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为何换掉廉颇?不是中了反间计,而是被现实逼疯了! 秦国动员60万大军压境,赵

肖龙奇闻 2025-03-12 19:12:30

赵王为何换掉廉颇?不是中了反间计,而是被现实逼疯了! 秦国动员60万大军压境,赵国45万精锐困在长平。廉颇坚守三年不出,可赵国年产粮食只有400万石,秦军背后却是八百里秦川粮仓。赵王算过账:再拖半年,全国要饿死一半人!

赵括接手的是个必死之局。45万大军断粮四十六天,士兵"内阴相杀食",他却能组织起五次突围。白起用5000精骑分割赵军,赵括亲率死士冲锋,身中数箭仍高呼"为赵国死!"——这种绝境中的指挥能力,岂是马谡能比?

后世总说"纸上谈兵",可赵括面对的是:士兵饿到吃战友,将领半数逃亡,对面是从未败过的杀神白起。换做廉颇,能撑到断粮阶段吗?能组织起像样的突围吗? 长平之战不是赵括的失败,而是赵国综合国力的惨败。这位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名将,其实是用生命为赵王的决策买单。

3 阅读:40994

评论列表

国家公民

国家公民

158
2025-03-14 02:54

秦攻赵,廉颇带20万赵军坚壁清野,数城联防以阻,秦军不得进。秦王另令拜白起为将攻赵。白起入赵前先使离间计令赵王疑廉颇,又散布秦军不惧廉颇就怕赵家子,从而坚定了赵王启用赵括的决心。长平坑杀40万赵军后,白起想一举灭赵,赵割地求和,秦王允。同年,秦王悔,欲再拜白起为将灭赵,白起曰,长平时未能一鼓作气灭赵,现在赵国已经同仇敌忾君臣相合灭之无望,辞而不受。秦王无奈令派他人为将伐赵大败而归,再请白起,白起称病。秦王怒而赐剑,白起自刎。廉颇的策略是错的,白起要用离间计分化赵王和廉颇。如果赵括真的是天才,白起会让赵括取代廉颇。如果赵国真得力不能支,时隔一年在损失了40万军队的情况下还能让白起不敢攻赵,最终被秦王逼死。那些为赵括洗白的都是白痴到啥程度了。还是本身就是和赵括一样的人投胎转世了!

一次话缘 回复 03-28 13:05
屁话,你以为白起是怕廉颇为帅,而赵括好欺负。秦国是功,赵国是守。白起要的是赵国出城应战,而不是龟缩防守。廉颇坚守不出,才只好想办法让赵王换人。

榴梿鸭 回复 03-19 22:12
你要反问一下,秦王急不急?秦国当时也快没粮了,秦国绝对没人会借粮给它的,而且秦国的青壮年也全部征召了。对于这种相似的景况,秦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做法,所以结果就是完全不同。

佛也有火12

佛也有火12

68
2025-03-14 14:30

赵括有45万大军却一败涂地,而李牧只有不到20万,不仅解了邯郸之围,还弄死了上将军桓奕将军,更是有了李牧不死,赵国不亡的话,而跟李牧同名的廉颇,你觉得他会弱?廉颇挡了秦国3年之久,要不是换将,他能一直抵挡下去。赵国国力不行不代表将军差,这锅赵王得背。

用户10xxx53 回复 03-15 14:54
历史上打大的歼灭战唯有二人,白起和粟裕。廉颇擅长防御,就算进攻也打不赢白起。赵括就别说了,全是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军事,小编说一大堆,也不过就是胡乱单兵最后的拼死一战而已,完全没有章法。

一无所有 回复 03-15 20:18
跟廉颇对峙的是王龁,不是王翦。白起偷偷来到前线指挥,然后才有了离间计。次序别反了

用户15xxx01

用户15xxx01

66
2025-03-13 05:29

四十五万大军能被五千人马分割,一般人还真做不到。一般的猪都做不到!赵国缺粮,完全就是你们这些不懂装懂键盘侠的意淫!像样的突围?哪里来的?一比一的包围圈,要是有哪怕一次像样的突围,白起包围圈一天被破十次都是少的!换头猪指挥结果都比赵括强!

