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在中国西北边陲,有这样一个地方,隐藏着极度的危险,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一群身披迷彩的身影日复一日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全副武装,每一步都如临大敌。
这里甚至连忠诚的军犬都无法幸免,已有7条军犬在这片土地上付出了生命。
那么, 这个地方是哪里?到底有多凶险?
隐秘的北湾:一个危险而美丽的边界
北湾,听上去是一个诗意而安静的名字,但它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这片土地位于新疆的西北部,紧贴中哈边境,额尔齐斯河、卡拉苏河和阿拉克别克河在此交汇。
平时的时候,这里风景如画,水流蜿蜒,湿地广布,看上去人畜无害。
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北湾成为边防战士驻守的必经之地,也成为中哈边境线的一道屏障。
这条25公里长的边防线承载着巨大的战略意义,连接了11块界碑,每一块界碑都像是一面迎风而立的旗帜,标志着祖国的主权与尊严。
而守护这些界碑的北湾边防连,却被人们称作“站在世界最前沿的战士”。
然而,这片看似静谧的湿地却有着不容忽视的致命威胁。
北湾,也被称为“蚊虫王国”,这里的蚊虫数量密集到匪夷所思的程度。
在夏季,每立方米空气中蚊虫高达1700只,而“小咬”(一种比蚊子更小却更凶猛的吸血昆虫)更是多达3500只。
这些微小的敌人几乎填满了每一寸空气,令人毛骨悚然。
它们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只要稍有裸露的皮肤,就会成为它们的攻击目标。
这些蚊虫的存在不仅是视觉上的“噩梦”,更是战士们切身的痛楚,一巴掌拍下去,手上能沾满几十只蚊子的尸体。
但问题是,它们的数量远不止这些,甚至根本拍不过来,扑向人体的蚊虫像黑压压的一层云,仿佛整个天空都在移动。
这种“黑云”不仅数量惊人,还带着致命的威胁,叮咬之后,不仅是普通的瘙痒红肿,有时还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感染病菌。
这些蚊虫携带着危险的病毒,任何一次叮咬都有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军犬“炎龙”头部被蚊虫叮满时,那种布满密密麻麻黑点的画面,至今让驻地的战士们心痛不已。
而对于39号界碑所在的区域,蚊虫的密集程度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这块界碑伫立在草丛和密林之间,被大片死水沼泽包围,几乎成了蚊虫的“核心领地”。
每次去39号界碑巡逻,战士们都把这段路称为“勇士的征途”,因为这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砺。
从不退却的守护者
尽管环境险恶,但北湾的边防战士从未退缩,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也深知自己身处祖国的最前线。
为了履行这份职责,他们选择了直面这片“死亡禁地”。
过去,为了尽量避免被蚊虫攻击,连队尝试过将许多训练项目转移到室内。
然而,这种妥协并不能让战士们真正适应实战的考验。
因为蚊虫不会消失,威胁依然存在,而战士们的职责,就是要在任何环境中守护这片土地。
所以,他们选择了迎难而上,将这片“蚊虫王国”当成最真实的训练场。
在北湾的边防线上,训练从来都不仅仅是“日常”,在这里,每一次训练都像是一场生死较量。
战士们飞跃铁丝网时,蚊虫成群围绕,跨越火障时,火焰的炙烤与蚊虫叮咬交替进行。
甚至连吃一顿野外午餐,都可能不得不与盘旋在头顶的“敌人”周旋。
水上训练更是一种特别的挑战,北湾的边境线上还有部分水域防区,战士们必须在这些湿地中完成搜索、泅渡等科目。
额尔齐斯界河上,水波荡漾,然而湿气更是吸引了无数蚊虫。
战士们在水中做俯卧撑、负重跑,头顶是蚊虫,身上是湿透的迷彩服,整个画面令人震撼,却又充满力量。
这一切,战士们从未有过抱怨,曾有网友发出疑问:被叮咬成这样,不会觉得辛苦吗?
