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发行过五套人民币。很多人可能没想到,早在建国前,具体来讲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
当时的华北财办主任董必武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在1955年、1962年、1987年和1999年陆续发行了第二至第五套人民币。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的书法字样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套人民币票面“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刚柔并济,遒劲不失圆润,端庄不失灵巧,被誉为当代书法精品。
第一套人民币汉字题写者董必武是革命元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大名鼎鼎,妇孺皆知。那么后来人民币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的题写者又是何方神圣呢?
长期以来社会有很多猜测和误传,有说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所写,还有说是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董事长冀朝鼎题写…
直到1984年谜底才得以揭晓,原来是中国人民银行早期的普通员工马文蔚。
马文蔚山西太原阳曲县黄寨村人,1904年生人。家境富裕,加上本人聪明好学,1920年考入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和薄一波、徐向前、程子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同为校友,192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
毕业后,马文蔚多年在财政部和金融界任职,抗战时在当时的四联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当视察员,掌握了各地金融界的大量资料,他潜心研究,发表了许多具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和报告。
闲暇之余,嗜好书法的他临摹北魏著名碑刻《张黑女墓志》,形成了“汉风魏骨、自韵天成”的书法风格。
1949年北京刚一解放,马文蔚经老乡薄一波介绍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1950年的一天,南汉宸行长(山西老乡)把马文蔚叫到自己办公室,拿出一支宫廷御笔,让马文蔚试写。马文蔚觉得不顺手,就拿来自己用惯的笔,问南汉宸写点什么。南汉宸说:“就写咱们银行几个字吧”。马文蔚很随意在虎皮宣纸上写下“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字,写完后,南行长又让他写了一遍,然后逐字挑选,不满意的又写一遍。此时马文蔚意识到自己这些字可能大有用途,但南行长没有明说,自己也不便多问。
1955年,马文蔚看到自己当年随意写的字赫然印在刚发行的人民币上,他明白了当年南行长的醉翁之意。从事多年银行工作的马文蔚知道人民币设计保密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把这秘密埋在心里。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过,甚至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第二套人民币
1957年“反右”运动中,性格耿直的马文蔚被错划为右派,下放老家农村进行劳动改造。1978年后,74岁的马老才得以平反,落实政策,按退休干部待遇安置在阳曲县城。
1983年3月1日,《山西日报》刊载了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冀朝鼎手笔》短文。马老看到后,向女儿吐露了真相。在女儿的劝说下,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向人民银行总行寄出了“我能证实人民币汉字是谁书写”的信件。
总行收到信件后,对此十分重视,先后派工作人员陈容和技术专家张作栋、陈明光到马文蔚家核查。他们先听取了马老陈述当时的书写情况(虎皮宣纸、裁成方块),这些都和总行保存的原稿符合。技术专家又让马老现场书写票面上的汉字。80岁高龄的马老马老虽年老手抖,但还是写出了包括行名在内的19个汉字。技术专家从字体、字形及笔法上测定,虽字看来苍老一些,但与原稿相比较笔迹还是一致的。
至此,第二套人民币汉字的题写者是谁的谜底揭晓。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1984年9月30日正式发文肯定了“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事业有贡献的知识分子,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的委托,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不仅用于新版人民币,而且广泛地被各级人民银行用于机构的门牌上。”
总行还给马老发了2000元的奖金,陕西分行发了500元困难补助。后来还特拨专款14000元,改善其住房条件。马老的独生女因受株连,没有工作,也被安排到银行上班。
后来第四套人民币设计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把票面上的繁体字“国”和“银”改成简体字,约请马老先生为人民币再题二字。但马老年事已高,还患有哮喘,握笔不稳,最终未能为人民币题写这两个简体汉字。
北京印钞厂的专家细心临摹马文蔚先生的笔体,终于临仿出了简体的“国”和“银”。让人拍案叹服的是“国”字的“口”与“银”字的“艮”字还是马老的原迹,而“玉”,和“金”,则是印钞厂的同志们加工书写,却浑然一体,神韵依然。
第四套人民币
马文蔚先生1988年3月29日去世,终年85岁。2018年12月1日,马文蔚纪念馆开馆。
马老虽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的名字永远和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他的书法作品无疑是世界流传最广和使用最多的,从这点来看,马文蔚是当今书法界第一人!
UC网友19xxxx7639
谁写不重要,重点是钱在谁手上。
狗蛋
好文!赞小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