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一生不进故宫,终生再未回延安?周总理的谈话道出实情

雾寒似露 2025-02-22 14:00:14

故宫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因为它是至高权利的象征。

随着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被推下宝座,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再也没有皇帝的存在,成为了老百姓们都能进去参观的地方。

然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主席进京办公后,就一次都没有进去过故宫。

这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明明毛主席离故宫很近,为何从不踏入内院呢?

除了故宫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再也没有回去过,那就是延安。

延安是革命诞生的基地,是党的重要革命基地。自从毛主席离开延安进京之后,也再也没有回去过延安。

为何毛主席进京后没有进去故宫,也再也没有回过延安呢?

后来的诸多猜测都在周总理和主席的谈话中不攻自破,大家才知道真相。

毛主席一生不进故宫

1949年3月23日,北平解放,毛主席率领着革命部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毛主席称这是“进京赶考”,在过往28年的革命奋斗中,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共产党终于可以进入北平,建立新中国了。

人民解放军部队进军后的首要问题,就是挑选办公地点。

大家都在提出各种适合办公的地点,故宫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自古以来,故宫就是政治权力中心,中央选择在这里办公,也是顺理成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战争刚结束,根本没有很多的资金去拿出来修建新的办公场所,一般的办公场所又实在是狭小老旧,不太适合进行办公。

没想到的是,将故宫作为办公地点的提议直接就被毛主席否定了。

他不愿意将中央的办公地点选择在故宫,这个地点是个很敏感的地方,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猜测。

就在这个时候,叶剑英做出了提议,建议选择中南海为主席的办公地点。

主席第一次听到这个提议后,还是直接就拒绝了,说绝对不进入中南海。

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叶剑英还是很执着的去找了周总理,向总理汇报中南海作为办公地点的可行性,总理听了也很认可。

两人一起找到主席,再次进行提议,最终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

中南海有何优势呢?

首先,它就在故宫的旁边,北京的正中心,距离中央最近,最适合中央各个机关进行办公,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而且中南海之前就是傅作义的办公地点,里面的各种设施都很完善,能够迅速的投入使用,这里也很方便部署警卫,集中警力,加强了安保防护。

最终,主席正式的进入了中南海工作。

中南海对主席来说也是一个心结,这里曾经是封建王权的场所,到了近代,发生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事情,光绪、袁世凯都在这里办过公,主席的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可是没有办法,中南海是唯一一个合适的地方了。

中南海离故宫也只有一墙之隔,毛主席就算是在中南海办公了,也从来都没有进去过故宫。

直到1954年4月的一天,主席忙完了所有的工作,心情感觉非常开心,就喊来警卫员,想着出门爬山放松心情。

走出门的时候,路过了故宫,警卫员就提议说故宫里面有建设出土文物展览,主席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从主席的神情能够看出来,他对这个文物展览十分感兴趣,就沉默着不说话,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带着警卫员,在绕着故宫的城墙进行散步。

警卫员跟在主席的身后走了一会,实在是忍不住了,就问主席想看的话为何不进去看看呢?

主席笑着说道,“我站在城墙上,就能望到故宫的展览了,已经尽收眼底了。”

警卫员听后也不干多说什么,在城墙上怎么可能看清所有的文物呢?他也不敢提出建议了,害怕惹主席生气。

这次登上城墙后,主席感觉很是不错,之后又来了几次。

每次都没有来的及走完,是因为被群众发现了主席在城墙上,一拥而上的堵在了城墙下面,导致了交通堵塞。

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为了群众的安全,主席只能赶紧下城墙,坐车绕着回到了中南海。

之后直到主席去世之前,都没有再去过故宫,这让很多人都引起了猜测。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因为毛主席不喜欢故宫,故宫由于是皇权的象征,而毛主席是人民革命家,他是带领着人民革命,是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如果毛主席频繁的进入故宫这个敏感的场所,自然为引起民众的反感动摇民心。

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民众是十分憎恨这个皇帝的宫殿的,恨不得把它烧了。

毛主席终身未再回延安

延安是革命的摇篮,毛主席在进入北平之前,一直都在延安发展革命军队,带领着队伍作战和办公,在那里有着非常珍贵的记忆。

但是在毛主席进入北京后,就也没有再回到延安了,这其实也是主席的一个心结。

在离开延安去往北京的前一夜,毛主席的心情是紧张的,他不知道进入北京是成功还是失败,能否真的建立新中国,政权能否稳定。

后来,毛主席在北京一直忙于工作,几乎就没有休息的时间,心里也一直记挂着延安。

1964年,汪东兴同志进京汇报工作,毛主席热情的接待了他,还向他打探延安现在的情况。

汪东兴跟主席说,现在延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只不过遇到了一些经济上的和政治上的困难。

毛主席听后,立马安排延安的书记,说自己本来就应该回去延安看看的,延安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延安遭遇了困难,一定要第一时间优先解决,组织上会提供最大的帮助。

在延安通知临走前,主席还再三叮嘱有困难一定要及时说,代替自己去延安看看,照顾好延安的父老乡亲。

后来毛主席的突然离世,让他这辈子再也没有回过延安。

没有回到延安去看看,这是主席心里的一个痛吧。

不过人总是要往前看的,如今延安在主席的关怀下发展的很是不错,延安百姓始终都感恩着主席。

周总理谈话道出真实原因

毛主席虽然再也没有回过延安,但是在和周总理的谈话中,让我们知道了主席不回延安的真实原因。

原来在进北平的前一晚,主席与总理促膝长谈,说此次进京之后,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允许自己“退回来”。

一旦退回来,就意味着这么多年革命的彻底失败,失去了政权,再难建立一个新中国,辜负国民的期待。

后来,毛主席真的做到了将政权稳固,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除了延安以外的其他很多地方,也解决了其他地方的很多困难,让他根本没有时间回去延安看看。

包括故宫也是,主席其实是很喜欢故宫的,但是由于身份的特殊和公务的繁忙,他经常去全国各个地方进行调研,知道没有功夫顾忌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抽空和警卫员去了几次城墙之后,毛主席觉得自己已经在故宫的城墙上看了看故宫,已经很满足了,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纵使故宫多么的繁华富贵,也没有办法去吸引一个坚定的人民主席。

他心里装着的始终都是人民,导致自己没有时间去欣赏文物,去研究历史建筑,有更重要的时间等着他去办公。

毛主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操心着国事,在处理的公务,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看了都忍不住担心主席的身体,都希望他能好好的休息。

可是劳累了一辈子的人,怎么会轻言休息和享受呢?

毛主席一生去过许多地方,但是却没有去过故宫,也没有再回到延安。

这是和他自己的心结有关的,他不愿意沉迷于故宫的殿堂,也不愿意再退回革命老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建立新中国。

在毛主席猝然离世后,全国上下的民众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我们谁都不愿意这样一位好的领导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尤其是延安的民众,他们曾经和主席待在一个地方,甚至是同吃同住,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段珍贵的历史意义。

时代大河滚滚向前,毛主席这样的人,目光是长远的,他以大格局和大胸怀,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我们后辈去敬重,去学习。

0 阅读:30
雾寒似露

雾寒似露

带你了解更多,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