用户15xxx01 回复 03-15 12:01
在你赵高眼里鹿就是马不用强调,可惜现实不是!

一米阳光 回复 03-15 11:43
历史再给赵括一次机会,赵括还会再一次带领45万赵军冲进秦军的包围圈吗?

文雄

文雄

51
2025-03-13 12:14

说了纸上谈兵就是纸上谈兵,还哔哔哔的洗,赵括查清楚军情,沿途设防,也不会被困,贸然出兵就是兵家大忌,书上都说是兵家大忌了还犯,说他纸上谈兵都是客气的,简直就是一坨屎坏了一锅好粥

文雄 回复 03-14 14:33
啊,怎么就烂了,廉颇没想打,干嘛要对面军情,既然没军情,带兵出征收集情报不是常识吗,刚入职,你不是熟悉工作难道直接上手?

一米阳光 回复 文雄 03-14 15:45
太多的傻子就是不知道知己知彼这个道理

葑訫鎻愛

葑訫鎻愛

45
2025-03-14 14:00

赵括怎么洗都不肯洗白了,一比一的兵力被白起打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围歼战。打完之后白起还有余力要去攻打赵国的都城,这就说明白起围歼了赵括之后,本身就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

用户10xxx41 回复 03-17 15:14
你语文课真就睡觉没听一句吗,我说的是投降的人傻

鲂鱼赪尾 回复 03-19 07:10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这是白起自己说的。

nullein

nullein

44
2025-03-14 13:42

小编也不用洗赵括,长平之战前期就是吃粮大赛,廉颇经验丰富,赵军野战不如秦军,决战胜算太低,但赵国是守方,补给线短,工事完善,这就减轻了很大的后勤压力,而秦军补给线长,后勤压力更大,廉颇就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是战略最优解!赵王确实急,但白起、秦昭襄王更急!当时郑国渠还没有修,关中粮食不多,也就是商鞅变法的底子,不比赵国强多少!赵王怕拖不了半年,秦王也不一定能拖半年啊!之后坑杀降卒不还是没有粮食吃吗!粮食的问题就应该从粮食上解决,想投机取巧就要承担风险后果,赵括确实带着迅速决战的命令来的!但他不分析实际战场形势,就只按上级命令行事,不就是纸上谈兵吗?

nullein 回复 03-18 15:36
赵国有粮食,长平之战后,邯郸被围了一年多,白起也没啃下来,没粮食咋坚守的啊?靠吃人?不是没粮食,而是事不关己那,没人愿意掏粮食!真到兵临城下,粮食就都冒出来了!

nullein 回复 03-18 14:37
你想当然的认为打下巴蜀秦国就粮食无忧了!首先当时的粮食生产区域分布并不是跟后来的一样!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国很大原因是因为有都江堰,而都江堰在长平之战时还没有修好或刚修好!还没有形成粮食生产区!其次从巴蜀到秦地要走栈道,那时的栈道修应该只有金牛道,没有后来成熟的三道,那运输效率怎么样是不是要打个问号?事实上秦国粮食充足是郑国渠修好以后,前期白起动不动就坑杀俘虏,根本原因就是没粮食养俘虏!后来粮食充足了,就很少见秦军杀俘了!

用户15xxx01

用户15xxx01

42
2025-03-14 12:15

还不要脸的说断粮阶段。为什么断粮,赵括找死主动往人家包围圈里钻,让人家断了粮道,别人还真不会那么蠢。

山幽风柔 回复 03-14 19:14
钻进埋伏,然后自己阵地工事成了别人包围圈一部分,之后攻坚无力,被歼灭。

一米阳光 回复 03-14 15:47
正是我想说的

虎啸龙吟

虎啸龙吟

39
2025-03-14 13:01

逗比一个,赵括是不菜,但赵国那局势就是要死守城池才行!因为无论秦国士气比赵国高,国力比赵国强!只能用坚守城池来以攻城战这种伤亡交换比有利赵国的情况下,来拖跨秦国!为什秦国要引诱赵军出城野战?还不是知道野战阵地战双方交换比秦国损失小?这时双方拼的就是后勤和国力!而现实上秦国后勤也快要崩溃了![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而赵国要做的就是坚守,向其它五国借粮付出的代价,也比一下损失四十万赵兵的代价小!

