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又残忍,尊贵又血腥!在山东淄博,除了火爆一时的烧烤,还有底蕴深厚的齐文化。特别是一位国君的陵墓,因为倾国随葬,所以名声直追秦始皇兵马俑。但千年之后,人们却更评价这君主“最残忍的炫富”。
能得到如此评价的,正是著名的东周殉马坑。
而这处历史遗迹的发现,还是因为“老百姓的一桩小生意”。
1964年,临淄河崖头村百姓有了“生财之道”,当地百姓翻地时总能发现兽骨。当年,尚未通电,百姓0生火做饭、取暖照明都需要用到火柴。而兽骨作为一种含磷的材料,正好可以交给附近的火柴厂。于是,人们就开始了挖兽骨换火柴的小生意。而这时候,百姓们没有想到,他们挖到的兽骨,正是千年前国君的地下军队!
后来,淄博出大宗兽骨的消息被考古人员注意到了,专家推断,当地很有可能存在大型墓葬。原来,这河崖头村正在齐国故城大城东北部。故城是周代至汉代的临淄城所在地。自姜太公封齐立国,到秦始皇元年,临淄城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八百余年。
“按骨索骥”的考古队真的在此地发现了齐国公侯的一大墓地,探出了大、中型墓二十余座。其中,五号墓是一座“甲”字形大墓。经考证,这大墓的主人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齐景公,他乃姜子牙姜尚之后的第25代齐国国君。
齐景公名杵臼,是齐灵公的儿子,但他并非嫡子。齐灵公在位时,儿子吕光与子牙一度围绕王位展开争夺、齐灵公无嫡子,又在立嗣上摇摆不定,权位争夺愈演愈烈。
当初,重臣崔杼为与高厚争权迎回光做太子,即齐后庄公。上位后不久,“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庄公与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还将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大为恼怒的崔杼联合他人将齐后庄公杀害,将庄公的弟弟,也就是不足十岁的杵臼立为新君,自己则成为右相。
齐景公虽是朝廷明争暗斗的牺牲品,但也莫名其妙得到了一个王位。由此开始,齐景公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
再后来,崔氏家族被灭,齐景公得到了晏婴的辅佐,一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能发现这样一位历史名人的陵墓,考古界非常震动,但可惜的事,这大墓早年间已被盗掘一空。而在五号墓周围,人们又发现了壮观却残忍的殉马坑。
这些殉马在大墓的东、西、北三面,坑呈“U”型。东、西面各长70米,北面长75米。1964年发掘北面西段54米,殉马145匹;1972年清理了西南端30 米,殉马83匹;因条件所限,都已回填保护。1982 年又清理36.5米,殉马106匹,按殉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8匹以上计算,全部殉马竟达到了惊人的六百匹以上。
国画大师刘海粟看过“殉马坑”后,亲笔题词:“殉马奇迹天下无”。 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两次驻足观赏,挥毫写下了“历史瑰宝,堪称一绝”。
这些殉马,为何让见多识广的书画大师惊叹呢?
首先,是这殉马坑的规模之大。上文已说,殉马数量可能达到了600匹,这是个什么数据呢?答案是,几乎顶得上一个小国的全部战力。
读《春秋》《战国策》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衡量诸侯国的军事实力,最常用的指标就是看它拥有多少匹战车,那时有“万乘之国”与“千乘之国”之说,一个“千乘之国”就常常可以就可以“威加海内”了。
能将这样规模的战力埋藏在地下陪葬,让人叹为观止。
其次,就是殉马的姿态之美。这些马大多是6—7岁的壮年马,而且依照一定葬式排列。马分两行,内行压在外行尾部,后马腿搭在前马身上,前后叠压、昂首侧卧、四足蜷曲,处于临战前的姿态。 虽然经过两千余年,但马的条条肋骨,每个部位都清晰可见。每有见者,都会感叹这地马队的壮观震撼。
那这么多壮年的马匹,是如何被集体杀死的呢?有人根据马骨头部的损害推断,这些战马被殉葬之前吃了加盐的饲料,然后喂添加麻醉剂的水,待药效起作用后便当头一棒打死,然后放进坑里整齐排列。
这些战马像在昂首长嘶,似要腾空飞跃,像临战前的威武,又似胜利归来的雄姿。可惜,它们再也没能驰骋疆场,而是成为主人炫耀实力的殉葬品,在地下经受日月的腐蚀,最后仅剩一堆骸骨。
将如此多的战马,如此雄厚的战力为自己随葬,让人不仅感慨齐景公“最残忍的炫富”。
其实,齐景公能做出这样的事,也并不奇怪,毕竟,齐景公虽然是一位在位长达58年的霸主,也是一位有着“双面国君”称呼的人。
齐景公生于忧患,在权臣氏族的争夺与倾轧中侥幸上位,并在成为国君的16年后真正掌权,趁着晋楚等大国国内动乱,而将烂摊子的齐国收拾起来。
他厉兵秣马,励精图治,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经过几年发展,齐国就隐隐拥有了和晋国争雄的实力。但可惜的是,齐景公的明君范儿并没有延续下来,他贪图享乐,虽然朝中还保留着像晏婴这样的治世能臣,可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阿谀奉承犬马声色之徒。他晚年时期沉溺饮酒作乐,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致使百姓叫苦不迭。
不仅如此,齐景公在立储时犯了糊涂,也为齐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齐景公死后的一百多年,姜姓的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齐国也就彻底灭亡了。
《论语•季氏篇》中有云:“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这一句话是对齐景公一生最中肯的评价,也是最为真实的写照。齐景公把齐国带上了富强之路,但是在其临死之时,却没有人称赞他的恩德。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齐景公不是一个纯粹的明君。
而在死后,仍旧将国家战力的二十分之一带到了阴间世界,也是齐景公这位“双面国君”最后的任性。
齐景公是一位立体的人,但作为国君,他似乎忘记了图强的初心,实在不够完美。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