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一
之前接待过一位类风湿患者,接诊前几个月,患者每天早晨双手指关节僵硬肿胀疼痛,而且右侧肩膀也酸沉,需要不停地用左手来锤打。右胳膊和脖子的活动,明显受限。
了解得知,患者不受疼爱,从小苦活累活都是她的,那时候条件不好,洗衣服什么的都是凉水,时间长了就留下了病根。我看了看患者的舌脉:脉象沉细,舌苔白,中部发腻,形体偏瘦,脸上血色差、苍白。
思虑片刻,我开了一张方子:
黄芪、桂枝、羌活、当归、白术、姜黄、地龙、土元、甘草、薏苡仁。(每味药基本用量3-9克,具体用量需在医师指导下运用)
!!结果,患者仅仅服用5剂,病痛得到了很大改善。25剂药喝下去以后,诸证悉平。这时候再去做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转阴。
其实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干了一辈子家务活的中年以及老年人,她们身体较为消瘦,手指关节常常疼痛、肿胀甚至变形。而且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有疼痛、酸沉之感,身体活动能力越来越差。这种情况,中医就考虑两方面:
1.气虚.
气血无法及时到达身体各处濡养四肢,所以会出现没劲、不爱动的情况。消痩、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这些都是气虚的表现。
2.外邪。
患者常年干家务活,洗衣服做饭,尤其是凉水受风,时间长了湿邪以及寒邪就会入侵体内,衣服在关节处,就有风寒湿邪了。
尤其气虚,人体的正气不足无法顽强抵御,所以更容易感受风寒湿邪。风寒湿邪郁滞日久,又会一步一步地伤害正气。
所以说,面对这样的患者,中医就做两件事儿,扶正补气、驱散外邪。
医案二
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实是气血被憋住了!
接诊了一个患者,是从成都赶过来的,带着母亲来看类风湿关节炎。大致询问了一下他母亲的病情:20年前,他母亲在劳累后,就有双手指关节肿痛的现象,但是没有在意,到后来病情渐进发展,逐渐出现双踝、膝、肩关节晨僵、肿痛,去医院说是类风湿关节炎。采取了一些治疗,但是并不理想,6年前开始出现双手、双足关节变形,依旧不理想,而且用药偏凉就出现腹泻,腹痛,用药偏热则出现口干、口苦。
看完他母亲的情况,开方:炙甘草、枳实、生麦芽、芍药、稀莶草(每味药基本用量3-9克,具体用量需在医师指导下运用)。
类风湿关节炎,是关节外受到了风寒湿邪的侵袭所导致的,这是总所周知的常识,不可否则,但问题的关键是,关节为什么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气血被憋住了,不能正常达到关节部位,对关节进行濡养。手指的关节、双踝、膝、肩关节,是身体气血之末,因为那里离脏腑最远,所以气血想要到达那里,得废一番周折。气血想要按时按量地来到四肢,就得有通畅的道路,来运送气血,这个道路如果被堵上了,气血运送不过来,双踝、膝、肩关节晨僵、肿痛,不是很正常的嘛?
结果:
半个月后,双手关节再无疼痛感,继续巩固了半个月,去医院复查血沉(ESR)12mm/h,类风湿因子恢复正常。
医案三
之前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找到我时,患类风湿多年,现在手部关节已经严重变形,并且肌肉僵硬无比,对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是效果不佳。当时主要症状为,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肌肉萎缩。其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驼背,腰膝酸软,尿多便痛,舌淡,脉沉弱。
治则温阳益气,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给开了这个方子。
组方:
附子6克(大毒,需在当地医师指导下运用,不可自己用药),公丁香4克,桂枝4克。干姜6克,生姜3片,羌活6克,独活6克,陈皮6克,苍术9克,白术9克,红枣5枚,党参9克,牛膝9克,苏叶6克,苏梗6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痹证日久不愈,导致脾肾阳虚,表卫不固,易感外邪。
患者按照此方用药不过半月,后续再次复诊情况已经好转大半,于是药不更方,调整剂量,再用一周,诸症悉平。
中医好历害有验方.中医四大圣人的孙思邈在巜大医精诚》说德不近佛不可为医.但是在明知药有效并且吃的越多效果越大情况。而非要限量(目前沒有一本中医书有說明吃多少会出现什么样毒反).做着明明可以一天治好旦并要治个十天半月.這就是所谓中医四大圣人所标榜的近佛。当然这不算什么.科技水平低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中医们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的了不起。中医5000年历史。上亿名中医从业人员没有一位能说出自己如何定药量(包括四大圣人)。药决定能不能治病。而药量更是关系着病人多久能治好。病人需要承受多久的病痛还不夠重要吗。为了标榜中医写着药量又说药量是中医之秘。当是又说不出药量如何来.说临床的.但是中医临床只是表示用这个方子治过病最多证明次个方子有效。而证明不了这个方子的药量达到最大值𡿨已经考虑了有效和有毒〉因为中医沒有一次记录过服用后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你考慮过有毒性.西医临床是決定药能不能继续上市。而不是确定药量。西医药量由药企決定。西医生只有选择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