虎啸龙吟 回复 风生水起 03-17 19:45
我这段是搬运百科“廉颇”的个人资料,到你这成错误了?来來去找百科去吧!还有我只是历史军事爱好者,不是历史军事专家!但跟你这个“”闻屎砖家”一比,我还比你懂得多![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还有我得素质差也是看跟谁比的,但跟你一比我素质还是高的![点赞][点赞][点赞][点赞]但我的脸皮和无耻可比不过你的厚和下作![得瑟][得瑟][得瑟][得瑟][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到现在你都没有给我翻译翻译《战略》和《战术》的区别,更别说“上兵伐谋”这些军事基础知识了![得瑟][得瑟][得瑟][得瑟][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你连“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都做不到,说你历史军事政治语文数学白痴可不是批评你,因为这是在陈述事实!你的历史知识只做到会读却不会思考得水平,这也是事实![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还有你把自己包装的跟圣人一样,其实就一小人!一个连错误都不直视的懦夫![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风生水起 回复 03-17 17:49
起码我没说出打败赵军,夺取野王这种话。另外好好生活吧,别在网上戾气这么重,让人觉得你素质不高。勿回了,我也不会回复了。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37
2025-03-13 22:36

换做廉颇,会把军队带到这种绝境吗?

九幽十类尽除名 回复 03-14 11:49
起码不会全军覆没

海川

海川

31
2025-03-14 16:54

秦赵两军本隔丹水对峙,赵括从北边率领主力十几万人从一个驻地韩王山前面渡过丹水攻击秦军,秦军边战边退到后面的西山岭据守不出,然后派一支25000的轻骑兵绕道百里攻占了赵军后面的长平关,同时派一支部队渡过丹水插向大粮山和韩王山之间的河谷攻击前进直到攻取故关,同时隔断了韩王山和大粮山的联系。赵括攻不下秦军据守的西山岭,只能渡过丹水退回去在北面韩王山下据守,但粮草主要是在南边的大粮山,赵军被一分为二,韩王山的部队被完全包围,缺粮草,一下子就被动了,天天猛攻韩王山和大粮山之间的秦军,想恢复两山之间的联系,这时候秦王赶到了上党郡南边的河内,把所有15岁以上的男子赐民爵各一级,组成新的援军从南边绕到大粮山后和前面的两支奇兵会师,至此赵军全部被包围。先是北边的赵括亲自带领的部队饿得不行,剩下的反复冲击秦军防线被射死,赵括也在其中,赵括死后剩下的投降被坑杀。所以,没有重兵守好大粮山和韩王山之间的河谷与丹水交界处才是赵括犯下的致命错误。攻敌人一处关键点,必守好自己一处关键点。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27
2025-03-14 15:02

名将之所以为名将,就是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一点上来说,赵括确实不怎么样,都是四十万大军,别人伤亡不大,你全军覆没,可见赵括的能力和白起比就是渣渣

用户16xxx49

用户16xxx49

22
2025-03-13 11:29

为啥换了李牧,对战就成了“连却之”?

消失 回复 03-18 00:51
兵和兵可不一样,那时的兵就是农夫,真正的职业军人可没几个。可以说有多少成年男子就有多少兵。

用户10xxx74 回复 03-15 13:58
李牧击败匈奴十万是有史可查的,赵国五六十万兵还是有的当时士兵可不是常备军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

22
2025-03-14 14:36

赵奢都说他儿子赵括不能为将,为将者首先与下属副将,偏将,以及士兵,后勤等等都要搞好关系,为人谦虚低调,能大能小…赏罚分明…经常慰问关心一下行军的日常生活等,当主帅不会做人,就算足智多谋,也不一定可以打胜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大灰兔

大灰兔

18
2025-03-14 13:30

长期坚持对双方的后勤都是巨大的考验,赵国的后勤也同样承受不住。这才是换将改变战略的根本原因。

是的很好

是的很好

16
2025-03-14 14:25

都是事后诸葛亮,两军对垒,生死胜负有时就在一线之间,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粮草,士气,上级,敌情,都会影响,难度很大的

