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5折甩卖房产,法拍房数量激增,信心重建到底靠什么?

楼事心观 2024-08-07 16:45:30

这几天,伴随着香港奥运健儿江旻憓和张家朗连夺两金冲上热搜的,是香港楼市再次跌入谷底。

数据显示,上月香港私人住宅售价环比下跌1.24%,已连跌俩月,累计下跌2.55%,按年同比跌了13%,上半年累计下跌3.1%。不仅完全蒸发了全面撤辣后两个月(3月、4月)累积2.41%的升幅,更创下近8年新低。与2021年9月的历史高点比,房价累积跌幅扩大至24.19%。

另外,随着房价持续下跌,香港的“负资产”情况也不断加剧,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数字显示,一季度香港住宅按揭负资产个案超过3.2万,同比激增27.5%,创20年以来同期新高。有消息显示,香港的银行整体房贷里,有7%是负资产。

负资产是指“资不抵债”,即房价下跌至不足以偿还业主所背负的抵押贷款总额。内地大家比较熟悉的剧情是,这样的房子很多人就直接不还贷款了,前两年环京暴跌的时候,还出现过房子白送,只需要接力贷款的情况。如果真不还贷了,这些房子最终的流向就是法拍市场,后面会聊到。

面对此情此景,中原地产的陈永杰表示,“香港目前的楼价已达到最坏时刻。”

仲量联行也发出预警:香港楼价在下半年可能还会再下跌10%,届时负资产个案将会再度突破10万起。

大招频出的香港楼市,成交量反弹最终没有超过2个月,很不幸,如此糟糕的表现被铁锤一语成谶了。

不过有一说一,香港这波救市力度远超内地一线楼市:2月底香港宣布全面撤辣后,全世界的资金都可以进入香港买房,买房成本跟本地居民无异,不仅大幅减免了税费,买家需缴纳的税费由之前的最高30%直降至最低3%,而且调整了贷款监管要求,目前最高可以贷七成,以前只可以贷三成、四成。

关于香港救市,我想没有人比李嘉诚更明白其中深意了——就在所有人都沉寂在撤辣带来的成交量狂欢的兴奋当中时,李嘉诚做出了降价甩卖的决定,旗下在香港推出的多个楼盘都进行了打折销售,降价幅度在23%-32%之间。

事实证明,老谋深算的李嘉诚又抓住了短暂的出货机会,把很多同行甩在了身后。

说实话,李嘉诚的投资逻辑的确异于常人,但我对他就是喜欢不起来,主要是因为他太精于算计,尤其是在房地产投资层面,在内地拿地几十年不开发或慢开发,捂盘惜售,放长线赚大钱。这种利用规则的做法不仅违规,也反映了一个商人钻营取巧、毫无社会责任感的特征,内地房企要都这么搞,中国的房地产就别发展了。

7月初李嘉诚5折抛售东莞的楼盘也是一样的剧情,25年前拿地,项目长期闲置,就算收到巨额罚单也不悔改,依旧通过缓慢开发、变相囤地,坐享土地升值收益。只是这一次有点玩砸了,高点3万/平时没清盘,两年多都没卖掉几套房子,最后不得不5折以价换量,加快销售速度,套现离场。算经济账,李嘉诚依然大赚特赚,这都得益于囤地早。

我能猜到大家弹幕里会说什么,价值投资本来就是不停炒作,李嘉诚这样的大佬嗅到风险的味道,也会积极的趋利避害,这是商人本性。

言归正传,香港楼市为什么救不起来?

