一位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的英雄,为何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章,却遭受这样待遇?

要解开这个谜,就得从他的传奇一生说起。

家境优渥,却成了乡间笑柄

1894年,一个冬日,四川达州清河镇的范家迎来了一个长孙。

范绍增的出生,对于这个殷实的乡绅之家来说,是极大的喜事。

他的祖父范守中不仅是当地的镇长,更以清廉和威望深得乡里百姓的敬重。

范家的家业在他的父亲这一代也还算撑得住场面,生活富足,风头不减。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却一点没有展现出“家族未来接班人”的潜质。

从小不爱读书,倒是对茶馆里的评书兴趣浓厚。

那些关于侠义江湖的故事,那些劫富济贫的草莽豪杰形象,成了他幻想中的人生模板。

他的祖父和父亲没少为他的学业操心,甚至棍棒伺候,但管教无效。

乡里人看他天天逃学、无所事事,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范哈儿”。

在川渝地区,“哈儿”就是“傻子”的意思,这样的绰号一传十,十传百,成了清河镇的笑柄。

但范绍增并不在意这些,他对那种锦衣玉食的书生生活没有兴趣。

他的世界里,只有赌桌上的快意和茶馆里的故事,小小年纪,他就学会了赌,甚至几次赢了不少钱。

可每当他兴高采烈地向家里炫耀战果,等来的却是祖父愤怒的教训。

他的桀骜终于惹来了大祸,有一次,他因为赌博惹事,祖父暴怒之下动用了“家法”,竟把他绑到树林里,威胁要活埋他。

在场的村民看热闹不嫌事大,甚至有人起哄拍手叫好,尽管最终他被救了下来,但这场惩罚成了他和家族决裂的导火索。

从此,范绍增决意离家,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

闯荡江湖:从袍哥会到崭露头角

离开范家的范绍增,没有选择那些世俗眼中“正经”的生路。

他投奔了袍哥会,这是当时四川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帮会,他的祖父原本希望他学规矩、守纪律,结果却把他推向了江湖。

聪明又胆大的范绍增在袍哥会很快混出了名声,他打得一手好牌,在赌场里往往能占得上风,这让他在帮会里收获了许多“哥们儿”的支持。

没几年,他就成了袍哥会的重要成员,带着自己的小队伍在川渝一带混得风生水起。

尤其是在1915年反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范绍增抓住了机会。

他跟随当时的“老大”张作霖(此张作霖非奉系军阀,而是同盟会成员)加入了反袁起义的队伍。

张作霖的意外身亡让这支队伍短暂失去主心骨,但范绍增却凭借灵活的头脑接过了指挥权。

这支“草莽队伍”非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越战越强,到1920年代,范绍增的名字已经在四川军界小有名气。

他的队伍虽出身草莽,但在川军混战中迅速壮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不是个文韬武略俱佳的将领,但他有一种“草莽英雄”的特质,灵活、果断、够狠。

有人说他是傻子,但他在江湖中的表现却一点也不“哈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危亡之际,范绍增展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

他放下了草莽的背景,决心为国效力,作为国民党的一员,他被任命为第88军司令,但实际上,这个名头不过是空架子。

没有兵,也没有饷,更没有像样的武器,范绍增意识到,如果靠上面拨款,他的军队迟早散伙。

于是,他决定靠自己的办法来筹建部队,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补贴士兵的伙食和军饷。

他四处拉关系,找到了老部下帮忙修补从仓库里淘汰下来的旧武器。

他利用在江湖中的威望,号召人们参军,最终,一支名为“英挺部队”的军队在他的努力下组建完成。

“英挺”的意思是“英勇挺进,不畏艰难”,这是范绍增对这支队伍的期望。

范绍增还意识到,仅仅有兵有武器是不够的,部队必须有纪律才能打胜仗。

他曾向周恩来请教如何带兵打仗,周恩来建议他学习共产党“军纪严明、爱护百姓”的经验。

范绍增听后深受启发,回去就为自己的军队制定了“四大纪律、十二项注意”,从爱护百姓到严格军纪,一条不落。

他甚至亲自监督士兵训练,确保他们不仅有作战能力,也有纪律性。

高光时刻:以少胜多,击毙日军将领

1942年,浙江金华,日军8万人向兰溪方向进攻,范绍增带领两师兵力迎战。

对比日军的精良装备和绝对兵力优势,他的部队可谓“一穷二白”。

但范绍增从来不认为自己会输,在这场战斗中,范绍增的部队连战四天四夜,不仅成功阻击日军,还让日军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埋伏而亡。