信砖家不砖窑不造窑

信砖家不砖窑不造窑

15
2025-03-14 14:04

秦国做这么多动作就是为了把青铜廉颇搞下来打高端局打王者赵括[滑稽笑]

胖爷

胖爷

14
2025-03-14 18:27

说实话战国时期的魏、赵、楚、齐都曾强横一时,可惜的是统治阶级都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总是贪图小利,不像秦国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就是一统华夏,远交近攻,所以秦能一统华夏不是没有道理的

忆ン卿面

忆ン卿面

12
2025-03-14 13:48

历来都是成王败寇,既然你败了说再有道理的话也是纸上谈兵,因为结局已经做出不容反驳的定论了。

用户10xxx29

用户10xxx29

11
2025-03-14 13:58

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好像不打仗就不吃饭了。

橘子哥 回复 03-14 17:07
仗打完就遣散征召的民兵,实际能剩一两成就不错了

少了磨叽

少了磨叽

11
2025-03-14 15:07

廉颇资格老,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赵括年轻又无威信,凭王令而上位,最后也凭王令而溃,只是不能言尊上错,只能他自己受了,其实,能中秦计换将,也说明统帅部出了问题。

sunnycool

sunnycool

10
2025-03-14 14:15

40万人都能吃队友了,吃不了五千敌军?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9
2025-03-14 13:28

又有吹赵括的这种规模的会战打败仗的不是没有被全歼的也就只有赵括了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9
2025-03-13 11:16

李牧绝对可以灭了秦军

sdwwwwxg 回复 03-15 20:53
想多了,李牧咋死的,阵前不听王令。

sdwwwwxg 回复 03-15 20:55
对,刘邦也可以

123446

123446

8
2025-03-14 16:27

因为断粮就要带40万人一起去死?这样是节约粮食了

cozy

cozy

8
2025-03-14 14:34

60万怎么能围住45万的,兵力并没有差多少啊,怎么就能被围到弹尽粮绝不得已决战呢

凡客 回复 03-14 20:40
赵括攻不下秦营,退路被阻,脑中风就躲到西南的杀谷(山西高平市谷口村骷髅庙)中待援,谷口小,谷深长,一万人就可以封住了。

用户10xxx82 回复 03-15 11:20
地形,孙膑搞死庞涓也是靠地形,打的就是地形认知差

我的名字有个王

我的名字有个王

8
2025-03-14 14:42

一个纸上谈兵,一个智商谈兵,真的是不懂装懂

近朱者

近朱者

7
2025-03-14 14:26

其实主要是都被几十万几十万的兵力数字迷惑了,不知道双方手机的战斗部队到底有多少。

橘子哥 回复 03-14 17:05
战兵肯定不会太多,有五六万就不错了,其他全是临时征召的民兵

随风飘荡

随风飘荡

7
2025-03-14 20:20

事后诸葛亮有什么用,古人有自己的考虑,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考虑古人的事情

阿萨德

阿萨德

7
2025-03-14 15:50

赵括他妈表示,你不用给我儿子洗,

用户26xxx13

用户26xxx13

7
2025-03-14 19:29

一比一进包围圈被围怎么洗

仲达

仲达

7
2025-03-15 21:15

白起为啥要坑杀40万赵军!因为秦国也没粮了。秦国是进攻方,粮草运输本就消耗量大于赵国,秦国要速战,赵国只要坚守,赢的一定是赵国。这时候任何战力,计谋都没有粮食来得重要。结果换成赵括,从坚守变成了秦国想要的速战。还有人为赵括洗白!虽然秦赵两国都缺粮,现场比拼的就是韧性和意志,要是人数比不过,装备比不过,韧性和意志也比不过,赵国怎么可能会赢?

__好久不见

__好久不见

7
2025-03-15 02:40

秦国远攻,60万大将的粮草10押到前线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赵国不会算这账。 另外赵国拖住秦国60万大军,秦国不忌惮对其有想法的国家吗?这就是秦国要求速战速决,廉颇看懂了这层,奈何赵国看不懂!!!??