实际上,每一块红疤,都是这片土地给战士们的勋章,这是使命。
当夜幕降临,训练结束,战士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营地,然而,属于北湾的战斗并未结束。
夜晚的北湾,黑暗并不代表安宁,这里的天空没有繁星闪烁,反而被无数蚊虫的嗡嗡声填满。
灭蚊灯噼里啪啦的响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提醒人们,蚊虫依然是这个“死亡禁地”最隐形、也最无情的敌人。
军犬的牺牲:无声的忠诚战士
如果说蚊虫是这里无处不在的“天然蓝军”,那么军犬就是战士们最忠诚的战友。
然而,军犬却无法像士兵那样穿戴防蚊服和喷洒药水,在北湾,每条巡逻路上都有军犬的身影,但它们的眼睛、鼻子暴露在外,成为蚊虫叮咬的首要目标。
“炎龙”是一只随队巡逻的军犬,刚强、忠诚,总是冲在巡逻队伍的最前头。
然而,它的英勇最终敌不过蚊虫的疯狂侵袭,在一次例行巡逻中,蚊虫密集地袭击了它裸露的眼睛和鼻部,最终感染病毒,不幸牺牲。
它不是唯一的牺牲者,北湾边防连已有7条军犬倒在了这片“战场”上。
每一只军犬的逝去,都让战士们心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不仅是军犬,甚至连驻地民众饲养的牲畜都未能幸免。
蚊虫的叮咬让一些牲畜痛苦难耐,甚至有羊撞墙自杀的极端情况。
这些画面无声地诉说着这里蚊虫威胁的严重性,而军犬的牺牲,更成为连队每一个人心中沉痛的记忆。
北湾的边防连并不是没有试图与蚊虫“妥协”,早些年,连队为了减少蚊虫叮咬的伤害,尽量避免野外训练,改为更多的室内活动。
然而,战士们很快意识到,这种方式虽然减少了痛苦,却让他们失去了对实战环境的适应能力。
而一旦真正的威胁来临,他们或许会因为缺乏准备而措手不及,于是,连队决定改变策略,将蚊虫的肆虐视为锻炼意志和能力的机会。
从此,训练不再局限于营地内部,而是全面回归到野外,战士们在铁丝网下匍匐前进,火障前高高跃起,湿地中泅渡前行……
每一个动作都被蚊虫的侵扰放大,每一次呼吸都要忍受蚊虫扑面的煎熬,然而,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止。
这并没有让战士们退缩,反而让他们更珍惜每一次在恶劣环境中的训练机会,训练场,变成了最接近真实战场的地方,蚊虫,则成了对体力和意志的双重磨炼。
与蚊虫的无声较量
在北湾,与蚊虫的较量是永无休止的“战争”,为了减少叮咬,战士们被配发了最新一代防蚊服。
这种装备采用了轻便透气的材料,能有效封闭手腕和脚腕的部位,成为士兵们抵御蚊虫的“盔甲”。
此外,喷洒驱蚊药水、点燃艾草和干草等传统方法也成为巡逻前的必备环节。
营地中还配备了大量灭蚊灯,这些灯具利用蚊虫的趋光性,能够在夜晚大批量地消灭蚊虫。
一夜之间,灭蚊灯收获的蚊虫甚至可以装满20多个军用脸盆。
然而尽管如此,这些措施也只能暂时缓解蚊虫的威胁,根本无法彻底消灭这个“天然蓝军”。
即使是饮水,战士们也需要格外小心,一些野外水源周围布满了蚊虫,战士们不得不使用吸管饮水。
战士们巡逻归来,身上的红肿疙瘩密密麻麻,但他们却把这些蚊虫叮咬的印记当作一种荣誉。
这些疤痕,是他们坚守在祖国最前线的印证,是他们对使命的承诺。
连队的标语“战蚊虫、履使命”,更是把这种无声的对抗化作一种精神的象征。
这些年轻的士兵们,在极端环境中默默奉献,不仅保护了祖国的边界,也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兄弟情谊:苦难中的依靠
在北湾边防连,士兵之间的情谊像铁链一样牢不可破,他们一起承受蚊虫的折磨,一起完成艰苦的任务。
无论是在“蚊子窝”的巡逻路上,还是在营地的训练场上,这种兄弟般的感情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每一次负重跑的喘息声,每一个跨越障碍的身影,都是他们相互支持的体现。
他们互相鼓励,彼此打气,哪怕环境再恶劣,也没有人掉队,这样的情谊,让北湾边防连成为一个无坚不摧的集体。
北湾,这片被称为“蚊虫王国”的土地,是中国边防线上最独特的一段。
这里没有枪林弹雨,却用另一种方式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与信念。
他们面对无数的蚊虫,以血肉之躯守护祖国的疆土,保护身后的万家灯火。
忠诚的军犬,无怨无悔的战士,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屏障。
他们的故事没有战场上的辉煌,却是最真实的奉献,平静的背后,总有人在负重前行。
向这些隐形战场上的无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新疆阿勒泰军分区北湾边防战士,穿行在蚊子群中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