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的张奶奶前段时间因肺炎住院,常规检查发现空腹血糖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15.5%,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然而,医生注意到她体型偏瘦(BMI19.3kg/m²),无肥胖或代谢综合征表现,且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波动仍大,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情况。经过进一步检测显示,张奶奶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antibody,GADA)阳性,且空腹C肽水平只有0.3ng/ml,最终确诊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AutoimmuneDiabetesinAdults,LADA)。
LADA指临床早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以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的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的糖尿病类型。临床特征介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之间,常被称为“1.5型糖尿病”。LADA是最常见的成人自身免疫糖尿病,我国LADA患者占初诊表型为T2DM患者的8.6%。其诊断主要包括以下:(1)发病年龄≥18岁;(2)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或胰岛自身免疫T细胞阳性;(3)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具备上述3项,可以诊断LADA。除此之外,识别LADA患者还需要结合其表型特征、自身抗体、易感基因等来参考。关于确诊糖尿病后的6个月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有一定争议,张奶奶在此次发病前可能忽视了相关症状,从未就诊,所以导致发病时病情已进展至胰岛素依赖期。
为何老年LADA易被忽视?我们需要警惕“三不典型”:(1)症状不典型:老年患者常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多以乏力、感染或认知下降就诊。(2)指标不典型:部分患者BMI正常或者偏低,很多老年患者体型和T2DM特征相符。(3)进展不典型:胰岛功能衰退速度较年轻LADA慢,易被误判为普通T2DM。根据《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以60岁为界,将LADA分为成年LADA与老年LADA。相较老年LADA,成年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更差、胰岛素抵抗程度较轻,合并代谢综合征较少;HLA遗传背景明显不同。
由于LADA患者胰岛功能衰竭的风险高,治疗策略有别于T2DM患者,尤其对高GADA滴度或低C肽水平的患者,早期保护胰岛功能是治疗的重要目标。老年LADA的治疗,应早干预,护胰岛。对C肽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