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切实实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变革转型

新黄河 2025-04-16 14:30:57

新黄河客户端北京4月16日电(记者王立奎)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16日,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介绍,在全面推进智能化方面,《意见》提出了要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推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等数字化的变革,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赋能教育评价改革,鲜明提出了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推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转型的需要,动态调整职业教育,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完善知识图谱,构建能力图谱,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的智能化升级。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

发布会上,周大旺从“学AI、用AI、创AI、护AI”四个方面谈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的工作考虑:

在学AI方面。将聚焦“广度覆盖、深度进阶、伦理护航、实践赋能”的立体化目标,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上线全覆盖、分层次、高质量、有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是开发通识科普资源课程。制作系列微视频,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师生科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二是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组织更新了人工智能学科知识框架和课程大纲,将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来构造实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开设前沿交叉讲座。围绕着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将定期邀请学者开设“AI+X”的前沿交叉讲座,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培养学科交叉思维,开拓学生科研创新的视野。

在用AI方面,主要是推动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全流程。一是助力教学管理和科研智能化升级,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支持教师开展智能备课、课堂人机协同、学情智能分析,提升教学效率与精准性。支持学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管理、科学决策及便捷服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支持科研范式变革,加速科研效率和成果的转化。二是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智能升级。持续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AI试验场”,分类分批上线智能应用,特别是在思政教育、论文查重、心理健康、校园防诈等领域重点发力,部署一批开源的基础大模型,依托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充足算力,保障平台高质量运行。

在创AI方面,主要是要打造自主可控的教育大模型和开源生态。一是开展教育大模型的有组织攻关,基于国产自主可控的通用大模型开发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二是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开源社区,整合教材、试题等多模态数据,制定模型的评价基准,组织开发者沙龙与激励计划,推动技术共享。三是构建新型的教学组织形态。探索建设云端学校、智造空间、未来学习中心,通过智能学伴、数字导师等,探索人机协同的教学新模式,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护AI方面,主要是筑牢技术、内容和伦理的安全防线。一是在技术安全方面,要落实好网信部门关于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管理要求,一体评估语料和算法的安全,全方位排查检测风险隐患。二是在内容安全方面,要建立内容安全的评估标准,同步开展人机对抗式的安全评估。三是在伦理安全方面,要以人为本地评估应用科学性,系统排查算法自身的缺陷,同时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

周大旺还透露,近期教育部还组织了专家研究编制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指导各地各校坚持“积极拥抱、引导善用、以人为本、趋利避害”的原则,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的深度应用,为各地各校规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参考。周大旺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快,很多技术更新变化快,教育部将不断关注人工智能新的发展趋势,及时把这些技术能够推广到教育领域,切实实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的变革转型。

1 阅读:13

评论列表

鱼毛

鱼毛

2025-04-18 09:28

如果不是认识没有人工,就是智能化与无人化,许多人有岗位有收入吗?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