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家伦,李光伟.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糖尿病诊疗规范(2022年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说句不好听的,你以为糖尿病是那些山珍海味吃多了、锦衣玉食的人才得的?错!真正让人倒下的,不是吃得太好,而是吃得太糟,活得太糙,脑子里还装着一堆老掉牙的谬论!
多少人一听“糖尿病”三个字,脑海里就浮现出大鱼大肉、甜品不断的画面,甚至有人摆出一副“我清粥小菜,离糖尿病十万八千里”的自信模样。但真相是——糖尿病不挑人,穷人有穷人的吃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最后都能殊途同归,迈进高血糖的大门!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不是死于糖尿病,而是死于对糖尿病的无知。

有人觉得“少吃糖就行”,有人信“偏方能根治”,有人拖着不治,等到脚烂了才后悔莫及。这病,真正要命的,是人的侥幸心理和错误认知!
那到底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它不是“富贵病”,反而更像是“贫穷病”和“无知病”?今天,咱们就从头到尾把这事儿掰开揉碎,讲个明明白白!
糖尿病到底是怎么来的?
糖尿病,古人早有记载,叫做“消渴症”。《黄帝内经》里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饮食不当、过度消耗,都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衡,进而生病。
而到了现代医学,这病的本质也被摸清楚了:它是由于胰岛功能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失控的慢性代谢病。

现代社会,糖尿病主要分两类:1型糖尿病,多见于年轻人,属于自身免疫系统“误伤”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是饮食、体重、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在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2%,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更要命的是,还有一大批人正处在“糖尿病前期”——血糖已经超标,但还没严重到确诊糖尿病的程度。
如果不注意,几年内就会迈进“糖尿病”大军。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贫穷病”?
有人不服:“我天天吃得简单,哪来的糖尿病?”可现实是,越是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越容易在饮食上犯错。
先看看数据——中国的糖尿病高发区,往往集中在经济中等或偏低的地区。为什么?因为这些地方的饮食习惯,往往存在几个致命问题:

1. 主食吃得太多,蔬菜吃得太少——一天三顿馒头、大米饭、白面条,蔬菜寥寥无几,这样的饮食结构,血糖能不飙升?
2. 油炸、腌制、加工食品过多——很多人觉得“吃肉贵”,于是转向便宜的加工食品,殊不知这些东西里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直接影响胰岛素功能。
3. 运动少,生活习惯差——饭后躺着、工作久坐、夜晚熬夜,这些坏习惯,都是糖尿病的“催化剂”。

穷,不只是经济上的穷,更是健康观念上的贫瘠。吃得讲究,不一定贵;但吃得糙,后果一定惨!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无知病”?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无知。
糖尿病真正的“杀手”,不是血糖高,而是人们对它的误解和轻视。
看看这些常见的错误认知,你中招了吗?
1. “糖尿病就是不能吃糖”——错!糖尿病不是单纯因为吃糖,而是因为血糖调控系统出了问题,主食、油脂、蛋白质等都会影响血糖,不是只戒糖就万事大吉!
2. “糖尿病不痛不痒,没啥大事”——错!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并发症,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每一种都能要命!

3. “偏方能治糖尿病”——错!目前糖尿病无法彻底根治,但可以控制,吃神药、喝草药、泡秘方,最后耽误治疗,病情加重的比比皆是!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等疾病找上门,而是主动学习,提前预防!
如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面对糖尿病,最重要的不是“等病来了再治”,而是提前布局,防患未然。
1. 饮食要均衡,别让血糖“坐过山车”——少吃精细加工食品,适当增加全谷物、蔬菜、蛋白质,让血糖保持平稳,而不是忽高忽低。2. 适量运动,让胰岛素“不卡壳”——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太极拳,都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

3. 养成良好的作息,别让身体“过劳”——熬夜、压力过大,都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规律作息是控制血糖的关键!4.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调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避免发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不是富贵病,它更像是贫穷病和无知病。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祸患,而是一点一滴养成的“慢性毁灭”。
聪明人,懂得趁早调整,愚蠢人,等到病入膏肓才追悔莫及。

