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朔州妇联 人民号
“一个人一辈子要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句话出自我们的袁隆平爷爷,他也用一生去践行这句话。
谈及袁隆平,人们往往想到他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是科学家,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一生获得无数的荣誉。
不过他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高不可及,他也和普通人一样,一日三餐,正常工作。
当老师问袁隆平的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他孙女的回答令老师当场愣了愣,然后所有人一起捧腹大笑。
袁隆平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他的孙女是如何回答的?
饥荒年代的志向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由林巧雅接生。
林巧雅大夫是当时中国妇产科界的权威医生,接生过无数婴儿,被誉为“当代女娲”。
正因如此,有人戏称袁隆平的出生是“女娲接生了神农”。
这虽然只是依一句戏言,却也道出了袁隆平不平凡的一生。
袁隆平从小跟随父母辗转多地求学,成绩很好。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他拒绝了父母推荐的理工或者医学的专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农学。
他在真正了解农业后,发现与自己所想的大相径庭:我国的粮食产量有限,农民的日子并不好过。
因此,他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农业究竟是什么,他所选择农业的意义是什么。
在建国初期,我国许多地区都面临着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很多河道枯竭,粮食没有水浇灌很快便枯萎了,即便是生长到收割的季节,也没有达到预期的产量。
到了1960年,灾情扩大,北方旱灾蔓延至黄河和长江流域。主要的粮食产区比最低产量还要减产一半。人和牲畜的饮水都成了问题。
1961年,旱情持续,一些地区粮食减产近六成。在这种情况下,全国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
袁隆平经历了那场天灾,认识到了粮食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只有国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民族才能繁衍下去。正好他的专业就是农学,从那时起,他给自己立下的唯一目标,就是:研究粮食作物,让所有中国人都不再饿肚子!
投身于水稻事业袁隆平有一次偶然发现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
受这株水稻的启发,他将其种在田野之中,开始了水稻的杂交育种的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5年他成功培育出来了杂交水稻。
这种水稻可以很好的克服原来水稻的问题,而且产量更高,抗性更好。在1976年,杂交水稻推广至全国各地,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不久后,这种杂交水稻也成功的走出国门,遍布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多地,成为我国的外交招牌,受到多国的推崇。
袁隆平也正是此时,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称为“东方魔稻”。
不过袁隆平并不想止步于此,他想培育更优质更高产的水稻,“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他追求的梦想。
1986年,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育种思路——由三系逐渐过度到一系。
根据这一方法,水稻的每一次育种都将是一次新的突破。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解决了水稻育种的一系列难题,关键性技术,并培育出高产的超级杂交水稻。
2001年,试验田水稻的产量为亩产800公斤,2011年为亩产926.6公斤,2020年双季测产为亩产1530.76公斤。
这样的成就袁隆平仍不满足,他想在更多的土地上种植水稻。
我国的地貌十分复杂,适合耕种的平原地区面积少,大部分都是山地。
为了让中国的土地更好的被利用起来,袁隆平开始研究在盐碱地种水稻。
盐碱地因为盐分过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很多国家曾经尝试改良盐碱地,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2017年,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开始在盐碱地种植水稻。在三年后,新疆、黑龙江等地的试验田海水稻平均亩产超过千斤,成绩斐然。
这次成功不仅使得盐碱地变成了良田,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广了海水稻的种植。还提高了我国耕地的种植率,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不为人知的一面袁隆平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学生。但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他和妻子一共育有三个儿子,还有三个孙女。
在三个孙女眼中,爷爷与其他人的爷爷并没有什么区别。她们的名字是由袁隆平起的,分别是“有晴”“有清”与“有明”。
这三个名字都与天气有关,都是袁隆平醉身于水稻事业的体现。
据孙女回忆,袁隆平在家每天准时看天气预报。
在上幼儿园时,有一次老师问她爷爷平时喜欢在家做什么,她说是看天气预报的。
这一回答让老师没反应过来,先是愣了愣,然后抿着嘴温柔的笑出了声,还顺便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其他同学们也跟着哄堂大笑,小孙女懵懂的跟着大伙一起傻笑,但是她却认为并无不妥。
等到她长大后才得知,爷爷竟然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人们敬仰之人。
周围的人都知道袁隆平爷爷的成就,身为孙女的她却好似并不知晓,就是因为在子女教育上,袁隆平并没有给子女很大的压力,也从来不会用自己的成就标榜子女。
他认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工作即可,无需大富大贵。
袁隆平常常在田野中查看水稻的长势,亲力亲为。
即便已有世界闻名的成就,他依旧低调随和,穿着不到40元的衣服,戴着草帽,俨然一副“慈祥的农家老爷爷”模样。
他也曾透露很喜欢吃甜食,因为吃的多了,牙齿也都快掉光了。
这般幽默风趣的回答,使得人们与他少了分距离感,多了几分亲近。
结语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使我国成为粮食大国,同时也为全球粮食生产作出了示范和贡献。
他曾说,他梦到自己与朋友在稻田下乘凉,那稻杆如高粱、稻穗如扫把、稻米如花生米。不过他没有等到梦实现,便在2021年5月份去世了,只留给世人一片稻田。
同年12月,巨型稻在多地种植成功,“禾下乘凉”已不再是梦。
他的学生也会追随他的脚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
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袁隆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实现指日可待。
国士无双,袁隆平迎难而上、不畏艰辛、低调简朴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那片禾下乘凉的稻田里,我们将永远怀念袁隆平,珍惜粮食,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山西朔州妇联2024-05-26 01:57《品清廉故事 传廉洁家风丨袁隆平家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048328654283735&wfr=spider&for=pc
人民号2023-09-14 09:24:58《视频 | 袁隆平院士孙女袁有清: 敬佩爷爷,希望能成为像他那样的人》(视频采访)
https://rmh.pdnews.cn/Pc/ArtInfoApi/video?id=3777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