用户10xxx55

用户10xxx55

6
2025-03-14 19:17

相持局面下,就靠信息战,下三滥手段不断削弱瓦解对手了

Mr Tmsn

Mr Tmsn

6
2025-03-14 12:18

赵国早晚亡,赵括反侵略一战成名天下知,兵败为正义身死值了!天下人骂去吧。

达康1

达康1

6
2025-03-14 12:06

一个合成营就把60万秦军杀🉐干干净净

Rules Breaker 回复 03-14 12:19
不用那么麻烦啊,你的键盘就可以了[滑稽笑]

骑牛 回复 Rules Breaker 03-14 15:46
不用那么麻烦,口水就行了

海纳百川之大茶药

海纳百川之大茶药

5
2025-03-14 13:51

如果把超括换作吴起呢?结果如何?

蜗牛

蜗牛

5
2025-03-14 16:23

赵秦打仗几乎是赵必败之局,也许偶尔可以赢几个小战役,但是只要打大仗,赵就不大好打了,一个四战之地,几乎没有大后方的国家怎么和秦比后勤,所以秦只要拖,赵找不到外援最后肯定完蛋

用户14xxx78 回复 山幽风柔 03-15 15:51
只是军力不是综合国力

山幽风柔 回复 03-14 19:2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与秦并强!

Rules Breaker

Rules Breaker

5
2025-03-14 12:18

长平之战最开始,王龁把廉颇按在地上摩擦[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秋殇

秋殇

4
2025-03-15 14:04

骂赵括的根本原因就是赵括输了,那就有一万个理由骂他

流水 回复 03-16 13:39
你一句输了的背后是赵国40万人被杀,差点亡国,就这还能吹,当有一天投降可理解汉奸可宽恕成了共识,,亡国也就不远了

※麒麟※

※麒麟※

4
2025-03-17 22:30

赵括:我注定要名留青史,《纸上谈兵》是因为我才出现的!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

4
2025-03-19 05:12

一军之师竟然带人冲锋 还身重中数箭 帅是这样用的吗?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就是四十万头猪也要抓几个月吧

用户10xxx04

用户10xxx04

4
2025-03-17 19:34

三国夷陵大战,刘备号称70万,其实两军加起来也就是十五万。长平之战,号称100万,也就是十万二十万的

从开始到现在

从开始到现在

3
2025-03-14 11:41

赵有河北之地怎么会缺粮?

山幽风柔 回复 03-14 19:18
消耗国家粮食,不会缺粮。消耗到贵族粮食时,压力就逼着决战了。之后能多次防守住,证明潜力在。总之,赵王不如汉武帝,王不如帝多矣!

坚强的小阿咩 回复 03-14 16:35
就像当时的德国和美国,德国有很多厉害的士兵战绩惊人。架不住美国强大的流水线

坚如磐石

坚如磐石

3
2025-03-16 22:48

这么多历史大才!我有个疑问,研究这些有用吗?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来得不到教训!

alexander

alexander

3
2025-03-17 20:25

吹吧,赵括自己进的圈套被堵好吧。

用户10xxx58

用户10xxx58

3
2025-03-15 05:37

只能这样说:当你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发现很多看不见的历史,都是掺杂了历史学家的主观个人意志,都是根据结果反推过程的,而过程就要看历史学家的个人能力了,写得好的就是司马迁,金庸,罗贯中了

骂我必破财倒霉

骂我必破财倒霉

3
2025-03-15 02:53

赵括当然比不上廉颇,但他也是非常厉害的将领,背“纸上谈兵”这个锅真的不合适。按当时的情况,除了李牧和廉颇能守得住,其他的换谁上都输,赵括好歹也重创了秦军

种菜养家

种菜养家

3
2025-03-15 02:49

赵兵阴相食,是赵括接手后打了败仗被分割包围之后才出现的情况啊。人家廉颇带兵时,可是想守就能守住,不想守就能撤走。而且,长平距邯郸的距离只有两百公里左右,而距咸阳要六百公里。两百公里,运粮往返只要二十天,六后公里,往返就要两个月。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挑一百斤粮,一天吃一斤,一个赵人两个月,可以运到前线240斤粮,而一个秦人只能运到前线40斤粮,相差六倍,虽然秦开发了水路运输,大大减小了运输成本,但依然需要把征兵的年龄从18岁提前到15岁,共有60万人在前线作战,120万人后勤运输,而秦的总人口才400万人。所以只要让廉颇再在长平耗上一年,秦就先崩溃了。但可惜,赵中了秦的反间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用户11xxx62

