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屁股一米宽”,肥胖已成为漂亮国阶级的标尺

李砍柴 2025-03-24 19:13:17

如果你有机会去一趟纽约街头,估计会看到这么神奇的一幕:

体型庞大的路人艰难挪步,与远处西装革履、身材匀称的华尔街精英形成鲜明对比。

正如那句话所说:“在美国,你的身材会出卖你的阶级,和传统感受相反,越瘦的人越富有,越胖的人越贫穷。”

这句看似刻薄的调侃,却精准戳中了美国社会的痛点——肥胖早已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一面映照贫富差距的棱镜。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24年的数据,美国成年人的肥胖率已高达40%,即每10人中就有4人属于肥胖(BMI≥30),而重度肥胖(BMI≥40)比例更是从2013年的8%攀升至10%。

若将超重人群(BMI≥25)计算在内,这一数字将突破70%。女性重度肥胖率是男性的两倍,可能与生育、激素及社会压力相关。

南部和中西部州肥胖率更高,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等地超40%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与当地依赖油炸食品的饮食文化和经济落后直接相关。

美国每年因肥胖导致的医疗支出超过3000亿美元,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更让公共卫生系统不堪重负。

更令人担忧的是,肥胖已从“成人病”蔓延至儿童群体。

2025年《世界肥胖地图》显示,美国青少年肥胖率在过去30年增长244%,近1/3的儿童超重。这意味着,这场健康危机正在代际传递。

要理解美国肥胖问题的根源,需回溯上世纪50年代。二战后,美国农业政策推动玉米大规模生产,廉价玉米糖浆迅速占领食品工业。

1970年代,快餐业巨头麦当劳、肯德基借势崛起,“汉堡+薯条+可乐”的组合以低价、便捷横扫市场,成为工薪阶层的“救命餐”。

一颗白菜的价格能买两个牛排汉堡,蔬菜成本是肉类的3倍以上。低收入家庭为节省开支,不得不选择高热量快餐。

超市货架上75%的预包装食品含添加糖,人均年消耗饮料从350罐激增至600罐,950毫升的“巨无霸杯”可乐成为标配。

全美80%的出行依赖汽车,“得来速”快餐店让顾客连下车都省了。

一公里路程?超过半数美国人选择踩油门而非迈开腿。农业工业化与城市化彻底重塑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曾经的“田园牧歌”被“快餐帝国”取代,流水线上的炸鸡和流水线旁的办公椅,共同浇筑出肥胖的温床。

在美国,判断一个人的收入水平,看身材比看穿着更准。

西海岸精英的餐桌上,羽衣甘蓝沙拉、牛油果吐司和冷榨果汁是标配。这些健康食品的价格是快餐的5倍以上,仅有15%的家庭能负担。

富人区健身房密集,私教课每小时100美元起;而贫困社区连人行道都残缺不全,跑步可能被误认为“可疑行为”。

华尔街高管有营养师规划食谱,底层劳工却只能在通勤途中啃汉堡——时间贫困比经济贫困更致命。

反观低收入群体,肥胖成为“系统性压迫”的结果:全美约1900万人生活在缺乏超市的社区,便利店里的薯片和汽水是唯一选择。高压工作中,高糖高脂食物成为廉价安慰剂。

研究发现,贫困人群的压力激素水平更高,更易暴饮暴食。这种分化甚至被写入法律。

2013年,麦当劳因儿童餐玩具被起诉“诱导肥胖”,最终却凭借强大的游说集团脱身。

正如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所言:“肥胖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副产品。”

尽管美国政府早在2010年启动“终结儿童肥胖”计划,但收效甚微。

2021年,减肥神药Wegovy横空出世,掀起“注射瘦身”热潮,然而CDC数据显示,其并未逆转肥胖率上升趋势。

食品工业每年投入数亿美元游说,反对含糖饮料税和垃圾食品广告限制。

特朗普曾公开宣称“汉堡是爱国者的选择”。美国社会强调“身体自主权”,批评肥胖可能被视为歧视。大码模特运动、反体重羞辱浪潮客观上削弱了健康警示。

以汽车为中心的郊区化难以逆转,步行友好型社区改造需数十年。即便如此,曙光仍在。纽约市强制连锁餐厅标注卡路里,费城对含糖饮料征税后儿童肥胖率下降2.4%。

草根组织“食品正义运动”在贫民窟开辟社区菜园,用5美元套餐提供健康餐食。

肥胖问题是一面棱镜,折射出贫富分化、资本霸权与文化冲突。它提醒我们:健康从来不是纯粹的个人选择,而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在“屁股一米宽”的调侃背后,是数百万穷人被困在热量过剩与营养匮乏的悖论中。

解决肥胖危机,需要的不是对个体的道德审判,而是对食品体系、城市规划和经济公平的全面革新。

毕竟,当一个社会连“吃得好”都成为阶级特权时,所谓的“美国梦”早已蒙上一层油脂。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

1 阅读:117
李砍柴

李砍柴

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