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说几个重点,一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楼市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预期不佳,影响了投资者和购房者的信心。

二是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影响了香港的按揭利率,因为香港实行的是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利率上升增加了购房者的供楼成本,从而抑制了购房需求。

三是人才和资本流出,这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然了,究其根本还是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购房需求骤减,导致供过于求,楼价下跌,下跌周期大家观望情绪更加浓厚,结果恶性循环。

和内地救市的逻辑一致,香港撤辣一是疲弱的土地市场,二是财政赤字的考量。数据显示,2023年是香港卖地收入最低的一年,与此同时,香港的财政赤字超千亿元。

宏观经济基本面决定了楼市短期不可能大幅复苏,所以也就不存在更大规模的救市,像香港、北京这种城市,确实可以靠取消限购强拉一把,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并没有持续引爆成交,而是一批人趁机落袋为安了。

为了应对人才和资本外流,香港政府也一直在多措并举,从吸引人才来看,香港过去一年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截至2023年底,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为750.31万人,同比升幅为0.4%。其人口上升主要由于期间录得51700名香港居民净移入,包括40800名单程证持有人以及10800名其他香港居民的净移入。

近日,香港政府高调宣布,到2046年时,中国香港特区人口数量预计将由目前的750万左右增至819万,增长主要源于招揽人才和输入劳工。

所以这就和香港的租金市场的诡异变化对应上了,上月香港租金指数上涨了0.2%,目前香港房产的租售比已经到了4%附近,几乎是内地平均水平的2倍之多。

租金上涨并不奇怪,这是香港高才通优才通吸引人才的结果。据说,今年内地一下子涌过去2万优质青年,这帮人能力超群,又格外能卷,严重冲击了香港的职场,同时也带动了香港的租房市场持续火爆。高级打工仔不比香港五日游的富哥富姐,他们只是过去当牛马的,暂时还买不起香港的楼房,只能短暂拉升一下租房市场。

看一些论坛上,香港本地人大骂内地高材生是“工贼”,把加班文化、内卷文化全带到香港了。

这让我想起薛兆丰说过的一句话,“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在这个语境下看,这句话的确应景且真实。

不过这也怪不得大家,毕竟现在的大环境是生存大于一切,很多时候人们的行动都是市场倒逼的结果,究其根本是就业环境太恶劣,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率粗统计可能连5成都达不到。这种背景下,为了维持生存成本边界线,很多人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上半年毕业生为了找工作甘愿自降薪资。对于更多人而言,应对复杂环境的手段则是极力压缩支出,一边暴打消费主义,一边对钱包精打细算。

香港楼市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我主要想聊聊香港救市失败给内地楼市的警示与启示。

毕竟现在来看,内地的情况远比香港恶劣,而且是整体性的。

比如中指院的数据显示,7月份百城二手房价格100%下跌,百城均价更是连续19个月下跌。统计局的数据也大差不差,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全面下跌,6月份有好转,但仍然有66个城市下跌,且跌幅不小,比较突出的是广州、武汉,分别环比下跌1.5%、1.9%,依然在加速向下俯冲。

有人可能觉得这点跌幅不值一提,不是这样的,这是整体数据,真实情况是有些房子的跌幅可能超过5%了,也即是说200万的房子,一个月就跌去了10万,像这种一个月跌掉一年工资的趋势,任谁也扛不住。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负资产”法拍房,内地这几年彻底爆发了,中指院数据,2021年-2023年,我国法拍房挂牌数量分别为44.7万套、60.6万套、79.6万套,而今年的前5个月,法拍房的挂牌拍数量就已经达到32.4万套了,同比增长超过70%,照此计算,全年挂牌量有可能100万+。

与挂牌量激增不同的是,成交量持续低迷,即清仓率越来越低,整体清仓率只有19.8%,2021年同期接近40%。另外,法拍房折价率也在下降,即价格越拍越低,三折四折的房子屡见不鲜。

除此之外,商品房销售和土地出让收入仍然深陷泥沼之中,前者上半年的降幅仍然接近3成,后者和2021年高点比更是直接腰斩。宏观层面来看,上半年房地产仍然是经济和财政的双重拖累。

更多的数据,我就不放了,拉胯不是一天两天了,说多了大家也都听腻了,也不利于团结稳定。

接下来说重点,香港救市失败给内地楼市的启示是非常明确的:政策的短期刺激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楼市极速下滑的问题,只能暂时缓解。