现在的你,是选择继续蒙在鼓里,还是拿起健康的武器,为自己和家人守住最后的底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简-简单
吃的太饱,吃的太好,吃的太甜,把胰腺累出病了,轻者是糖尿病,重者就是胰腺炎或胰腺癌
用户29xxx72 回复 03-31 05:14
主要是熬夜,知道吗?
天信
一知半解,错上加错,传统饮食习惯也许更为可靠。治不好的结论过于武断而害人,可能是为了卖控糖药的。
信天游
狗屁不通,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是以淀粉为主食的历史,而那时绝少糖尿病,自从生活得到改善后涉入油脂蛋白添加剂过量后才出现大量糖尿病,和TM吃主食有毛关系?
wQ 回复 送你一杯咖啡 03-28 16:58
明白你的确比那些庸医们“聪明“多了!知道盐水喝多了口会渴[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那些上医都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真服你!
送你一杯咖啡 回复 03-28 08:49
你认真看看我讲的,想过了再回贴。消渴症只反映了病人的症状。我列举了那么多症状,再多加一个口渴,你会联想到葡萄糖吗?你认为古人在没有深入研究血糖的时候,知道口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口渴是血糖高造成的。吃糖多跟吃盐多是一样的,会感到口渴,你分得清是吃多了盐还是吃多了糖吗?你知道你口渴是因为身体不能生产胰岛素了吗?到19世纪大清还不知道这个事呢。
龙儿
搏眼球题目!拉黑!
怕啥来啥是命运想啥没啥是人生
卧槽!世上本无病,有了医生后,这世界上就有病了,因为医学总能发现病。这个理论更牛逼。
yangli889889
通篇放屁!
剑与古筝
20年以前,广大农村鲜有三高,那时炒菜就是猪油,莲花味精,吃饭就是大白馒头、米饭,但是劳动量大,小学生都要经常干农活!
舒逸飞
感觉好像(⊙o⊙)啥?也没说……
就爱讲实话
糖尿病的泛滥在于身体耐消性远远落后于食物的易获取的速度,简而言之,穷惯了,突然富了,口腹易满足,可身体吃不消,尤其这三十多年的颼升,就是饥与饱的大幅度变化造成的。
简-简单 回复 03-26 21:42
吃的太饱,吃的太好,吃的太甜,把胰腺累出病了,轻者是糖尿病,重者就是胰腺炎或胰腺癌
不安静
糖尿病和三高是酒囊饭袋的标配,富贵谈不上,又肥又宅引起的!现在的富贵人,已经脱离口欲了,还有几个胡吃海喝,吃完闷头就睡的……
渡江的木头
小区有个狠人,天天苦瓜粉泡水当茶喝,血糖控制很好!很多患者听说了,打算学,十几年了,目前还没有其他患者坚持成功!
冬眠的熊
李湘:你敢嘲笑老娘穷???
用户85xxx95
不是患病的人没智慧,相当多的人比医疗专家更有智慧,只是他们把智慧用在他们各自的事业,没有用在照顾身体健康。当某一天他们被疾病弄得走投无路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自学中医,救活了自己和家人,同时自己也成了救人无数的一方大医。
exelon
富贵病指的是要长期花钱的病
张建华
✅
欢天喜地
说的不错,糖尿病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应该息息相关。
好吗
李湘每个月生活费7万元,她刚确诊糖尿病。她可不穷
嗨泊泊
糖尿病人的确需要科学控制血糖才行
旋转的陀螺
除了1类是遗传病2类糖尿病就是吃出来了。
尘埃
屁话
韶华一世
总的来说 少吃一点 别每顿饭都吃到撑
坨坨龙
广西南宁前两年有个老中医被判刑了。 他自称有祖传秘方专治糖尿病。一包药粉3000块。 不少患者去他那拿药,效果都不错。后来有个患者也去。却死了。 后来家属把这事报警才知道。这大叔是个骗子。 他买来猪饲料和兽用二甲双胍。混在一起搅成粉末。就是祖传秘方了。 超剂量的二甲双胍能让患者感觉病情缓解,神医的名号就这么来的。 而那个死掉的患者是一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没用。于是就死了。 二甲双胍的祖传秘方。看了他的祖宗还是个外国人啊。
司机大老
农民工人煤炭建筑挑山工,难道他们还不粗,还不运动吗?
猫的茶壶
还协和专家,能说出一句目前无法治愈,就特么是伪专家[得瑟]
4514286
放狗屁!老边穷地区,得糖尿病的,少之又少!
四正
都他妈扯淡,真正的原因是内脏衰老失去对糖的吸收功能产生的,治标是西医的搞法,降糖不会对你有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