这是抗战中日军阵亡的唯一一名师团长,为中国战场注入了极大的士气。

战斗结束后,范绍增被授予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头衔。

他的英挺部队虽非正规军,但却成了国民党军队中一支显眼的存在。

范绍增在战场上的铁血与顽强,是抗日英雄的代表,但在他的私生活中,他的另一面却充满了封建时代的印记。

作为军阀中的一员,他的多妻生活并不是简单的“风流”,更是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权衡与个人习惯的结合。

在抗战胜利后,范绍增返回重庆,为安置众多妻妾,他建造了一座名为“范庄”的宅邸。

这座宅邸占地37亩,15栋房子、98间屋子,让他的40位妻妾各自有独立的居所。

范庄的设计极为奢华,里面不仅有专门的台球室、健身馆、舞厅,甚至还建了一个私人动物园供妻妾们娱乐。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妻妾成群”的后院故事,范绍增不仅善于管理军队,也善于管理家庭。

在范庄中,他的妻妾们相安无事,几乎没有任何明争暗斗的现象。

他为每一位妻妾安排了不同的职责,有的负责接待宾客,有的负责处理家务,还有的肩负对外联络的任务。

范绍增的组织才能不仅体现在军营中,也体现在这个“家庭大联盟”里。

他的妻妾中,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杨秀琼,这位十八姨太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一位曾经的奥运冠军。

乱世中的英雄与佳人,造就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婚姻。

遣散妻妾:从豪门到“一夫一妻”

新中国成立后,范绍增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国家明确推行一夫一妻制,这位曾经的军阀不得不面对现实。

他选择遣散了39位妻妾,只留下了原配夫人,对那些被遣散的妻妾,他尽可能地给予了经济上的补偿与安置,试图在这个时代转变中做到仁至义尽。

但即便如此,多妻的生活仍然为他后来的安葬问题埋下了隐患。

几十位妻妾留下了众多子女,复杂的家庭关系让他的遗体安葬成为一场漫长的争执。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国民党在大陆的败局已成定局。

范绍增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意识到,继续效忠蒋介石只会让他走上一条绝路。

他开始联络四川的地方武装力量,积极筹划起义。

这一年12月,范绍增与多位四川地方将领通电全国,宣布起义。

他们不仅放下武器,还主动将大量军事装备交给了解放军。

这样的决断,不仅让范绍增避免了被清算的命运,也让他在新中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解放后,他被任命为“高级参谋”,随后又担任河南体委副主任。

他的军事才能虽然不再用于战场,但在国家建设中,他依然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迟来的安葬:尘封44年的遗憾

1977年3月5日,范绍增在河南郑州去世,享年83岁。

尽管他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军阀领袖,但作为一名曾为国家抗战作出贡献的英雄,他的辞世依然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然而,他的遗体却迟迟未能入土为安,问题出在他的家庭。

范绍增的一生娶妻40人,留下了几十位子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子女分散在各地,且关系错综复杂。

范绍增去世后,不同的子女都希望将他安葬在自己的母亲身边,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家族内部的争执持续多年,而这一矛盾也让范绍增的遗体不得不一直寄存在长子家中。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逐渐变得更加客观。

范绍增的家人开始着手推动他的安葬事宜。

经过多年协调,2021年,范绍增的遗体终于安葬于重庆福果山生命纪念园。

这场迟到的葬礼,让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英雄与争议:一个时代的缩影

范绍增一生最大的亮点,无疑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他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倾家荡产组建军队,用旧武器打出了不俗的战绩。

尤其是1942年伏击战中击毙日军师团长酒井直次,这是抗日战场上极其罕见的胜利。

这样的事迹,不仅让他获得了民族英雄的美誉,也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他对百姓的关怀也让人印象深刻,在他看来,军队的胜利离不开百姓的支持。

在那个年代,他既是一个个人英雄,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范绍增的一生,就像一部史诗,既有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也有乱世枭雄的风流逸事。

如今,范绍增终于可以安息,而他的故事,依然会在历史中流传,成为后人感怀与反思的一段篇章。

参考资料: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哈儿”范绍增的黑白人生(图)

0 阅读:17
科技社学

科技社学

影如人生,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