楼市的维稳需要经济环境的整体改善,包括就业市场的稳定、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简言之,楼市的波动,从根本上讲,是经济大环境的反映。

不说动辄销售额十万亿的楼市,我说点微观层面的案例。我家小区旁边的少儿艺术培训,前些年经济好的时候,是典型的消费升级行业,机构赚钱到手软,这两年大环境低迷,消费严重萎缩,很多家庭收入骤降,最先砍掉的就是这类可有可无的支出。

和不少家长聊天,他们现在是能不报就不报,能短期绝不长期,一是赚钱难后,家长之间的攀比风气有收敛,二是担心机构随时跑路。

事实上,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受房地产挤压影响,很多经济大省的消费已经被带崩了。上半年的GDP增长目标勉强撞线达标,但是拆分来看,全国经济规模第一的广东省仅同比增长3.9%,名义增速只有3.7%。

以前全国经济靠广东这个火车头拉动,现在广东反而开始拖全国经济的后腿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房地产有什么必然联系?

上半年广东省的三驾马车之二消费和投资均不给力,增速分别为1.2%、-1.5%,只有出口增长13.8%一枝独秀。

单就消费而言,占广东省经济7成以上的深广佛莞惠五个城市上半年的消费能力均不够看,其中深圳东莞上半年的社消总额只增长了1%,广州、佛山、惠州分别同比增长2.0%、2.4%、4.1%。

拆分广州的消费类别看,在13个大类商品中,负增长的有5个:汽车、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15.4%、-4.7%、-12.1%、-3.7%、-11.7%,日用品、服装鞋帽等类别也只有一两个点的增速。

这说明,现在大家是省大钱花小钱,极力压缩开支,即除了吃穿等生活必需品外,其他非必须品是能不消费就不消费,不换车、少开车、不换家电、不换手机。

结合上半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以及出口火热,我们基本能描绘出广东省的经济路径:一边是生产高速运转,生产出来的商品被大量出口国外,另一边是省内的打工族,不敢消费,把赚到的钱都拿去还贷或存银行了。

有人可能注意到了,广东省消费拉胯的均是住房成本高企不下的城市,深圳、东莞、广州三地的消费最差,房价也最高。

一言概之,人们都在为前几年买房时欠下的巨额负债还债,即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开始呈现了。楼市上行时期,由于边际递减的存在这种拉动消费的作用还不突出,下行周期则格外明显。

当前时期,稳楼市的内核早就不再是防炒作,而是防风险,这是二十届三中全会一锤定音认证过的。

通俗点说,就是防止房地产砸到地板上,拖累国计民生。

所以要以新眼光看待房地产,托底房价是结果,核心目标是要扩大交易量、带动流动性,促进资金从银行流入消费市场。

因为只有这样,资金才能充分流通到各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就业与收入才能够稳住,这才是重建信心的治本之策。

那么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有哪些?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有明确部署,房地产层面的施策接下来要重点围绕是点:一是保交楼,二是加快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三是提高居民收入,四是财税改革,给地方更多税源,补偿卖地收入减少的缺口。

必须承认,宏观部署抓住了所有的重点,没啥好分析解读的,大家都看得懂,主要看接下来的执行。说得再多,地方执行不到位,都是白搭。在滚滚大势面前,个人能做的太少了,除了运气或者大能力,否则都要被时代车轮碾压。

关于房地产投资,上期聊了长期持有的看法,头部城市优质地段的优质房产,仍然可以购买,因为放水会继续存在,货币贬值会推升优质资产价格上涨。

有人问短期能不能入手?短期看,刚需如果的确有进场的需求,也不是不能买,前提是要多砍价,往死里砍,给自己留够安全垫,能抵挡得住最大回撤的冲击,做不到这一点就继续老老实实等风来。

0 阅读:0

楼事心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