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都知道,几十年前的红色革命时期,我国虽然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但却出现了很多令后世敬仰的将才,其中不乏一些资历高、能力强、人缘又好的全才,大将陈赓就是这样的一位全才。
但让很多人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这样的全能将才最后却无缘元帅呢?而且一开始还与粟裕大将并驾齐驱的陈赓,又为何会在短短三年内拉开了差距,这或许跟陈赓在战斗中出现的两次失误有关。
提起陈赓,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开心果”,不管什么时候,陈赓所到之处都会洋溢着同志们的欢声笑语,陈赓为人幽默,一开口总能让周围的人笑得合不拢嘴,而且陈赓也非常亲和,对上对下都一律平等对待。
不过除了幽默以外,陈赓的能力也是实打实的,早在革命时期,陈赓就因能力出众,被毛主席评价可以当军长,后来陈赓又带出了全军最好的一个旅,这让陈赓的大名顿时响彻全军,毛主席不止一次称赞陈赓是不可多得的全才。
由于陈赓和林彪、粟裕一样,都是上世纪初出生的“00后”,所以,当时很多人会自然的将三人放在一起比较,直到解放战争初期,陈赓都几乎是与林、粟二人并驾齐驱的将领,正因如此,毛主席总会尽可能的给陈赓多一点领军作战的机会。
1947年7月底,毛主席决定向国民党核心区域发起全面反攻,为了达成此目的,毛主席一方面指挥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向中原进军,一方面又交给了陈赓一支大军,该军除了原本的四纵以外,还囊括了新成立的晋冀鲁豫第九纵队和弃暗投明的原国民党第38军,共计8万余人,由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委。
能指挥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足见毛主席对陈赓有多器重,而陈赓的能力也确实出众,担得起这样的重任,只不过在这场战斗中,陈赓却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战斗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战果,同时也暴露了陈赓指挥上的一些缺陷。
当时刘邓大军甫一踏入大别山,白崇禧集团便率大军围了上来,在一边跃进大别山,一边躲避白崇禧集团的围追堵截中,刘邓大军损失惨重,不仅失去了大批精兵,还一连丢失了十多个县城,形势危急,刘伯承只能急电毛主席救援。
为解刘邓之困,陈赓、谢富治携陈士榘、唐亮兵团率大军突入平汉路,一举击溃孤立突出的国民党第5兵团整编第三师,歼敌9000余人,大大减轻了刘邓大军的困局,此后陈赓、陈士榘又乘胜追击,率领部队冲向了确山县,准备占领确山,以反击白崇禧后方。
当时负责驻守确山县的,是国民党整编第20师,这不仅是一支善战的川军部队,士兵还多是老兵,非常难对付,就连粟裕也曾在与其交手过程中损失惨重,面对这样的对手,陈赓也不敢有所放松。
在确山县有三处高地,只要占领这三处高地就能在战斗中占据优势,然而,当时负责全权指挥的陈赓就在调兵遣将时,却忽略了670高地以南的盘龙山制高点,只对第二、第三制高点增派了兵力,这样的失误为后来陈赓在战场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战斗打响后,敌人固守670高地,借助地利之便,敌人在两天内对我军肆意倾泻着火力,我军虽然顺利拿下了第二、第三制高点,但因为核心的670高地无法占领,导致我军伤亡1500余人,无奈之下,陈赓只能下令先停止进攻。
首战失利,陈赓随后又将指挥权移交给了陈士榘,然而,还没等陈士榘重新组织兵力,白崇禧的三个师兵力便围了上来,在这种情况下,陈赓、陈士榘只能撤离确山,而这一退,也宣布平汉路进攻就此结束,直到最后也没能取得预期的战果。
确山战役的失利虽然不能完全责怪陈赓,但也暴露了陈赓在指挥上的一些弱点,首先就是细节,和林彪、粟裕不同的是,陈赓擅长大开大合,在战场上足智多谋,主要掌握战役意图、进程和大局,对于细节问题没有那么重视。
对比林彪、粟裕能对着地图坐一整天研究细节的将领,陈赓确实缺少了军事统帅所需要具备的严谨和细致,而这一次的失误,也直接导致毛主席企图“在大别山站稳脚跟的计划”就此落空。
1948年5月,刘伯承指挥中原野战军发起宛东战役,在此期间,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受命率领第1、第3和第6纵队佯攻确山,吸引驻鄢陵的国民党军胡琏第18军南下增援,而陈赓则带领中野第2、第4纵队和华野第10纵队、桐柏军区第28旅,在南阳以东伺机歼灭出来增援确山的国民党军张轸兵团。
战斗打响后,敌人的军事部署果然如刘伯承所料,当陈锡联发起猛攻,张轸兵团率5万大军前来增援时,早已等候多时的陈赓当即从多个方向包抄敌军,从当时的战场情况来看,张轸兵团似乎已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但当时我军不知道的是,在落入包围圈之前,张轸就接到了驻信阳的第五绥靖区副司令朱其平的电话,电话中,朱其平告诉张轸,根据各方的情报显示,刘伯承主力已向驻马店以西的春水等地区集结,明显是要在确山附近布口袋,当下张轸的处境非常危险。
对此,张轸也有同感,在得知情报前,张轸就通过侦查得知我军在确山的攻势松弛,主力去向不明,为避免出现意外,张轸当即决定撤回南阳,但为了迷惑我军的监听设备,张轸在电话中却故意说要继续进攻,放下电话后,才发电报给白崇禧请求退回南阳。
不仅如此,张轸还下令猛攻周希汉所率领的中野第4纵队第10、第11旅,让周希汉误以为敌人是急于摆脱己部纠缠而速向东进,所以在激战一番后,周希汉当即下令放开道路,使张轸兵团继续东进,诱使其钻入口袋。
与此同时,陈赓等人根据周希汉传来的战况,判断张轸兵团东进的路线很有可能是由兴隆镇向东南奔羊册、泌阳,尔后或增援确山,或继续东逃,因此决定将主力东调郭集、羊册一线布防,这就等于是把张轸兵团西逃南阳的道路给敞开了。
等到陈赓等人全部安排妥当之后,却不知张轸突然下令全线掉头返回南阳,由于动作太快,到当天中午,张轸兵团就已抵达桥头镇上了公路,仅一个判断失误,就导致张轸兵团5万余人成建制地从我军眼皮子底下逃脱,这让刘伯承非常恼火。
这次的失误对于陈赓来说,影响非常大,很多年后,当再次谈及此次战斗时,陈赓仍被评价为“这是解放战争以来,陈司令员指挥作战最没思想准备的一次,敌情和他预料的相反,上了敌人的当。我们部队的作战任务,由担负扭击、分割敌人,改为追击敌人,又改为打援阻击敌人,比较被动。”
而导致这次失误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陈赓惜兵心切,陈赓心怀仁慈,对每一位战士都非常爱惜,所以在战场上,能减少伤亡就会尽量减少,但大兵团作战,尤其是与敌人激烈交锋时,伤亡是不可避免的,所谓“慈不掌兵”,即便是林彪、粟裕,也付出过血战孟良崮,血战四平这样的惨烈战斗。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指挥上的“弱点”,才导致陈赓一直无法独自领导一支大军作战,在大多数的战斗中,陈赓都是作为副手存在,虽然在能力上陈赓一直很出众,但受这些弱点的影响,陈赓最终还是与林、粟二人拉开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