用户11xxx62

3
2025-03-17 20:11

赵王割地给齐国粮食不就有了?反正齐国是软柿子到时再抢回来不就行了?归根结底是赵王的锅,赵括比得上百分之九十的将领,赵王连百分之十的王都不如!

老邦

老邦

3
2025-03-19 05:03

当时再撑半年,秦国也是半斤八两好不到哪里去,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括就是太死板,非要整出个业绩,被秦军且战且退诱出阵地,导致被秦军分割无据可守。脚趾头也想的到,前面僵持大半年的秦军为何一触即溃?真是自己作的。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2
2025-03-15 01:05

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古代大军征伐会缺粮的问题!虽然不招募大军征伐,这些人大部分可以从事生产工作,能增加一部分粮食产量。但不至于一派兵就缺粮啊?!这些人不打仗不也是要吃饭的么!总消耗基本应该是不变的,生产少了一点也不至于这么严重啊!而且不应该马上就缺,而是起码有两个收粮季后才可能慢慢出现短缺吧!?当然我指的是产量地不受战争影响的情况下。。

用户17xxx37

用户17xxx37

2
2025-03-14 19:05

不打仗就不用吃饭吗?打仗就会多吃很多粮食吗?

2×1

2×1

2
2025-03-14 14:12

貌似那时候还没有纸

随了谁的意

随了谁的意

2
2025-03-14 21:04

好嘛,连他老子和老娘都说他夸夸其谈言过其实了,到如今这踏马出来一堆的啥玩意儿些天天想方设法的给这个著名成语洗白白[捂脸哭][捂脸哭]合着,你们这些2000年后的喷子比人家亲爹妈都了解自己的崽呀[捂脸哭][捂脸哭]

小老天爷哭了

小老天爷哭了

2
2025-03-15 16:44

一帮人在这关公战秦琼,一个个都感觉自己挺懂

天乙斗

天乙斗

2
2025-03-15 20:24

说到底还是不能下定决心你死我亡。面临生死抉择,磁盘坚壁清野,总幻想投机。长平之战完犊子,剩下老弱病残,通过外交仍然留下半条命。只能说赵国国君内政外交一塌糊涂!真正下定决心死磕,凭借几个间谍反间计能成有几多影响?

天乙斗

天乙斗

2
2025-03-15 20:29

说到底还是不能下定决心你死我亡。面临生死抉择,不敢坚壁清野,却幻想投机。长平之战完犊子,剩下老弱病残,通过外交仍然留下半条命。只能说赵国国君内政外交一塌糊涂!真正下定决心死磕,凭借几个间谍反间计能成有几多影响?合纵六国,弱势求生,未尝不能

小老天爷哭了

小老天爷哭了

2
2025-03-15 16:44

一帮人在这关公战秦琼,一个个都感觉自己听懂

sdwwwwxg

sdwwwwxg

2
2025-03-15 20:36

最后比拼的都是国力

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

2
2025-03-16 12:12

也就是说经济不行,人再多也没鸟用,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饱,哪有这种好事。

落月

落月

2
2025-03-15 21:52

都说赵括怎么没人说赵王,赵王不是应该付主要责任吗

用户12xxx29

用户12xxx29

2
2025-03-15 02:02

文人为了创造一个教育典范,会张冠李戴,会夸大细节,以此来达到提升教材的效率。就像例子,例子就必须要有鲜明的,突出的效果。秦国长平损失也惨重,但秦国国力强大,其他国家损失十几万大军基本上只能进入长期的战略防守,才能保证不被灭国,而秦国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恢复如初。打消耗战,赵国耗不过秦国,但秦国也不想继续消耗,因为秦国还瞄着其他国家。

