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人生的第二次“青春期”——时间自由了,积蓄宽裕了,心态从容了。但如何让这场期待已久的“诗与远方”既轻松又精彩?
这些年来,不难发现:银发族的旅行早已跳脱“打卡拍照”的初级模式,转向更注重舒适、深度与个性化的体验。
以下这些旅行方式,或许能为你的退休生活提供灵感。
“年轻时总想一天跑三个景点,现在才明白,最美的风景是‘不赶路’。”65岁的退休教师张阿姨笑道。
她的转变源于一次失败的跟团游经历:凌晨5点起床赶行程、景点停留仅20分钟、导游的喇叭声盖过了鸟鸣……
最终,她选择了一种更从容的方式——慢旅行。慢旅行的核心是“去任务化”:不设固定行程,每天只安排1-2个景点,甚至在某处咖啡馆消磨整个下午。
例如在云南大理,许多银发族会选择租一间洱海边的白族小院,白天骑车环湖,傍晚与邻居学做乳扇,夜晚听风观星。
这种“在地生活”的节奏,既能避免体力透支,又能深度感受当地文化。
推荐目的地包括云南弥勒,这座温泉入户的疗养小城,月租1500元即可享受“泡汤+田园”的双重惬意;
还有浙江湖州长兴县,600余家农家乐集中地,挖笋、采茶、钓鱼等农事体验让城市老人重拾田园乐趣。
“以前旅游是‘路过’,现在是‘生活’。”
退休工程师老吴夫妇在东北避暑时发现了“旅居”的妙处:他们以每月800元租下杭州古镇的民宿,买菜做饭、逛早市、与邻居打太极,一住就是45天。
“不用赶行程,每天都是‘本地人’的日常,这才是真正的度假。”
旅居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是性价比高,淡季月租民宿价格低至千元,远低于旺季酒店费用;
其次是健康管理,冬季南下避寒(如海南、广东),夏季北上避暑(如黑龙江、内蒙古),顺应气候养生;
最后是社交融入,参与社区活动、广场舞、老年大学课程,结识志同道合的旅伴。
热门旅居地包括广西阳朔,漓江畔的田园民宿,月租1200元即可坐拥山水画卷;还有海南文昌,避开三亚喧嚣,以“椰林+航天城”的独特组合吸引科技迷老人。
“纯玩团+专业讲解+宽松行程”的新型跟团模式,正在颠覆传统“赶鸭子式”旅游。
每天仅安排2个景点,预留午休时间,并加入蜡染手作、长桌宴等互动项目,既避免疲劳又增添趣味。
选择跟团游的黄金法则包括:拒绝低价陷阱,选择“零购物”纯玩团,价格虽高但体验有保障;
小团优先,10人以下小团灵活度高,导游能兼顾每位老人需求;医疗配套,确认旅行社是否配备随队医生或急救包,尤其适合有慢性病的老人。
“春节后飞上海,机票350元,景点不用排队,这才是退休族的特权!”北京赵女士的“错峰秘籍”引发共鸣。
数据显示,3月北京出发机票价格比春节便宜40%,酒店价格降幅超20%。
错峰游的隐藏福利包括特价盲盒机票,部分航司推出398元目的地盲盒,退休族因时间自由更易“捡漏”。
退休旅行不仅是看世界,更是养身心。
针对银发族需求,文旅市场涌现出四大主题:温泉疗养,云南弥勒的碳酸泉对心血管疾病有辅助疗效,民宿均配备私人汤池;
文化深度游,跟随“非遗专列”学习苏绣、景德镇陶艺,满足知识型老人的精神需求;
乡村养生,浙江湖州长兴县的“农家乐套餐”包含三餐+住宿+农事体验,日均消费仅80元;
邮轮度假,免去舟车劳顿,甲板太极、养生讲座、慢舞晚会等“海上慢生活”备受青睐。
“上车是酒店,下车是景点”的旅游专列,正成为银发族新宠,国家计划至2027年开通100条银发专列线路,车厢配备适老化设施,并提供“文化讲座+养生餐”服务。
例如“丝路专列”10日游,老人可一边欣赏河西走廊风光,一边学习敦煌壁画知识。
热门线路包括新疆新东方快车,穿越天山南北,体验“一日四季”奇观;还有东北闯关东专列,串联沈阳故宫、长白山、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重温历史与自然交融的壮美。
“开房车追落日,停在哪儿家就在哪儿。”72岁的王叔和妻子用两年时间环游中国,他们的经验是:选择自动挡C型房车(无需额外驾照),每日行驶不超过200公里。
尽管每月花费约8000元,但“省下酒店钱,还能自己做饭”的性价比让他们乐此不疲。
注意事项包括营地选择,优先选择配有水电桩、医疗站的标准化营地(如318国道沿线);保险必备,购买包含道路救援和意外医疗的专项保险。
无论是旅居大理的田园诗人,还是开着房车追日落的冒险家,退休旅行的真谛从来不是“去过多少地方”,而是“是否真正享受当下”。
正如有个网友所言:“银发族要的不是‘被照顾’的标签,而是藏在细节里的尊重与便利。”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让每一段旅程都成为晚年生活的最美注脚。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