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诗词赋能高校思政课改革实践

作为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诗词作品,红色诗词富有丰富历史积淀、浓厚文化韵味、强大精神感召。它不仅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样板”。以挖掘红色诗词优质育人资源为抓手,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相融合,是用红色艺术提升思政课质量、增强学生审美涵养、实现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同时,兼具文学艺术性与党史纪实性的红色诗词融入思政课也符合“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探索实践。

优化内容,赋能理论教学

架构党史学习框架。可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为主要历史脉络,聚焦“中共建党前后”“国民革命洪流”“土地革命风暴”“抗日中流砥柱”“解放推向全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初期探索”“改革开放浪潮”“世纪之交崛起”“新时代引领潮流”为主题,选取不同时期领导人、革命志士等笔下的红色诗词,系统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间线索、理论内涵、形成发展、主要内容等。

聚焦专题多维教学。可紧扣党史关键事件、会议、人物等,分专题讲解红色诗词。以“遵义会议”为例,在这期间,除了毛泽东同志名篇《忆秦娥·娄山关》外,还有郭化若的《七绝·遵义会后》、张爱萍的《西江月·遵义大捷》《渔家傲·抢夺娄山关》等,可以通过有关描写遵义会议的诗词,多角度帮助学生了解当年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发展,加强学生对党的历史、党的创新理论的多维视角把握。

契合主题以诗入题。可按照教学专题选取主题契合的红色诗词,以诗入题讲透理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理想信念专题中,可以夏明翰的《就义诗》入题,以讲清诗词本身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思想、情感为基准,进阶讲述夏明翰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不凡人生,引入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等理论点,并落脚于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进而引导学生从鲜活的人物、故事、事件中解决思想困惑、强化理论学习。

深耕课堂,实现育人闭环

抓实“课前”育人。以思政课常态化开展课前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将相关红色诗词与党史事件、时政热点、理论学习等融会贯通,在识记字词、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诗词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等,并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以廓清价值导向,实现课前“诗词思政”。

强化“课中”育人。通过诵、讲、唱、演、评五大环节将红色诗词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弄懂不同的诗词主题应该赋予什么样的情感、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体现什么样的韵律等问题中,真正做到严肃崇敬在心、认真专注在行,使其在形式多样的诗词品读环节中不流于娱乐化、表面化,进而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中增强课堂吸引力,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认知和价值观念。

紧跟“课后”育人。丰富课后育人活动,在知识答疑、实践活动、交流互动等方面发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主要解决学生知识思想困惑以及红色诗词创作时间地点历史考证、诗词意象多样化解读等延展性问题,在师生交流互动中优化课后育人环节。

汇聚资源,强化育人保障

联合优势师资。党史领域专家学者可开展专题辅导,对红色诗词创作背景涉及的党史关键事件、会议、人物等进行专业把关,以引导学生把准党史的发展进程、历史经验、实践规律等。联合校内外相关专业教师、地方诗词名家等,专业解读诗体概念特征、关键字词鉴赏、修辞艺术运用、意象场景设置、审美意趣把握等,让学生清楚诗词悠久的传统流变,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置身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令党史学习教育更富文化气息,思政育人更具文化品位。

拓展育人阵地。着眼育人阵地拓展和延伸,充分整合利用地方优质资源,强化校地、馆校等多主体合作,持续利用区域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开发“诗词+思政”多样化实践教学项目。开发“诗词里的中共党史”系列特色课程,协同相关专业教师挖掘诗词鉴赏等课程教学中思政育人资源,加强课程育人、凸显文化润心。

营造文化氛围。积极响应校园文化浸润行动,契合重要节假日、全民阅读节、文艺演出、社团文化节、志愿服务等节点和活动,举办红色诗词征集、诵读、品鉴等活动。围绕红色优质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谋篇布局,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在全校进行红色诗词系列展览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从革命人物笔下的诗词中了解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借助校园广播、新媒体等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以生动多元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诗词+思政”是以小切口窥见宏大历史,引导学生掌握深刻思想理论的有益尝试,能推动诗词课与党史课、思政课与文化课深度融合,实现用“诗”讲史、以“红”铸魂、因“文”润心一体化推进思政课改革实践,有效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3SKSZ099〉、重庆城市职业学院2024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毛泽东诗词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平台: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