用户10xxx41

用户10xxx41

2
2025-03-15 16:53

赵括打出来一比五的战损比,白起为啥坑杀,因为秦国铁律,人头不够他要被治罪

国家公民

国家公民

2
2025-03-14 21:33

还得再说几句,赵括是怎么败的,被秦军断了粮道。秦军怎么断的赵军的粮道,先以疑兵攻城拔寨调动赵军奔袭往援,然后引导其到长平埋伏圈,断其粮道。再来看廉颇,廉颇拒不出战,秦军半年拔三营,秦王召白起商讨攻赵之策。其实廉颇所做于白起所做大致略同,都是要断对方之粮。只可惜廉颇碰见的不是赵括这样的纸上将军,秦军一直没有冒险前突最终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面。但是就是这种局面对于秦军也是大大不利的。所以才有了秦昭襄王冒着临阵换将的风险换白起为将以求速胜。最终结果就是两边都临阵换将,赵国换了纸上将军葬送了40万成就了白起杀神之名。

江一

江一

2
2025-03-15 17:45

廉颇几十年战将不懂?还是你懂?

要做坚强的塞德利茨

要做坚强的塞德利茨

2
2025-03-16 14:00

赵国主要是耗不起了,廉颇能坚守的前提是后方粮食补给及时供给。如果后勤出问题,继续耗下去,赵国照样会输

用户17xxx73

用户17xxx73

2
2025-03-18 07:55

首先赵军断粮是因为白起示弱,赵括冒进中了埋伏,全军被分割为两块陷入重重包围后才断粮的。赵括在秦军包围尚未形成之前不奋力冲杀,反而就地修筑营垒,完全丧失掉机动性,跟马谡街亭一样,张郃大军立足未稳包围之前不带军冲杀,等张郃大军包围圈形成之后,切断粮道,水源,就算你人再多也是一个必死局。不要为赵括洗白了,几千年了就你最聪明,前人都是笨蛋吗?

月夜

月夜

2
2025-03-17 13:37

长平之战赵国最大的问题是把遭遇战拖成了比拼国力的消耗战。而消耗战当时的秦国国力显然更厚,等消耗不过的时候不得不出战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是李牧领兵或许还有几分胜算或者至少不至于全军覆没。可惜是赵括,显然赵括远不如白起李牧。

舟杰

舟杰

2
2025-03-15 15:55

请问,生为农民却没好好读书的我该怎么有钱?

小加贝足球

小加贝足球

2
2025-03-15 23:53

逾期断粮饿死,不如主动出击,哪怕是饿到吃人,也要抓住敌方的人吃啊!

没有不存在

没有不存在

2
2025-03-14 16:48

作者说的没有错,秦王用离间计不是廉颇比赵括强而是秦是想速胜,毕竟谁知道会不会突然冒出一个魏无忌?赵王用赵括未必中计确实是因为国力不支,已经到了四处借粮而不得的地步,相信他只要能支持也不会孤注一掷用一个没有经验的小年轻,秦国有要向谁借粮吗?就这么拖下去没有变数的话秦必胜,但变数这个东西谁知道呢,后来官渡的曹操就是绝地翻盘

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

1
2025-03-15 05:10

小编不懂装懂。胡扯八道。

用户15xxx48

用户15xxx48

1
2025-03-15 19:51

还是评论区有大神,发文的蠢货多

用户10xxx04

用户10xxx04

1
2025-03-15 20:38

[滑稽笑][滑稽笑]现在的自媒体就是闲的,都拉出西北植树造林,劳动改造,它们就老实了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1
2025-03-14 13:07

就是指挥失误打了败仗呗,犯不着千年黑吧??

海阔天空任鸟飞

海阔天空任鸟飞

1
2025-03-14 18:38

就战国的交通运输工具,40万军队,能4万就不错了。那时候原始森林很多,采点野菜也能混。现在那些地方遗址确实挺荒凉的,看不到能吃的东西。

树上的蛙

树上的蛙

1
2025-03-15 15:51

赵括不是太强,但绝对不是弱者

黄金狮子

黄金狮子

1
2025-03-15 18:25

都是上帝视角。很可能对当局者来说秦有多少兵主将是谁,主攻路线是哪里,都不清楚,因为你得到的情报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只能根据主将自己的判断做出自认为最佳的策略。就拿双方兵力来说,如果赵知道秦的真实兵力可能应对策略都大大不同

金风展翅飞

金风展翅飞

1
2025-03-15 11:31

大争之世,即使没有错,也会分出胜负!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1
2025-03-15 13:42

后来李牧有扛着赵十几年也没见量草不够!这瞎扯!

