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我国基础化工行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显著高于工业整体增速(5.9%)。与此同时,尿素、DMF等细分产品价格涨幅居前,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一、行业整体增长稳健,供需两端支撑动能
1—2月,国内工业经济稳步恢复,41个大类行业中36个实现增长,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以9.5%的增速位居前列。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工业需求的复苏和出口订单的拉动。例如,尿素作为农业和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料,在春耕备肥、复合肥生产及胶板厂需求回升的推动下,市场交投活跃,价格持续攀升。
从供给端来看,部分化工品产能释放节奏平稳。以DMF为例,尽管原料端成本压力较大,但生产企业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和订单执行策略,维持了较低的库存水平,支撑价格震荡上行。此外,原油价格的波动(WTI油价周涨1.6%)对化工产业链形成传导效应,能源成本上行进一步强化了部分产品的涨价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内部呈现分化格局。尽管尿素、DMF等产品价格走强,但VA、聚合MDI等品种因下游需求疲软或库存压力较大,价格出现回落。这种结构性差异反映出当前化工市场仍处于供需再平衡阶段,企业需根据细分领域动态调整经营策略。
二、DMF、尿素价格显著上涨,短期供需矛盾凸显
尿素:工业刚需与出口预期共振
本周尿素价格延续涨势,周涨幅达3.3%。周初期货市场走强带动现货报价上调,但随着价格攀升至高位,下游采购趋于谨慎。不过,印度招标消息的释放提振了市场情绪,叠加东北地区终端备货需求启动,企业库存快速消化。短期来看,尿素市场仍受工业刚需(如胶合板、三聚氰胺)和农业需求的支撑,但需警惕高价对下游接受度的抑制。
DMF:成本压力与低库存驱动涨价
DMF本周价格上涨6.1%,成为涨幅最高的化工品之一。尽管原料端价格有所回落,但前期成本上涨压力尚未完全消化,企业为改善利润亏损局面主动提价。供应端,主产区集港操作减少,但企业订单执行顺畅,库存维持低位,部分厂家甚至限量出货。需求端,聚氨酯等行业需求稳定,叠加出口订单增量,进一步巩固了价格上行基础。
市场展望:关注供需边际变化与成本传导
当前基础化工板块处于周期底部修复阶段,细分领域的供需格局将成为价格走势的核心变量。例如,制冷剂、磷肥等供给受限的行业,以及MDI、农药等需求稳健的领域,均存在结构性机会。与此同时,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波动,以及环保政策对产能的影响,仍需持续跟踪。
总体而言,行业短期内将延续分化态势,企业需通过灵活调整生产和库存策略应对市场波动,而具备成本优势和供需格局优化的细分品类或率先实现盈利修复。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