用户12xxx68

用户12xxx68

1
2025-03-15 20:55

有理有理,把40万精壮逼进包围卷,然后用秦兵之手杀了他们!粮食就省出来了!好办法好办法!我欣赏作者,然后拉黑他!不是异曲同工之妙?

三生石

三生石

1
2025-03-15 19:40

别扯淡了,年产粮食不够养活全国人民?四十万赵军是不是赵国人民?

旭东

旭东

1
2025-03-17 11:43

赵括能力还是有一些的,但他还不配为帅,最多担任前线局部的一将而已,担任几十万大军的统帅要有大的战略眼光,他差的远。

I see you

I see you

1
2025-03-19 19:46

这些人在哪不吃饭?

骑牛

骑牛

1
2025-03-22 09:04

根据史记记载,赵括纸上谈兵,长平大败,任何人讨论长平大战,首先要基于史实,而不是臆测空想。

路过

路过

1
2025-03-29 10:37

一个能统领几十万大军的将领,他就是再菜,再菜,他也超过中国历史上百分之九十的将领了。讨论他有没有能力我们都没这个资格

用户17xxx02

用户17xxx02

1
2025-03-14 22:04

我在想一个问题,赵军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干脆就佯攻一次,然后趁黑夜偷偷撤退算了,哪怕撤到邯郸。这样把秦国的战线再拉长。

用户15xxx96 回复 03-14 22:20
那就无险可守了

用户10xxx42 回复 03-14 23:16
那赵王派赵括干啥来的?合着你在逗赵王玩呢?

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

1
2025-03-15 05:00

小编胡扯八道。谁说赵国缺粮。毫无根据的胡扯八道。廉颇的策略无比正确。秦国长途作战。物资运输困难。真正缺粮的是秦国。赵括兵败。赵国还坚持了很长时间。这哪里是缺粮的状况。

老高

老高

1
2025-03-15 16:41

赵王不临阵换将,廉颇先防守,再选择有利时机出击,那就没有白起屠杀赵军四十万的事了,未必赵军四十万打不过秦军,有点不可信。

用户10xxx33

用户10xxx33

1
2025-03-15 08:46

别同情赵国, 邯郸之战秦国可是吃了大亏。 廉颇全靠防守萎缩程度跟司马懿,陆逊有的一比。

靓丽石材

靓丽石材

1
2025-03-14 17:24

败就是败了,不用洗白,棋差好几招,仗着赵国士卒多为骑兵,秦军才得以惨胜

海豹

海豹

1
2025-03-15 15:31

赵国有两大败笔。一是在双方都咬牙坚持时候,轻信秦王忽悠,派出使节出访秦国,给其他五国造成错解,取消援助。二是在不利条件下,还想要一举击溃秦军结束战争,结果被抄后路断粮道,全军覆灭。长平之战,秦国全民皆兵,文攻武战,众志成城。反观赵国,赵王忧虑,举国厌战,应对策略漏洞百出,在焦灼状态还幻想一战成功,怎能不败?

sdwwwwxg

sdwwwwxg

1
2025-03-15 20:44

也许赵括打不过白起,换小白你来试试

路过

路过

1
2025-03-15 17:36

一切的问题就是赵国认为他们能打得过秦国

人生之悟中

人生之悟中

1
2025-03-15 22:29

一说粮草短缺就可笑,虽然打仗时饭量大一些,士兵平时就不吃饭吗?

茧hp

茧hp

2025-03-16 07:33

拿一个没上过战场的二愣子和老油条比,现在有些人活跟赵括一样,纸上谈兵

老戴

老戴

2025-03-18 13:59

反正赵括的纸上谈兵成了千古笑料,他有多大的才能世人不知道。

肖龙奇闻

肖龙奇闻

人世风波不断,体味片刻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